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方法策略

2015-04-07许清华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许清华

摘要:《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自觉地探究知識,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就会朝着高效、实用方向发展,从几个方面介绍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主体性地位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体性”即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征,具体表现为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以学为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

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对象观,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新时代提出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学会学习。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逐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教育家布鲁诺也说:“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先必须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兴趣是课堂教学的润滑油与原动力。学生对语文学科感兴趣,就会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就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求知兴趣,不断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不断给学生成就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与自信。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气氛。”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入自主角色,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减轻学生的精神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课堂疲乏,引导学生深入文章深层,主动探索。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就要关注他们的需要,爱护他们的好奇心,珍视他们的个性体验。因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启迪智慧,全面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寻求、发现和解决新问题。

三、激励质疑,启迪思维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以前,对待学生的这类插话,我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甚至是“目无师长”,“破坏课堂纪律,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往往恼羞成怒,加以斥责、讽刺,这样做,有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而且在学生心目的威信也大打折扣。学生有疑而问,质疑问难,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理应得到老师的热情鼓励和赞扬。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学生上语文课大胆发问,敢于提出独到的见解,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其实,知识浩如烟海,教师不可能万事精通,尤其在被学生“问倒”之后,教师要表现出“不知为不知”的坦诚,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千万不能怕尊严而训斥学生。同时,教师还要虚心好学,积极探寻学生所提出问题的答案,也可以让学生带着新的问号下课,引导他们自主学习,鼓励他们的创见之疑,创见之问。这样,自主学习就落到实处,使学生张扬个性,积极主动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激励评价,生发学生的主人意识

新课程指出:“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就是——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美国课程理论学家斯塔弗尔比姆说:“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倡导激励评价,既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自我的评价,更有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还有学生对文本的评价。多元评价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加入,激励评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成功喜悦,从而产生学习冲动,并全面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被肯定。”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要舍得给学生激励,对学生的活动多做肯定性评价,那么,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与需求就会更强烈。

当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途径和方式方法不拘一格,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放弃以往的师道尊严,俯下身来与学生平等地交往和交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总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保护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感受,积极评价每一位进步的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以学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成为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