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困生的帮扶与转化策略

2015-04-07姜海波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转化策略小学教育学困生

姜海波

摘要:学困生是指在一个班集体中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道德品质等方面表现都不尽如人意、学习困难、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认真剖析学困生家庭及自身特点,了解学困生的成因,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寻求最科学的方法与策略开展学困生转化工作。

关键词:小学教育 学困生 转化策略

一、提出问题的原因

1.新课程提出:“基础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教学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个也不能掉队。所以,学困生的帮扶与转化工作是新时期教育方针的要求。

2.社会现状向我们提出的新要求。当前教育体制改革不完善不彻底,传统的应试教育仍旧存在。一直以分数为标准制约了教育的创新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很多学生个性特征及能力的全面发展,束缚了学生的个性思维,学生学得机械呆板,学习潜能受到制约,得不到有效开发。

3.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现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很多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精力少。

二、问题界定与理论依据

(一)问题的界定:属于小学学困生的帮扶与转化领域。

(二)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包括学困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使每一个人都得到全面发展。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力都是多元的,智力是一种潜能,每个人都具备多元的潜能,都具备可挖掘的创造力。

3.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也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学习错误行为的诊断与纠正。

三、学困生的帮扶与转化策略研究的意义

1.真正实现“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目标。仔细分析“学困生”的个性特点,了解他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分析导致“学困”的内因和外因,以便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实现个体的健康成长,不让任何孩子掉队。

2.探索学困生的帮扶与转化策略,研究社会、学校、家长三者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动态关系,探索内在联系,使三者形成合力。

3.在研究学困生转化的过程中,可以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過程,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添砖加瓦。

四、学困生帮扶与转化的具体策略

(一)寻找症结,对症下药

1.意志品质薄弱

害怕困难。如某个知识点没有学会,发觉自己吃力,就一定会在困难面前退缩,面对任务,也一定绕道而行。同时,孩子还有可能表现出烦躁、急躁。

2.具有不良个性。平时好动,不能集中注意力,对待学习走马观花、没有兴趣、缺少持久性。一般在小学阶段,出现打架等其它严重不良个性的不是很多。

3.父母溺爱。父母的过分保护,容易导致孩子缺失最基本的能力,这些必然影响到学习当中。

4.对所学知识不敏感。相当多一部分学困生确实存在学习知识吃力,对一些基本的概念、生字等内容不够敏感,记忆不够扎实。

(二)方法指导,循序渐进

1.课前辅导和课后辅导相结合

课前辅导比课后辅导更愿意让学生接纳,因为在老师的帮助下,可以走在很多同学的前面,获得成功。这种愉悦的感觉除了可以帮助他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扎实外,还可以激励他进一步学习。

课后辅导则是错题收集与分析,经常是问一问:这个字、这道题为什么写错,能自己找到原因吗?发现、表述的过程是最佳的记忆过程。

2.课堂要做到十分关注

让学困生专心地坐在那听课、思考也许是一件困难的事。如果当着其他学生的面前提醒,可能既是对其他学生的消极暗示,也是对该生自尊心的伤害。所以经常可以和学困生有这样的约定:如果上课时溜号了,那老师首先用目光提示他,如果同一节课发现第二次,那就要走到他的面前,用手摸摸他的肩。这件事不能让别人发现,否则同学们该笑话你注意力不集中了。如果他能有进步,自己思考,并发言和大家分享他的智慧,老师就和他握手、拥抱,然后拍下来。其实这些简单的策略还是奏效的,把照片放在手机里,恰当的时机晒一晒,对孩子还是有鼓励性的。

3.加强课外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会阅读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要努力、想方设法提升学困生的阅读兴趣,开拓阅读视野,可以采用评价激励,榜样促进,以身示范。当然,也可以尝试上读书推荐课和读书复述课。读书推荐课就是由孩子有准备地向同学推荐好书或好故事,说清书目、作者等信息,通过叙述精彩情节、主要内容、设置悬念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然后可以阅读这本书,再就自己感兴趣的情节或内容进行简单复述,即读书复述课。虽然受年龄的制约,说的、复述的不是特别尽善尽美,但的确带动很多孩子走进一些书籍,开拓了他们的视野,为他们未来学习助力。

(三)用真心来激励

1.创设积极的集体舆论氛围

在课堂上,不能让任何一个学习困难的孩子感受到自己和别人在学习上存在差距。即使是给他做个别辅导时,也从不能把孩子当众叫到教室前面,而是应该尽量在他的位置上,尽量让这种辅导更加自然。所以要让无论是这个孩子还是其他孩子,都不质疑他们的学习成绩,孩子之间有的只是同桌、好朋友对他们进行善意的帮助。这种良好的氛围对于孩子自信心的打造无疑是有相当大的好处的,必将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2.向孩子传达我们的赞赏

激励性的评价的作用不需要赘述,情感是语言在表达过程中的乘号。只有细致入微地观察,才能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用真诚的目光、激情的话语、温暖的双手传达老师的欣赏,让他们走进学习过程,获得学习成就感,只有这种来自孩子本身内部的学习成就感才是他们最大的积极的学习动机。

五、用智慧促沟通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过于偏重对孩子生活的关心,而忽视了对孩子习惯的培养和锻炼,所以要和家长做好沟通。在沟通中,让他们逐渐意识到孩子在学习方面存在不足,同时还要借助班级中家长群的力量,一个舆论导向正确、积极向上的家长群,无疑都能帮助家长走向客观地教育孩子之路。

学困生的帮扶需要坚持不懈,要有充分的耐心与坚持。一位教育家说得好:“孩是祖国的花朵,有早开的,有迟开的,哪怕是开花再晚,只要精心护理,也照样结出果实。”让我们共同携手,以辛勤的汗水,恒久的耐心,火热的爱心,来精心培育那些迟开的花朵吧;让我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相信他们迟早一定会绽放的,也许迟开的花更鲜艳;让我们投注我们的精力、我们的智慧,与他们一路同行!

参考文献:

[1]屠大华.现代教育学理论.

[2]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猜你喜欢

转化策略小学教育学困生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大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浅析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