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学习《弟子规》的实践心得

2015-04-07张立红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诵读弟子规语文教学

张立红

摘要:自古至今,文以载道,学习语文,就是让孩子们懂得如何做人。论述了带领孩子们学习《弟子规》的经验,让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语言文字的简洁,还了解了为人处世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弟子规》 实践 诵读 德育

一、开展《弟子规》亲子诵读

《弟子规》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不断地听到同行们介绍,他们学校如何如何地开展弟子规的学习,慢慢地我也发生了兴趣,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短短的360句里面,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可以说是内容广泛,对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起着无比巨大的作用。《弟子规》就是规范,孩子们有了规矩,有了做人的准则,何愁不成为国家的栋梁?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努力,我逐步地开展了《弟子规》学习,但是发觉收效甚微。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以后,我发觉,应该采取生动活泼的办法,最好是让家长参与起来,不断的努力以后,终于有了很大的成效,孩子们变得越来越懂事,学习成绩和动力有了明显的提升。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们学习的方法:开展《弟子规》亲子诵读,让家长自己用自己的语言来参与,我们一起帮助改善。( )里面是我对家长的语言进行的修改。

父:上下五千年,智慧代代传,童蒙首养正,恭诵圣贤篇!

——(经大家一致考虑,改成了“童蒙养正气”。)

子: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父:家和万事兴,孝悌最为重——(家和万事兴,孝悌第一功(改正的原因:说明因果关系,并且押韵,兴是平重是仄不押韵。)

子: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古筝音乐:停顿、转换)

子: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 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古筝音乐继续,稍作停顿后转换)

父:谨严持身,信实为人——(谨严持身心,信实为世人:和所有的句子统一,并且世人扩大了范围。)

子:——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古筝音乐、停顿转换。)

子: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音乐停顿、转换。)

父:人人皆须尊重,爱己之心爱人——(人人皆须虔诚尊,爱人爱己同一心。)

子: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古筝音乐,停顿、转换。)

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亲近仁者、增长正能。——(近朱者赤,近墨黑,亲近仁者遍芳菲。)

子: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古筝音乐停顿、转换)

父:读圣贤书,字字体验——(人人勤读圣贤书,字字体验幸福出)

子: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

圣与贤,可驯致!!(音乐 停顿 转换)

愿我们共同传承中华智慧,扬帆时代海洋,做实现中国梦的好水手!——(父子共同:伟大智慧共传承,扬帆时代圣贤行;中国强梦必实现,世界民族皆共赢。眼界、胸怀皆扩大。)

当然,这可以说是最优秀的,这位家长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有的家长和学生在台上不知所云,语无伦次,当然我们要鼓励他,让他更好地带动自己的孩子,因为我们所进行的活动,本身就是鼓励性的。

二、对《弟子规》进行生活式的解说

孩子们学习《弟子规》,对大部分语言文字还是不了解的,我就深入浅出进行了生活式的解说,下面略作举例。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我对学生们说:人生是短暂的,我们谁没有见过自己的爷爷奶奶?(一部分孩子举手),我接着说,生命一去不复返,随着年华老去,我们的爷爷奶奶离开了人间,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早晨要起早,晚上要晚睡,要珍惜时间,“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是说:我们要讲究整洁,帽子要戴端正,衣服的扣子要系好,袜子、鞋都要穿戴平整,养成良好的穿衣打扮的习惯,举止大方彬彬有礼,做一个温文尔雅的人,这也是对他人、对自己的尊重。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这是什么意思呢。人世间没有不喜爱自己子女的人,父母爱我们,我们也爱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因此没有任何的困难,但是如果父母不爱我们,像新闻里的某些父母就抛弃了他们的子女,当子女长大成人以后,他们的父母都已经白发苍苍,到了不能够衣食自理、需要供养的时候,子女面对他们,这时候要孝顺他们,供养他们,这才是最困难的。但是无论如何,父母毕竟是父母,父母无论怎样,我们依然要孝顺父母,这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值得每一个人来学习。

“亲有过,谏使更,怡无色,柔无声”是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父母有过错,做子女的要给予谅解,我们也要帮助父母,告诉他们错误出现在哪里,下次如何避免类似的错误,对父母提建议的时候,要和颜悦色,语言婉转,不仅要让父母认识到错误,还要使他们乐于接受,假如父母语言粗暴,拒不接受意见,做儿女的人不要和他们针锋相对,要善于忍耐,暂时地回避一下,在他们高兴的时候,再把他们的错误温柔地跟他们提出来,相信父母一定会接受的。在学习这些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特点,就是孩子们越小,对于正能量的接受越快乐,我常常设想,如果对一个成年人来说,学习弟子规,会有相当的难度,事实也证明,年龄越大学习困难,这不仅仅是记忆方面的问题,而是一个纯真、质朴方面的问题。

三、批判地继承《弟子规》

《弟子规》主张先道德教育后文化知识教育,这和司马光的“德才兼备”论吻合。教育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工作,是一項长期的工程,而《弟子规》毕竟是先人的理论,难免有一些封建思想在内,因此我们要批判地继承。

时代在飞速前进,我们学习《弟子规》要把不符合现在社会的东西排除在外,前提是,我们要全面认识传统文化经典的价值作用和借鉴意义,要了解《弟子规》,明晰《弟子规》的创作背景,惟其如此,《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经典的思想精髓才会被我们吸收利用,其当代德育价值才能得以正确的实现。

《弟子规》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讲的是古代传统的一些礼仪,有些句子封建思想浓厚,是按神权、君权时代的需要编写的,不符合现代青少年的个性发展。举例说,《弟子规》“孝则”中说:“亲有疾,药先尝。”这显然是缺乏常识的,因为连最基本的药理概念都不知晓。当然,瑕不掩瑜,我们领孩子学习《弟子规》,一定要注意批判地学习。

综上所述,学习《弟子规》,去粗取精,扬长避短,这才真正地有益孩子们的身心,让他们学习到更广泛的语言与智慧,打好学习语文的基础,成长为全面发展的新一代。

猜你喜欢

诵读弟子规语文教学
弟子规
弟子规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