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等教育园区的建设及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5-04-07白雪黄嘉欣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影响

白雪 黄嘉欣

摘要:在“科教兴国”的背景下,人们意识到经济的发展与科技进步与推进分不开,而推进科技的发展又依靠教育的关系,政府开始加大力度推进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广州市通过与省政府共同规划、建设、管理、监管广州大学园区,组织建立拥有自己特色的大学园区。通过阐述高等教育园区与城市经济的相关关系,结合广州大学园区的具体情况,在借鉴国外大学园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广州市大学园区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探讨园区建设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并就大学园区与城市经济的互动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园区 城市经济发展 影响 广州大学园区

一、引论

1995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關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了进行科教兴国战略,即指全面贯彻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学技术以及教育、培养人才排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列,增强国家的科技软实力及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素质以及科技文化水平。在此背景下,人们意识到了经济的发展与科技进步与推进分不开、而推进科技的发展又依靠教育的关系,政府开始加大力度推进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广州市通过与省政府共同规划、建设、管理、监管广州大学园区,组织建立拥有自己特色的大学园区。广州市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国家一线城市和核心城市,对外贸易发达、经济发展迅速。广州大学园区作为国内一流的高等教育园区,致力于培养高级人才、技术研究和交流,通过将研究、教育、生产组合成一体的区位因素,将园区打造成为与城市经济高度协调的生态化、信息化的基地,该园区的建设为广州的经济发展注入一股新动力,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挑战。研究高等教育园区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园区建设与城市经济的关系,结合广州市经济发展的变动趋势对园区建设提出建议,有助于广州大学园区未来发展。

国内外学者就大学园区的定义做出论述与定义,但截止到目前还没有一个取得公认的理论定义,大学园区在目前已经有很多衍生词,如科技园区、大学城等等。国外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其中一个原因是国外很多高等教育园区已经与企业形成了互惠的合作关系,逐渐形成了科技园区,更多学者研究的是科技园区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其次在于更多学者的研究方向更多是高等教育园区对城市的影响,集中探讨园区对城市经济的影响比较少。国内关于大学园区的研究,如吴承春等认为,通过大学园区建设可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张海燕等认为,大学园区吸引外资跨国研发机构与本土高校、科研院以及地方企业合作,当与地方企业和产业的合作与融合还处于起步阶段;袁新敏和马仁锋认为,大学园区在推动区域技术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陈薛孝等认为,大学园区对区域经济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刘宁认为,恰当的大学园区可以成为一种具有集聚效果的增长极,推动周边的房地产建设并带动周边地区的消费;卢景认为,大学园区对区域经济发展已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如促进当地的经济积聚、增大就业、提高当地人文素质等。

二、广州市大学园区发展概况及问题分析

1.广州大学园区发展概况

广州大学园区共两期工程,面积共43.2平方公里,一期工程建立在广州市番禺区的小谷围岛,面积为17.9平方公里,计划学生人口容量为20万人,城市人口容量为35万人。二期工程建立在一期工程南面对岸的新造镇,面积25.3平方公里。园区与广州国际生物岛则形成了73平方公里的科技创新中心、国际科技教学合作交流基地、国际一流人才培养特区。园区的规划建设于2003年1月开始,2004年9月1日迎来第一批进驻大学园区的10所广东高校新生。广州大学园区仿照北京环状设计,以放射式环网状将内环、中环、外环三个半径不同的同心圆环形路把大学园区分段成中心休闲区、生活区和教学区。该园区作为国内一流的大学园区,致力于培养高级人才、技术研究和交流,通过将研究、教育、生产组合成一体的区位因素,将园区打造成为与城市经济高度协调的生态化、信息化的基地,并通过经济增长极提升园区内经济水平。

据统计,该园区内的各大学拥有30多个国家特色专业,近年来新兴的电脑软件以及生物科技方面增添软件与信息科技、材料与能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工业设计等面向战略新兴产业等15个学科专业,增幅达34.9%。园区内各大学更是全部具备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其中七所具备培养博士研究生资格。多所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基地被设立在园区内。

2.广州市大学园区发展问题分析

(1)流动人口数量日渐增加

广州大学园区的建造,带动了大量流动人口,人口数量增加引发了就业紧张、住房、粮食等资源供给紧张等城市问题。同时,因人口超过环境的承载力,会导致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2011~2015年园区应届毕业生人数每年都将近5万人,这近5万名毕业生将会面对社会求职,求职人数增加即竞争人数增加,求职难度加大,同时找不到工作的人数也会增加。

(2)交通通达程度欠佳

该园区作为广州东部的重要轴点,虽然已经逐渐形成立体化的交通网络,但园区处于小谷围岛,与城市的接驳线路较少且搭乘时间较长。园区内的交通体系并未完善,园区内公交线路仅有9条,未能足以承载园区40多万学生的日常活动。多数大学生认为园区内公交车存在拥挤和班次少的问题;由于大学有特定的上下课时间,园区在上、下课时间容易发生堵车、人车抢道的事件。目前,仅有南沙港快速路、新化快速路、官洲隧道和广州地铁4号线共四条线路可供市民进出园区。

(3)园区安全管理问题

该园区为无校门式园区,即没有校门的来往人士进行过滤,人员混杂厉害,且园区树木茂盛,几乎完全挡住外面巡逻车辆的视线,晚上道路的灯光灰暗,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尽管每间学校在门口和路口、路面安装监控摄像,但大多只安装在内环,多处地方形成了监控死角,保安亭也多为闲置状态。北亭村、南亭村、贝岗村、穗石村共四个村在园区中保留,村内多房屋出租给外来人口,园区内外来人口密集,人员复杂。

三、国外大学园区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1.国外大学园区发展简介

(1)硅谷大学园区

由硅谷大学、圣塔克拉拉大学、圣何塞州立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西海岸校区、斯坦福大学五所大学和位于硅谷内的高科技工业园区所组成的园区被称为硅谷大学园区。目前,进驻这片区域的企业越来越多,它们向园区租借土地,同时在实验或者生产产品时运用大学研发的最新技术,这部分资金成为硅谷大学园区的经济来源之一,促使园区内大学不断发展并拥有先进的科学设备。同时,大学为这些公司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使硅谷内的公司与大学有着良好的互助关系。

(2)剑桥大学园区

剑桥大学园区位于英国东南部,有着优美的环境和便捷的交通。园区由剑桥大学作为主要的研究中心,创造出大量研发和创新记录。剑桥大学园区形成了以大学、新兴企业和大型跨国企业三方联合合作的经济网络,吸引大量来自国内外的投资。园区内就业机会充足,每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高达6.3%。剑桥大学园区为英国增加了550亿英镑的税收,280亿英镑的出口金额,人们称这种现象为“剑桥现象”。

2.国外大学园区发展经验对广州大学园区的启示

(1)政府制定鼓励政策

美国硅谷的发展历程中,政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政府在硅谷发展初期的军事订单以及对硅谷的军事工业支持,促进了硅谷的早期发展,继而促进了硅谷大学园区的建立。在剑桥大学园区的进程中,合资企业、区政府办公地和英国政府的合资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搬进科技园区内,从而导致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的衍生。广州政府应该借鉴它们的做法,首先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广州大学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如高新企业进驻园区、颁布园区培养技术人才的政策、降低园区内高新企业租金优惠政策等,从而让广州大学园区以政府作为媒介,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力。

(2)与地方企业合作

广州大学园区可以与高新企业合作,使得园区与地方形成了良好的互助关系,园区为地方企业提供具有高水平、高能力、高技术的就业人员,并且提供优秀的研究环境与设施,地方企业凭借高科技人才以及研究队伍等,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营销等一系列活动,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

(3)与所在城市协调发展

广州政府在规划大学园区时,应该考虑园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将园区的规划作为一个长期战略,将城市的部分产业与园区合作并导入园区内,使园区与城市经济有机接轨。同时以园区充足的人力资源、科技资源以及区位资源,将融洽的经济产业扩散性发展,衍生出新的城市经济产业,获得新的经济活力。

四、高等教育园区建设对广州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1.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

建立园区近十年来,园区在校学生人数由刚开始的4万人发展到现在的16万多人。经由广州大学园区培养的毕业生接近40万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数量在广东省毕业生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5%和30%,为广东省产业发展以及转型升级带来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园区通过直接教育以及劳动者再培训,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人才面向社会,提高了社会的劳动力水平以及经济发展能力。

2.提高地区生产总值

大学园区所在的小谷围街区生产总值由2007年的62771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475401万元,可以看出小谷围街区生产总值在近年来大幅度的提高,在这其中园区功不可没,特别是2013年的生产总值与2007年相比,提升了接近8倍。

3.影响土地利用状况和交通便利性

广州大学园区所处的小谷围岛,原本是孤悬珠江中心,不通陆路,人员往来只有水道可行。当地居民大多以耕地、种植为主,土地利用类型多为农田。建立园区后,小谷围岛大部分土地类型转换成公共用地,并分设有教学区域、公共设施区域、生活区域和其他的区域等,改变了原来土地单一的使用方式。同时,大学园区的建造,让小谷围岛成为东部生态轴的重要节点,已经逐渐形成完备的立体交通网络。

4.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通过建立大学园区,广州市利用园区内高素质人才以及技术进步,将广州市产业结构整体素质和效率向更高层次不断推进。园区的建立,推动了广州市旅游行业、服务行业的发展,增加广州市第三产业的经济比例,对优化城市产业结构起着重要作用。

五、促进广州市大学园区与城市经济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1.引进高新技术企业进驻园区

政府应鼓励高新企业进驻园区,为高新企业聘请园区学生出台利好政策,与园区进行比较稳定的交流合作,将技术知识形态转化成产品,增加经济效益。其次,将政府合资或大型企业的公司地点转移到园区,并以低租金的优惠政策吸引高新企业进驻园区。同时,园区与企业签订友好合作协议,提供学生到公司实习、工作,鼓励教师、学生与地方企业进行合作,并为企业提供合适的研究团队及人才。

2.积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园区应致力于促进广州市产业结构升级,结合广州市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的特点,以人力资源及旅游资源为重点发展经济。通过高素质人才发展网络软件产业,提高科技化和现代化水平;通过加强旅游业发展,如黄埔军校、广东科技中心等对广州地理概况、人文景观进行宣传,打响广州品牌,推动旅游业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3.改善园区内交通状况

首先,园区管理方可组织学生对公交车搭乘人数最多的线路以及公交线路等待时间频率的调查研究,按照调查结果,增加公交车班次以及减少公交车等待时间的方法。其次,在园区中增设更多的公交线路以及交通方式,提高园区内的交通通达程度。建设水上BRT线路,为园区增添一种新的交通形式,同时可以缓解陆地的交通堵塞状况。再次,在建设道路方面,政府以及园区管理方应与专业人士研究道路规划建设的合理性,适时提出合理的修改方案,对园区道路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建设,便利园区师生的出行。最后,在园区与市区之间增添多种连接的交通方式,使人们更加方便来到园区进行学习和交流等。

4.成立园区创业基地

广州市政府可以与园区合作,制定和出台相关的优惠扶助政策,推动园区创业基地建设,加强相关的大学生创业培训以及服务,如实行创业资金贷款政策,支持以及推动创业基地的发展,积极帮助或解决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以及困难。成立广州大学园区创业基地,是进一步整合公共就业资源、完善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措施,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吴承春,唐仁华,胡紫玲.大学科技园建设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源动力[J].科技管理研究,2006,(10):62-64.

[2]张海燕,马仁锋,袁新敏.长三角大学科技园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特征与问题研究——兼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J].创新,2010,(2):73-77.

[3]袁新敏,马仁峰.大学科技园区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的作用机制分析——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科技与经济,2011,(02):39-44.

[4]陈薛孝,黄小勇,饶庆林.大学科技园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南昌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例[J].企业经济,2012,(05):122-125.

[5]劉宁.大学园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6]卢景.浅析淮安市大学园区集聚对城南经济发展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4,(29):61-62.

猜你喜欢

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不同上蔟蔟具对茧丝质影响
影响大师
I Have the Right to Be a Child
Say 'No'Because It's Your Life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