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讨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究——以 “汽车构造”课程为例

2015-03-31伏军汤远贺婧雯袁文华李光明刘玉梅

现代教育科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汽车构造研讨汽车

伏军,汤远,贺婧雯,袁文华,李光明,刘玉梅

(邵阳学院,湖南邵阳422004)

研讨式教学是将课程研究与讨论实践等活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由于其较强的互动性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而受到重视[1][2][3]。从研讨式教学模式在我国逐步建立、发展并应用于高等教育的实践过程来看,其内容相当丰富,涵盖了从研讨课题、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体系与计划的制定到整个研讨式教学过程的实施和评价体系的建立[4][5]。为此,结合我国地方院校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特点,以 “汽车构造”课程为例,探讨研讨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以期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教学研讨主题的确定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车辆工程类专业人才需求缺口也随之增大,作为该专业基础专业课程 “汽车构造”不但能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汽车整体结构与原理,还能起着促进专业发展的作用,研讨式教学能让学生了解当前不同种类汽车具有的特色结构,形成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教学内容结构,同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研讨式教学首先要确定研讨的主题,因此,需要从汽车行业工程应用背景出发,以地方院校特色资源为支撑,将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内容纳入教学课程体系。课堂教学除了“汽车构造”课程安排的教学大纲内容之外,适当加入学生自主选定和感兴趣的调查课题,植根于实践需求,面向工程应用和企业实际需求构建不同层次的主题框架,适应多样化的教学需求。

具体地讲,针对 “汽车构造”课程模块教学需求,设计研讨主题重点及其来源结构与层次 (见图1)。(1)根据教学大纲安排教学重点和复杂原理以及涉及到多学科的知识点,可以灵活安排部分研讨内容,加深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2)由合作的企业提供部分在生产实际过程中需要的有关汽车零部件和总成的结构原理或为了实现这些功能零部件所需的生产线的结构或原理,让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形成直观的感受和认知,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3)根据一线教师在制作实际教学模型或在科研学习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关 “汽车构造”或原理方面的内容以及学术思想等设计研讨内容,并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讨论。(4)根据学生在课外搜集的有关汽车结构、生产、原理以及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设计研讨内容,通过集体讨论,激发学生学习“汽车构造”课程的兴趣,进而主动学习该课程,为以后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图1 “汽车构造”研讨式教学研讨主题结构

二、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研讨式教学模式是将研究法、讨论法和其他一些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并加以创新的结果。

因此,研讨式教学模式不单单是如何上好一堂课,而是需要具备一套具体的可实施的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的根本方法[6][7]。其涉及到对已有课程教学体系的改进及其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等诸多内容。从课堂层面来讲,要确定研讨形式、内容、时间和次数以及在研讨过程中师生角色定位和整个研讨过程的组织实施等问题,其基本内容和结构如图2所示。

具体到 “汽车构造”课程上,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和组织工作,并深入到与学校或教师等有合作研究关系的汽车零部件生产、组装企业及销售与售后服务商等部门,了解该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等,最后回归到课堂上,以举办技术交流推广辩论赛、工程竞标以及技术咨询服务会等形式进行知识共享。同时,安排一部分学生作为顾客咨询问题,部分同学作为服务公司,另一部分同学以评委身份做裁定,通过采用与企业等贴近的方式进行课程研讨,以加深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印象,提高学习兴趣。

图2 研讨式教学课堂实施框架

首先,开展实践研究。汽车作为现代工业技术的骄傲,拥有许多复杂和巧妙的技术原理。因此,为了使课程能跟上汽车行业发展步伐和兼顾基础结构,对涉及发动机总成、底盘各总成、车身、电气系统总成以及其他附属件等的研讨,需组织学生对不同品牌和采用不同技术的汽车进行实际调研,通过对生产技术人员、售后服务人员等的调查,扫除盲区,避免专业技术学生不如兴趣爱好者的尴尬局面,从而提升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能力。

其次,要根据车辆工程专业实际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目标等确定研讨的具体内容、时间和次数等。这既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能兼顾学生实际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以此为基础,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具体到每节课的研讨主题和教学主题内容等[8][9][10]。其中,发动机总成在 “汽车构造”课程中的比重占到50%左右,而且由于其结构和原理等的复杂性,在实际应用与操作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研讨过程中应适当加入动画演示、模型操作等环节,以此作为向导和知识框架,并尽可能安排学生到相关的汽车加工组装车间进行见习。如,发动机要从整体上把握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的具体零部件和结构原理,讲究难易结合,并引入新技术,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汽车底盘部分在该课程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底盘部分的变速器、离合器、传动系等结构比较复杂,可从基本原理出发,结合实验室模型、学生前期资料查询与调研等具体问题设计研讨内容,采取角色互换等方式进行研讨,不但能弥补教材知识的不足,还能丰富学生和教师应对实际问题的经验;等等。在不同层次的研讨过程中,学生需独立思考并在集体讨论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实现研讨式教学质的飞跃。

最后,要整体设计研讨式教学过程。作为一门基础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课程有至关重要影响,因此,整个研讨式教学过程必须有明确的计划,根据规定的教学环节和课时安排确定对应章节的研讨次数和时间,保证学生在掌握该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尽可能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大纲和课时安排上要有创新和突破,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考察结果对已实施的教学方案进行动态调整。

研讨式教学不同以往的以教师为主的 “灌输式”教学模式。在研讨式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因此,必须考虑教学过程中主讲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以及详细的组织实施问题。教师是引导和“桥接”的角色,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课程大纲等的规划和指导[11],在必要时与部分企业等进行沟通,实施校企联合的角色互换等组织形式。同时,课程的主体内容由学生自行探索和交流学习,并由主讲教师进行评分和总结,对研讨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点评或纠正。

三、研讨式教学评价与保障体系的构建

研讨式教学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意义,同时也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12]。因此,必须从研讨式教学的整个系统上进行规范,构建从教师安排到教学质量体现等整个教学计划的评价与保障体系,从每一个细节上保障研讨式教学过程的实施。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考评和入职要求等环节越来越得到重视。同样,由于研讨式教学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对教师基本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主导研讨式教学的教师和学生能达成默契。对 “汽车构造”课程而言,教师除了掌握课程教学计划之内的知识和有关经典汽车结构知识之外,更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新技术的发展变化,在研讨式课堂上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同时,学生应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丰富的关于汽车总成零部件、汽车销售服务政策以及汽车文化等知识,主动配合教师进行角色定位和课程教学的实施,努力做到课前有准备、课后有计划等。

除了师生层面的互动和交流之外,研讨式教学还要引入学校和企业等校企联合的教学内容[13][14][15],因此,学校应从教学制度和教师奖惩机制上对教学质量等进行规范和调控,使学校和教师明确多方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完成管理目标和教学任务,从而保证高效可行的教学方式得到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企业应尽可能提供现场教学,以满足本科生研讨式教学的需要,必要时通过校企联合平台与教师和学校等多方主体进行沟通和协商,聘请一些直接从事工程技术的具有丰富经验的员工作讲座等,让学生了解当前企业实际需求,面向工程应用实践制定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

另外,学校应为研讨式教学提供经费支持。一是用于开展学生活动和师生调研,二是为优秀者提供奖学金和学习平台等。而且要形成一种政策导向,向专业技能水平优秀者倾斜,尤其是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学校要根据企业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规则、教学计划和研讨重点,教师要做好引导和管理工作,并适时对学生介绍诸如CATIA和ANSYS等汽车行业应用较多的软件,提前打好CAD和CAE等基础,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以及实用的专业技能,以便为后续的毕业设计及就业做准备。而且,在研讨过程中能让学生找到自身兴趣所在,便于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乃至人生规划。此外,所有关于研讨式教学的工作都可以列为教师和学生成绩考核的一部分,以综合成绩客观评定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将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演变为丰富多彩的创造性研讨式教学,其具体评价与保障元素和关系如图3所示。

图3 研讨式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

研讨式教学包含研究和讨论两部分,其中的主体不但有教师还有学生,有机整合了研究教学和讨论教学的精华,使传统教学由教师为主体的 “灌输”模式转变为动态的教与学互动模式,课堂不再封闭于固定的教室、固定的教材,学生能有效发挥自己的主体优势,进行更多的调查研究,从而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等综合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都得到质的飞跃和提升。

总之,研讨式教学在 “汽车构造”课程中的应用与实施,摒弃了以往以演示、验证等孤立的被动的教育模式,学生不再单纯接受既成的事实和结论,自己通过对当前汽车行业的实际调查研究、分析和归纳,使思维得到拓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而且通过对汽车实际构造的观察,学生对汽车基本构造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更高层次的架构,再通过报告、图纸绘制、研讨比赛等形式予以体现,不但使学生养成亲身体验实践的良好习惯,还能从师生互动中了解到更多行业信息,从而实现知识的共享和有效利用。研讨式教学立足于工程应用型实践人才的培养,通过校企联合平台和合理的评价与保障体系的构建,能够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1]唐洪俊,曹杰.大学本科研讨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石油教育,2011,(2):95-97.

[2]黄梅.高等教育研讨式教学现状述评 [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8,(3):36-38.

[3]黄世虎.研讨式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实践模式 [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72-74.

[4]蒋跃,邓磊,徐生求.研讨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11,(4):306-309.

[5]刘伟.研讨式教学模式建构 [J].高等教育研究,2008,(10):67.

[6]何丽君.研讨式教学:高等学校教学的新走向.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5):145-147.

[7]谭运进.研讨式教学模式研究 [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1):108-111.

[8]魏亚东.研究性学习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实践[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7,(4):36-29.

[9]辛仁臣,李桂范.试论本科教学中的研讨式教学法[J].中国地质教育,2006,(2):53-56.

[10]唐洪俊,刘竟成,曹杰.研讨式教学实践与体会[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161-162.

[11]唐春红.专题研讨式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09,(2):30-31.

[12]宋银桂,许峰.研讨式教学的人本理念 [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6):146-148.

[13]郭汉民.研讨式教学与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73-77.

[14]仲伟俊,梅姝娥,谢园园.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模式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9,(8):174-181.

[15]党建强.师生互动理论的多学科视野 [J].当代教育科学,2005,(11):14-17.

猜你喜欢

汽车构造研讨汽车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汽车的“出卖”
《汽车构造》教学分析
提高“汽车构造”课堂教学质量的探讨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3D 打印汽车等
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教育方法的研讨
汽车就要飞起来了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