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型矿区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研究——以徐州矿区为例

2015-03-29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人生目标徐州幸福感

王 莉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221008)

一、引言

徐州矿区是江苏省和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具有120余年的煤炭开采历史,总部位于江苏徐州。旗下有38个子矿区,各分布在徐州东、西两个区域。矿区总面积2094km2,在岗职工6.9万人,年产煤炭1500万吨以上,总资产103亿元。但是,随着矿产资源日积月累的枯竭殆尽,到目前为止已经关闭了青山泉、新河、卧牛山、韩桥、义安、马坡井、大黄山、董庄等多个矿井[1]。

为了顺利推进矿井破产关闭工作,促进矿区的安全和谐稳定,在经济全球化、经营多元化步伐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徐州矿业集团也在积极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掀起新一轮的创业发展高潮,真正解决关井后职工的分流安置和再就业问题。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大多都在关注再就业和分流后的岗位去向,很少有人去关心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高低。下面我们做了一组问卷调查,通过仔细分析数据,可以得到以下影响矿区居民幸福感的因素。

二、影响矿区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因素[2-3]

(一)收入水平的影响

一个家庭的的幸福感来源,“收入”虽然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但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对矿区100个不同身份和不同工种的人进行问卷调查时,70%以上的人都对自己目前的收入不满意。特别是那些没有技术职称,又不在生产一线的低收入人群,他们认为收入的高低对家庭的幸福很重要。当然,也有研究表明:收入与幸福感无关。例如1946年~1978年间,美国的人均收入提高很多,但平均的快乐水平没有增加。这表明收入的影响是相对的,它依赖于社会比较,即收入状况仅在非常贫穷时对主观幸福感有影响,一旦人们的经济条件达到物质所需时,收入对幸福的影响力就没有那么大了。

(二)居住条件的影响[4]

工人村是矿区居民生活居住的主要场所。由于随着矿产资源的减少,绝大多数中青年职工被调离外地岗位,只留其家属在家。所以矿区领导本着“重生产,轻生活”的原则,对工人村的再建设工作很是忽视,因此出现较多的问题。比如,工人村整体建筑主体质量尚好,但由于翻盖时间久远,再加上维修不善,因此出现整个楼体外墙潮湿脱皮,其保温与防潮效果受到影响。虽然身处矿区,有着煤炭资源的天然优势,但多数工人村并没有配套相关的采暖设备,给住户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和影响。另外,小区虽然也有绿化,但内部道路条件较差,特别是给排水设施不完善,一到暴雨季节,道路泥泞、积水不通,需要人力解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三)教育水平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主观幸福感存在一定的联系。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其人生观和价值观较高,自由发展的空间较大,生存条件也就越好,也就可能较多地体验到幸福。反之,幸福感较低。在矿区,由于工作岗位的特殊性,绝大部分居民受教育程度较低,所以他们对自己目前的生活都不太满意,而唯一能改变这一状况的途径,就是教育。他们认为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冲破生活的枷锁,所以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甚至更高的教育。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再回到矿区工作,希望他们有好的发展,好的前程。事实也证明了,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往往是幸福和幸运的人。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更有资本优先获得了良性发展的机遇和条件,并且这种发展是可持续的,是贯穿人生的,他们更有可能成为完满和完善之人。

(四)公共服务的影响

工人村现有的商业服务设施不能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要。我们知道,虽然目前很多工人村都已社区化,而且也增设了不少公共体育运动器材,但是与现代住宅小区相应配套的各种休闲消费场所在此却极为缺乏,特别是缺乏大型的购物娱乐中心,所以人们必须乘车到市区购物消费。而且小区整体规划杂乱,很多商业门市都充斥在住宅之间,不规范的建设和无序的改造行为造成了居住区的混乱状态,大量散点经营的小摊贩也给住宅区的交通带来了不便。

另外,矿区居民的医疗服务机构也不健全。一般矿区位置远离市区,所以居民看病都有自己的矿区医院、药店,但是大病重病看不了,一旦得了重疾还要转院到市区大医院。其间,因为时间而耽误病情的不在少数。所以,人们认为公共服务的影响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很重要的。

(五)人生目标的影响

对矿区绝大多数居民来说,人生目标很简单,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吃好住好。但由于煤炭行业的发展局限和矿产资源的消耗殆尽,使得他们要与家人分离,背井离乡调到外地工作。这么简单的愿望,都不能被满足,导致了悲观、失望的情绪。也还有那么一部分人,他们有着较高的学历和文化,有着宏伟的理想,但是目前的局面,使他们不能一展抱负,从而产生消极思想,得过且过。有相关研究表明,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与消极情绪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所以我们认为,幸福感产生于需要的满足及目标的实现,当人们趋近并达到目标时则产生决乐,反之,目标偏离或失败则导致痛苦。[5]

三、提高矿区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对策分析

(一)扩大产业外延,增加居民收入

目前,徐州矿区有一大批矿井处于资源衰减的状态,严重影响了职工的经济收入。调查研究表明,当人们在贫穷时,经济收入的高低与幸福感成正相关关系,所以如何提高居民收入是人们幸福感增强的重要途径之一。资源型矿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所以一旦主体产业出现衰竭,那么势必会造成整个矿区经济产业的瓦解。因此,资源型矿区的经济建设必须要通过结构转型,扩大产业外延,才能使矿区持续繁荣发展、带来经济上的增长。矿区有了新的产业,就增加了新的工作岗位,因此就可以解决绝大多数待业在家职工的再就业问题,无形中就提高了他们的经济收入。随着收入的不断提高,幸福指数也会逐渐提升。

(二)构建合理的住房保障制度[6]

由于矿区的经济衰败,矿区居民的住房条件也得不到保障。经济条件较好者就选择到市区购房置业,但市场经济充斥着房价过高,“买不起房”成了徐州矿区低收入人群普遍头痛的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幸福感。因此,政府要把住房保障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着力完善矿区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的住房保障体系,逐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同时,对于职工购买商品住房,政府也要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经济补贴。人们有了自己的“安稳窝”,生活质量就得到了一定的保障,自然幸福感也会增强。

(三)改善教育环境,提高居民受教育程度

由于受到经济衰败的影响,矿区职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质量也逐渐下降。多数职工的子女都选择到矿区周边民办学校上学,因为路途较远,所以孩子的人身安全较为担心。为了确保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落实,政府要不断增加矿区教育的投入资本,加强基础文化设施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矿区职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质量。另外,为了鼓励考入大学深造的学生家庭,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以促进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了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应从不同途径提高居民受教育水平,丰富矿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使其幸福感增强。

(四)提升社区环境品质和公共服务质量

工人村作为矿区居民长期居住地,其生活质量的高低与居住环境有较大的关系。因此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其幸福感,就必须要改善工人村的居住环境。首先要加强小区各类硬件设施的改造,做好植被的绿化;其次是统一建设和增加相关商业服务设施,使其规范化便于管理。最后是加强和改善居民医疗服务机构,设置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增加先进的医疗设备,同时建立起与市区三甲医院的绿色快速通道,以便重症病人的救治。

通过对小区环境品质的提升,相信不仅会留住原有居民在此居住,同时还能吸纳新的人群在此聚集,工人村将会再次重现往日的繁华。

(五)制定合理的人生目标,保持良好的心态

生活有目标才会使人感到生活有意义,当人们趋近并达到目标时则感到幸福,否则失望痛苦。所以在人生目标的设定上要量力而行,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奋进。另外,在实现人生目标的道路上,要有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决心,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幸福感才会增加。因此,政府及社区组织应注重人文关怀,善于目标引导。

对于资源型矿区的研究,大多数人都把重心放在经济发展的研究上,很少有人去探究矿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方面的话题,所以本文在借鉴其他地区有关“幸福指数”和“幸福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徐州矿区实际情况,总结了以上影响矿区居民幸福感的因素和相应的对策研究。笔者相信,这些研究对于促进矿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江苏省政府信息公开网(www.jiangsu.gov.cn)江苏省人民政府2008年12月29日苏政发〔2008〕116号

[2]王露,张红梅.徐州市居民的幸福感分析—基于幸福指数理论[J].统计与咨询,2010,(02).

[3]王曲元.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生活质量与主观幸福感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

[4]常江,袁媛.徐州矿区工人村现状调研及改造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02).

[5]苗元江.影响幸福感的诸因素[J].社会,2004,(04):20-23.

[6]纪红艳.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及提升幸福指数策略[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03).

猜你喜欢

人生目标徐州幸福感
疫散待春回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心理学视角下的人生目标*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特里的100个疯狂人生目标
100个疯狂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