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2015-03-27唐瑶

关键词:培养教育积极分子学生党员

一、构建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对全党提出了“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的要求,强调“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 [1]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中国共产党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必须要始终代表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当前,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未来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成效。“以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必须健全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党员发展质量。早在2004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就要求重视做好在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把优秀的大学生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第十六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指出,在开展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时候,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为指引,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不断提高党务工作者的能力,推动高校的大学生党建队伍前行,坚持党支部设在班上的优良做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垄作用,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一批又一批和合格建设者。

二、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大学生发展党员前期考察不全面

高校党组织吸纳学生党员前,都会对学生进行考察,其中放在首位的、最为重要的应当是入党动机的考察。在发展党员前期考察中,最容易疏漏、最容易考察不到位的还是入党动机的考察。

第一,入党动机呈现多元化。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申请入党的学生都有很大增长,一些班级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学已经超过90%,甚至达到100%。青年学生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是值得欣慰的事。但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提交入党申请书背后的动机各不相同。在这些学生中,不排除有一部分是认同共产主义理想,怀着为人民服务信念申请入党的学生,但也有部分学生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动机:一是学生认为入党是件光荣的事情,入党后“有面子”;二是一部分学生主动要求入党,是为将来的就业添加砝码,避免因为非党员的身份被挡在就业的门槛外;三是受父母意愿的干预,在家人的要求下不得不提交入党申请书;四是从众心理,一部分学生在看到周围同学都递交入党申请书后,自己也跟着提交。这些思想不同程度表现出的动机不纯,带有一定的功利倾向。 [2]

第二,部分大学生党员表现出两面性。这里所说的“两面性”是指学生党员在入党前和入党后的表现相差甚远。一些学生入党前,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能够做到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及时提交思想汇报;在学业上也能积极进取,勤奋学习,在各项考试中取得佳绩;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也能做到兢兢业业,成为其他同学的榜样。在入党后则有了松懈的思想,表现平庸,不能体现出党员的先进性。出现这一现象,其深层次原因还是在于入党动机不纯,导致了学生党员缺乏理想信念。

(二)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机制不完善

当前,在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机制方面还存在规划不合理、形式不创新以及内容不生动等问题。

第一,培养教育规划不合理。对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总体上存在入党前培训多,入党后培训少的问题。入党前的培训通常包括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思想交流会、组织先进党员事迹报告会以及理论培训等,在发展党员上,希望端正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努力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这样的培训虽然在入党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更多的时候忽略了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教育。一些学生支部对学生党员的要求就是按时缴纳党费和思想汇报,忽略了思想教育,党组织开展学生党员实践活动教育更是少之又少,甚至导致一些学生党员入党后学习、工作不努力,先进性退化等现象。

第二,培养教育形式不创新。部分高校一些学生支部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形式仅限于会议、报告、讲座等形式,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对学生党员进行培养教育,这样的教育往往只是传达上级会议精神或领导讲话精神,由于内容的枯燥,很难调动学生党员的学习热情,更谈不上学习成效。也有一些支部的学习仅仅局限于支部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和党课,即“三会一课”。这样的培养教育形式针对性不强,很容易让学生党员产生厌倦情绪。

第三,培养教育内容不生动。一些学生支部对学生党员的培养不注重内容的创新,停留在“以会代教”上,通过党会,学习学校党委的最新精神,布置基层党组织的新任务等,以会议内容充当培养教育学生党员的素材,忽视了学生党员学习的自主性,阻碍了培养教育党员在内容上的创新,难以达到培训的目的。

第四,培养教育缺乏长期性。高校党员教育通常分为入党前积极分子阶段的教育、预备党员考察期的教育以及正式党员的理论与实践教育。首先,在积极分子的考察期内,入党联系人一般由学生党员担任,由于缺乏责任心或是对党务工作不熟悉,在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期内未尽到应有的责任,为了应付各类检查,将各种培养考察当作任务走过场。其次,是在预备党员考察期内的教育培养工作存在懈怠的现象。由于将预备党员当作“准党员”对待,对其考察往往只是“走程序”。 [3]最后,对正式党员培养教育缺乏连续性、实践性。高校党员培养教育工作收到经费、安全等限制,教育形式多限于理论学习,这样的培养方式不仅缺乏连续性,而且缺乏实践性,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理论学习的枯燥无味也难以达到培养教育党员的目的。 [4]

三、健全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对策分析

(一)完善大学生党员发展机制

第一,规范大学生党员发展程序。大学生从进入大学起,其入党程序必不可少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团组织推优、确定积极分子、确定发展对象、公示与确定公示结果、政治审查、培养教育、党委审批以及预备党员转正阶段。大学生入党首先要经过团组织推优,基层团组织将优秀的共青团员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候选人,基层党组织按照发展党员标准,综合考察被推荐对象的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情况确定入党积极分子。随后,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从积极分子中确定发展对象并予以公示,根据公示期间群众的反馈确定最终发展人员。确定发展的人员需要通过政审、培养教育及支部大会表决,经党委审批成为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后,经本人申请、大会讨论以及组织审批,转为正式党员。以上各个党员发展环节应当严格参照有关规定执行,把好党员入口关。 [5]

第二,建立大学生党员发展个人档案。高校大学生入党需要经历长期的考察,涉及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考察表、群众座谈意见登记表、政治审查材料、成绩单等等诸多材料。在此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应建立大学生申请入党个人档案,记录学生党员在各个时期的思想、学习以及工作等方面的状况,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及时、全面、动态地掌握大学生入党进展情况。

(二)健全大学生党员培养机制

大学生党员培养机制的建立健全,需要搭建并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培训载体、充实培养环节以及创新培训内容。

第一,大学生党员培养阵地拓展,可以从现实世界和虚拟两方面开展。一是要将组织建设扩展到学生的生活区,做到党员在哪里,党组织建设就发展到哪里,确保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组织工作。由于学生党员上课较为分散,多数集中在以学生公寓为核心的生活区,大学基层党组织就可以在学生生活区开辟阵地,开展宣传、教育等党建工作。二是要将党组织扩展到虚拟的网络世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成为高校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党员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了解世界。因此,高校党建应充分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可通过建立红色网站、开设网上党校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此外,当今网络已进入自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还可以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新兴载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党员培养教育工作。

第二,要把握好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各个环节。一是入党前的教育。大学生从进入大学起,高校党组织就应当对其进行党的基本理论教育,激发大学生入党的兴趣,提高其入党积极性。入党前进行循序渐进的教育,如党史知识竞赛、党建理论辩论等形式的活动,寓教于活动,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党组织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在前期教育中还应有其注意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入党动机,这是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的基本前提。同时,前期教育应采用贴近大学生生活的形式,以较强的针对性激发大学生入党愿望,为党组织吸纳更多优秀学生党员提供基础。二是入党过程中的教育。在大学生提交入党申请书后,高校基层党组织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确立部分申请人为入党积极分子,通过考察,优秀的积极分子可以列为发展对象,发展为预备党员,再由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在此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帮助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觉悟,坚定理想信念,以正式党员的标准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培养其先进性。三是对正式党员的教育。大学生党员入党后很容易产生“万事大吉”、“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不思进取甚至丧失在学生中的带头作用。对此,高校党组织除了对学生党员进行党课、思想政治讲座、报告以及理论专题学习会传统形式的教育,还应适应学生党员日常学习生活方式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化网络技术,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理论和实践教育。

(三)完善大学生党员考核机制

完善大学生党员考核机制,要结合大学生党员的实际情况,明确考核的标准,丰富考核的方式。

第一,明确考核的标准。制定大学生党员考核标准,首先,要明确对大学生党员的定位。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也是党员,所以在制定考核标准的时候,一方面要根据高校大学生行为准则及高校其他关于大学生的要求制定相关原则,一方面也要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发展标准、权利以及义务的规定,制定相关标准。其次,要将理论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相结合。大学生党员在青年学生中要发挥先进性,就必须品学兼优,具备较强的理论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可以将学习成绩和工作情况列入考察范围,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党员做好学习这一本职工作,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党

(下转第185页)

猜你喜欢

培养教育积极分子学生党员
基层党支部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实践
志愿服务在民办高校党员培养教育中的功能研究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确定发展对象必须听取哪些人的意见?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教育微论坛
以“实践团”为平台拓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途径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你合格吗?
研究生培养教育的协同式创新探析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