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思想品德课开展生命教育的基本途径与思考

2015-03-23王娜

教育界·中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生命价值生命质量生命教育

王娜

【摘 要】文章回顾和梳理了国内外开展生命教育实践的大致情况,提出在当前中学思想品德课中开展生命教育,应从日常教学、专题教育、主旨探究和社会实践等四个基本途径入手,培养中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从而实现生命的价值与社会意义。同时,对今后进一步完善生命教育实践给出了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生命教育   生命价值    生命质量

中学思想品德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传授学生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基础知识。开展生命教育作为题中应有之义,对教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生命教育发展情况概述

古今中外的文化脉络中,对人生命的关注是不谋而合且早已有之的。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在论及生命的可贵时指出:“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然而,真正把对生命的关注纳入人文和人本主义范畴并推广实践的还是西方思想界。17世纪法国哲学家布莱斯·帕斯卡尔从发展的角度,提出要从根本上对人的生命本质和过程进行思考;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卢梭较早地提出生命教育的理念,认为应当恢复和发扬人的自然天性;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则从人的时间有限性层面,强调应该追求人的价值意义;西方著名思想家狄尔泰充分肯定人的精神世界的能动作用,主张体验式认知生命形态,理解生命意义,完善生命价值;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马斯洛则从人本主义生命观出发,倡导尊重人的生命和尊严,强调人生命的自由精神,并第一次把人类对生命的关注从纯粹理性阶段拉回到精神层面与现实层面有机融合的领域中来,为生命教育的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引。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率先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1979年,澳大利亚成立“生命教育中心”,明确提出生命教育概念;从80年代起,美国开始规定在中小学正式实施生命教育,英国等西方国家随后跟进推广;1989年位于亚洲的日本第一个提出在学校道德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元素的国家要求;1997年,台湾晓明女中首创“生命教育课程”,一年后地区内全部初中阶段学生都开始接受生命教育;随后一段时间,香港生命教育普遍在中小学落地生根;进入21世纪初,辽宁、上海、江苏等省份的生命教育实践也蓬勃开展起来。可见,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今天,生命教育越来越与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求、教育事业的健康科学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不言而喻。

二、中学思想品德课开展生命教育的基本途径

从国内外先行地区的实践经验看,生命教育的推行总是和经济发展程度、社会道德文化状况或某些波及面较广的负面文化思潮有着必然的关联。具体到国内,著名教育学者冯建军就睿智犀利地指出:“我们提出生命教育主要是针对当代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观念发展的消极层面,比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此外,还针对青少年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意志脆弱、情绪失控等心理问题以及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因素。因此,迫切需要生命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生命现象,进而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由此看出,所谓生命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在以人为本理念烛照下,围绕生命的演变、存在和实现生命的理想、价值而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对青少年比较集中的中学来说,在思想品德课开展生命教育主要应从五个层次入手:一是认识生命现象,对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的起源、演变和生存状况有较为清晰的知识轮廓;二是熟稔生命安全,重点对人类自身的生命保护和生命健康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三是知晓生命价值,明白生命的基本意义,初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四是掌握生命关系,基本清楚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平等互利循环联系;五是了解生命哲学,适当了解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观。

在中学思想品德课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中,围绕上述五个层次,可以从以下四个基本途径入手,帮助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描绘出更加绚丽多彩的人生图景。

1.日常教学传授。这是对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主要渠道。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内容不仅存在于课本里专门讲授生命关爱的章节中,也大量散存于非专门讲授生命关爱的章节中。前者可称之为显性教学,后者可称之为隐性教学。两者都是传授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对于显性教学内容,比如《生命只有一次》,教师可以针对中学生的接受特点,在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里,直观地告知中学生善待生命存在和珍惜生命历程,热爱生活、拥抱生活,让人生更有意义;对于隐性教学内容,比如《让人三尺又何妨》,它不是直观地讲述生命的课时,而是教育大家如何在校园内与他人相处,表面上看与生命无关,但却间接地传递着生命教育中应该把握宽容友善原则、增加生命和谐程度的基本内涵,这就需要教师时刻保持渗透意识,根据中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征,在合适的条件下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传授。

2.专题教育引导。这是对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手段。专题教育引导是对日常课堂教学的深化与拓展,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的不足。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辅导讲座,教师可邀请生命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给中学生传递知识,引领他们排解青春期的矛盾和烦恼,调节好情绪,感受青春的活力,领悟人生的意义;另一种是专题报告,教师可联系当地有关单位的领导或者专业技术人员走进校园,结合青春期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具体事例,讲解与生命密切关联的环保、疾病预防、公共安全、消防、事故防范等基础知识,把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有机融合,促进中学生对生命教育内容的消化吸收,帮助他们走好人生关键的一段路。

3.主旨集体探究。这是对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有益探索。实践证明,针对某一既定的主题主旨,把学生相对集中起来进行探究式学习,能够形成思考、探求、获知、体验、提升的学习链条,有利于达成学生行动和感知的统一,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例如,在讲授《筑起“防火墙”》这一章节时,教师不妨让学生带着如何进行“自我保护”这个问题实施探究式学习,在有选择地讲解部分内容、参加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帮助和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翻阅相关资料等办法,懂得利用法律、家庭、学校、社会等四位一体的力量筑起“防火墙”的重要性,有效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如此学习,不仅自我答疑解惑,而且做到了知识的前后贯通和活学活用。endprint

4.社会实践启发。这是对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补充。学校在形态上相对封闭,但知识的传授与掌握不能封闭在校园,必须向广阔的社会延伸。社会实践活动就是中学生命教育必需的、有效的补充。由于生命教育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物质的、精神的、时间的、空间的多个层面,教师必须根据教学需要,有计划地带领和指导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是综合性的社会查房、问卷调查、采访整理,也可以具体地参观110指挥中心、城市安全管理平台、交通事故鉴定现场,或者是天体科学博物馆、世博会展览馆等,这样就能使中学生思路放宽、眼界开阔,逐渐培养起他们善于从一个较长远的时间跨度和更广阔的空间领域,理解生命规律、促进生命发展、树立宇宙生命哲学意识的能力。

三、几点思考

通过具体的、直观的、丰富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当前中学思想品德课中开展生命教育的确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广大中学生在学校和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对生命的价值认同、对生命社会意义的认知,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中学思想品德课中开展生命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还需要加以不断完善。

1.制定生命教育课程的国家标准是当务之急。众所周知,美国、澳大利亚、乌克兰、日本等国家已经发布实施了生命教育的国家标准或国家纲要。国内的上海、云南、湖南、辽宁等地也相继出台了地区性的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或实施意见。虽然这些地区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命教育的快速发展,也给今后的实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地区范本,但在国家层面,生命教育的指导性标准依旧缺位,整体性的规划和教材编写依然缺席,急需通过国家标准的制定出台,做到教有方向、学有依据,从而构建起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灵活有效的生命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在社会成长的道路上实现生命的价值和体现生命的社会性意义。

2.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是可靠保障。从国内开展中学生命教育实践的地区情况来看,从事生命教育的大多数是思想品德课教师。一方面是因为中学生命教育的内容多与思想品德课相融合,另一方面国内普通中学里专职的生命教育师资还非常稀缺。为此,从生命教育对学生个体、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上看,采取专业化的培训、学科化的培养等方式,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生命教育工作者队伍,对中学大规模地实施生命教育具有非常积极和深远的意义,更是生命教育未来实现地区普及和学科普及的可靠保障。

3.健全完善家长、学校和社会三方联动机制是必然要求。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经济环境变幻不定、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公共安全事故层出不穷,使得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实践,特别是中学生的生命教育,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针对中学生青春期情绪容易波动、道德自律能力不强、自控能力较弱、自我保护意识欠缺、价值观摇摆不定等实际状况,必须统筹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资源,健全完善相互协调、及时沟通、共同促进的联动机制,营造有利于中学生学习成长的生存环境,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生命观,正确认识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提高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

马克思说过,“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在这个前提下积极运用现代教育科学理念,通过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展生命教育,对处于特殊成长阶段的中学生进行生理、心理和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引导,促使他们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永恒追求。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命价值生命质量生命教育
以家爱提升生命质量
浅谈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内容
消癌平片联合TACE术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生命质量的临床观察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加强国学修养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思想和树立正确生命价值观
课堂:生命价值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