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

2015-03-23陈茜萍

教育界·中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小学生生活

陈茜萍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学生乐学的重要性。心理学家也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一般来说,人类对韵律、节奏、语言和美的感受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所以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较之数学来讲,学生更感兴趣,而数学高度的抽象性常常使学生难以理解,对数学心生畏惧,因此不容易对数学产生兴趣。《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就应当把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作为导向,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创设生活情景,唤起兴趣

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它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交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数学教学体现新理念的重要一环。

例如:教学“4的乘法口诀”时,笔者充分利用学生最熟悉的卖冰糖葫芦这一事实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课,笔者采用谈话的方式引入课题,紧接着就创设了一个街边小摊卖冰糖葫芦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进行表演,把学生置于买冰糖葫芦的真实情境中,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在生活中。这样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热烈、活泼,大大加深了学生对4的乘法口诀的理解和掌握,又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又如针对小学生好猜谜语的特点,在教学“年月日”时,借助谜语“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学生猜出是日历,然后观察日历,从日历上引出课题“年月日”,学生的兴趣就会明显增强。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这也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二、手脑并用,质疑问难,保持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之一是活泼好动,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条件,并要求学生在操作时,做到边看边想,通过动口、动手,丰富表象。笔者在教“角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把身边的角找出来,然后让学生对角的样子用语言进行描绘,再自己动手画一画角,在总结完角的样子后,又让学生进行比赛,看谁能画出较多不同的角,最后举例说明角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通过这样,使学生对角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还要口述操作过程,这样做既符合小学生“好动”的心理需要,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如果教师还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便能激发起学生要求解疑的心理需求,进而更进一步地增强其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其探索高难数学的勇气和信心。

三、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延续兴趣

如果说产生兴趣是基础,巩固兴趣是保证的话,那么延续兴趣就是发展。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这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特别是小学数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其特殊的运用价值。在教学中如果和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那么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得到延续和发展,做到课已尽而思未止。例如,在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及组合图形的表面积计算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计算自己家中箱子、衣柜表面积是多大。要计算箱子、衣柜表面积,应获得出哪些长度的数据?再如教学完百分数的应用之后,告诉学生百分数应用广泛,可在生活中却有不少人利用百分率的知识干一些不正当的事,如搞赌博游戏、摸奖等,我们可以分析其中奖的可能性,然后指出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揭露出本质。这样每次讲授完新课之后,都让学生用所学得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学生就体会到了数学知识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不断尝试,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会随着你的努力日增月加。

四、多元评价,保护兴趣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对学生的评价都应采用激励性语言,更多地倾注宽容、尊重、理解、信任、赞赏、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形成“乐学”的心态,学习就会更积极、更主动。

低年级小学生容易产生激情,感情易外露,易受到具体事物的支配,并易发生变化,教师就应多采取表扬、奖励的激励手段,利用奖励小红花、小红旗的方式,对其所取得的成绩进行奖励,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对那些没取得成绩的多用鼓励的语言如“你很聪明,再动动脑筋,老师相信你能行!”等,增强其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别小瞧了这一句 “你讲得真好!”“你真棒!”“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你真聪明!”,它们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三年级开始,小学生行为的目的性显著增强,自觉性明显发展,这时,教师就应用理想教育,用集体荣誉感、成就感来要求学生,借助竞赛等激励手段,依学生能力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段训练,从而使学生已产生的兴趣得到巩固。因此,多元评价对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大有益处的。

学生对数学兴趣的产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慢慢的积累和影响。一旦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那么学生会对学好数学产生很强的自信心,会不懈地学习数学知识,甚至会在数学中做出一些贡献。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小学生生活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