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户融资约束的文献综述

2015-03-22李明贤刘程滔

关键词:信贷约束金融机构

李明贤 刘程滔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 长沙 410128)

融资约束指企业、个人等微观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缺乏足够自有资本而不得不通过正规金融渠道融资时受到的摩擦。资金借贷市场发展不完善和运行低效率是这种摩擦产生的根源。融资约束使得经济主体在生产投资过程中无法借助外源渠道筹集资金或者筹集资金少于期望额度,一定程度上制约投资者对投资机会的把握,影响经济发展以及国民福利改善。已有研究表明,农户贷款对于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高农民收入、消除农村贫困、促进农户消费以及改善农村人力资本状况具有积极意义。为纾解农户融资难,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相继出台系列贷款倾斜措施,鼓励农信社开展农户小额贷款业务、进行农村金融增量改革、对农村金融机构定向降准等,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有所提升。但农户融资难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一、国外对农户融资约束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农户融资约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户融资约束的状况、原因、衡量及融资约束对农村经济主体的影响等方面。

(一)国外关于农户融资约束状况的研究

在发展中国家,很多农户受到融资约束,尤其是贫困农户受到的融资约束更为严重,绝大多数农户只能通过非正规金融渠道融资。Hesser和Schuh,Panni,Long,Iqbal,Bell等对印度信贷市场的研究表明,尽管政府部门试图通过官方渠道扩大农村信贷,但村庄高利贷者并没有消失,他们依然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1-3]。专家对菲律宾、泰国的实证研究表明,这些国家农户融资总额超过50%来自于非正规金融。Udry对尼日利亚的研究表明,农户只有7.5%的贷款来自正规金融部门。对智利农村信贷市场的调查发现,只有30%的农村人口是国家金融机构、经济改革机构和私人银行的客户,其余人口中的大部分主要依靠非正式信贷市场,甚至银行的部分客户也要依靠非正式信贷市场融资(麦金农)。可见,正规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农户的融资需求,农户不得不转向高利率且借贷条件相对宽松的民间借贷市场。近年来,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的微型金融成为缓解贫困群体特别是农户融资约束的重要力量,但在提供农业贷款方面也会出现“目标偏移”,一些研究发现微型金融机构在追求盈利而提高利率的过程中,将客户中最贫困的人群排除而使这些贫困者面临融资约束[4]。

(二)国外关于农户融资约束原因的研究

理论界研究认为,金融机构对贷款客户实行信贷配给是导致融资约束的原因之一。一般来说,信贷配给是指在众多金融机构贷款申请人中,一部分申请人能得到贷款,另一部分申请人即便愿意承担更高的利率也无法获得贷款;而得到贷款的客户往往也只能满足部分贷款需求。通常认为发展中国家信贷市场上常见的信贷配给现象由金融市场运行的低效率造成。

早期研究认为,政府对资金借贷市场进行利率控制、贷款数额限制等方面的干预以及发放农户贷款的高交易成本是导致金融机构对农户采取信贷配给的原因。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Stiglitz为代表的信息经济学派认为发展中国家农村信贷市场问题的根源是内生性信贷配给问题,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以及交易费用高是导致农户信贷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的三个重要原因。即便没有受到利率等外生性因素的限制,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贷款人为减弱激励效应,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也会内生地导致信贷配给,使农户面临融资约束[5]。Carter,Aghion和Bolton,Conning和Udry,Keeton认为,缺乏有效金融市场和合格抵押物是发展中国家农户处于融资约束境况的重要原因。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农户没有财务报表和生产经营记录,缺乏长期的信用记录,导致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市场上贷前调查取信和贷后监督管理均需花费更高成本。而正规金融机构为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贷款风险,往往要求严格的抵押和担保,而农户的财富水平相对较低,有的甚至没有土地所有权,无力向金融机构提供恰当的抵押[6-9]。Evan 和 Jovanovic,Paulson,Townsend和Karaivanov认为农户面临融资约束主要是由于“有限责任约束”,是财富水平制约了农户的融资能力。此外,很多国外学者对农户需求压抑导致的融资约束进行了研究。Baydas,Petrick研究发现,部分资金需求者由于金融机构较高的贷款拒绝率和交易成本,主动放弃了申请贷款[10-11]。Kon和Storey认为部分农户因为金融机构的贷款甄别机制创新的滞后而缺乏成功申请贷款的信心[12]。Boucher认为农户融资约束不仅有金融机构贷款的高门槛导致的供给型融资约束,也有农户因为执行贷款合约的高交易成本而选择放弃申请贷款,从而形成需求型的融资约束[13]。

(三)国外关于农户融资约束衡量的研究

对农户融资约束进行测度一直是农村金融领域的研究热点,同样也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难点。早期对融资约束的研究以LC/PIH(生命周期假说或持久收入假说)为基础,通过检验短期收入波动是否影响消费来确定是否存在融资约束,即当短期收入变动影响消费,则存在融资约束。Hayashi,Langemeier和Patrick等利用欧拉方程估计收入和消费的敏感性关系确定农户是否面临融资约束[14-15]。Bierlen按照农户经常会使用自有资产去缓解外部冲击的行为惯性,通过耕牛数量的敏感性变化识别融资约束,因为农户会根据收入波动状况买卖耕牛[16]。这种间接度量融资约束方法有历史的局限性,因为随着技术的进步,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耕牛已不再作为生产工具。Kaplan和Zingales,Gomes认为按照人类的行为惯性,消费会受到当期收入的影响,并且农户在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出于预防或谨慎性动机而增加储蓄,也会影响消费[17-18]。另外,这种方法研究的是成组农户,无法有效判别个别农户的融资约束状况,亦不能量化融资约束,而早期的直接调查法是通过对农户调查得到的直接信息判断农户是否受到融资约束。Iqbal,Jappelli,Feder,Berham等将农户贷款申请被拒绝或信贷规模被削减作为衡量融资约束的指标,而后又增加了对非正规金融贷款替代的考虑[19-21]。但前者会忽略“无信心申请贷款”导致的融资约束,后者又会将非市场有效的援助性信贷需求纳入,进而影响融资约束衡量的准确性。Boucher,Guirkinger和Trivelli考虑到需求压抑引致的融资约束,进一步将其分为信贷规模约束、信贷风险约束和价格约束,并确定了识别和分离以上三类融资约束的机制,从而使融资约束的研究更为细化,相对更精准地反映了农户真实融资需求受到抑制的情况,为衡量融资约束打下坚实基础[22]。

(四)国外关于融资约束对农村经济体影响的研究

很多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农村经济体往往受到较为严重的融资约束。面临融资约束的农户家庭生产规模难以扩大,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也会降低,一旦收入发生较大波动,消费能力不可避免地会被削弱。比如,Feder等,Khandker和Faruqee,Duong和Izumida等的经验研究表明,农户融资约束会对农业生产投入产生影响,并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效率[23-24]。Carroll和Kimball,Carneiro和Heckman研究发现,融资约束会导致农户出于谨慎性需求的储蓄动机加强,减少生产投资和消费,并会降低对子女的教育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贫困的恶性循环,使得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稳定均衡状态处于贫困区间[25-26]。Banerjee指出,信贷市场发展的不完全会导致农户脱离贫困机会减少,甚至很可能使整个经济陷入集体贫困陷阱,即经济体从低水平的贫困开始,并一直持续。可见,农户融资约束成为制约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27]。

二、国内对农户融资约束的研究

国内对农户融资约束问题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很多研究在借鉴国外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展开,例如套用斯蒂格利茨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我国经济主体面临融资约束的原因。国内对农户融资约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户融资约束的现状、农户融资约束形成的原因以及缓解农户融资约束的对策等方面。

(一)国内关于农户融资约束现状的研究

史清华等、褚保金等人认为,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类似,我国农户也面临较为严重的正规信贷约束[28-29]。李锐、朱喜运用Biprobit模型和Match模型,通过对3 000个农户的微观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农户受到金融抑制的程度为70.92%[30]。吴典军、张晓涛通过对吉林、山东等7个省的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金融支农效率在近年来有明显提高,但仍有超过10%的农户信贷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获得贷款的农户也因为借贷额度的限制而只能满足部分信贷需求,获得的借款额度平均只有借款需求的52%[31]。贺莎莎在湖南省花岩溪村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户融资意愿强烈,但是很难获得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32]。程郁、罗丹认为,存在融资约束的条件下,农户实际借款数额并不能真实反映贷款需求。通过重新评估我国农户的融资约束情况,并利用Heckman选择模型调整融资约束对农户借款需求造成的制约性影响,从而得出有借贷需求的农户比重超过70%,平均信贷缺口达到4 420元,农户未被满足的信贷需求缺口占到其贷款需求总额的56.72%的结论[33]。

(二)国内关于农户融资约束原因的研究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农户面临融资约束与其自身特征有关。一是农户融资具有小规模、高度分散、风险高等特点,贷款交易成本较高;二是农户没有土地所有权,不能提供有效的抵押担保品;三是农户没有财务报表和完整的生产经营记录,缺乏长期的信用记录,并且农户的信用意识相对薄弱。王吉恒、刘利文研究制约农户资金需求满足的因素,指出农户融资难主要是家庭财产少,缺少符合金融机构要求的抵押品,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农户信用水平和还款能力较低。此外,金融机构把从农村吸收的存款使用在非农行业,未给予三农应有扶持[34]。梁爽等指出我国农户所受的融资约束主要是“有限责任约束”,是抵押、担保等非价格条件限制了农户的融资能力[35]。陈军、曹远征认为正规金融机构缺乏为农村低收入者和穷人提供贷款主动性的原因显而易见,在无抵押和担保的条件下,信息不对称使金融机构无法观测和监督农户行为,因而贷款存在风险[36]。张惠茹认为农村金融市场上存在充足性缺口的主要原因是高风险、信息不对称和高交易成本[37]。周脉伏、徐进前认为,现有金融机构距离农户较远造成的高信息成本,以及农户自履约实施机制的缺乏是造成农户融资难的原因[38]。此外,农户面临融资约束也与正规金融成长的外生性有关。丁志国、朱欣乐、赵晶等指出农村金融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路径选择与农村金融系统的内生规律存在较大偏差,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农村金融资源的配置行为[39]。此外,高帆、王芳、王翼宁和赵顺龙分析了需求型的金融抑制,认为农户融资约束产生的重要原因是农户的风险规避和面子观念,融资约束是外部性约束和农户对贷款的认知偏差以及使用中的行为偏差交织作用的结果[40-42]。

(三)国内关于缓解农户融资约束对策的研究

为了缓解农户融资难,国内学者围绕金融体制改革、创新抵押担保机制、加强金融法制建设、开展小额信贷等方面提出一些措施:①林毅夫、厉以宁、王晓凤等认为,应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既包括对农业银行、农信社和农业发展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改革,还要加强对非正规金融的规范和发展,建立多元化的金融供给主体[43]。②穆林、王志刚等提出创新农户贷款的抵押担保和增信机制,使农户申请贷款的积极性提高,增加农户有效信贷需求,同时加大农村地区信用宣传力度,增强农户的信用观念[44-45]。③张春海、范丽丽提出加强金融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法规,加强对民间金融的监管力度,使整个金融体系在合法完备的法律框架下稳健运行,以此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46-47]。④杜晓山、何广文等研究认为,中国利用财政资金在很多贫困偏远地区开展低息甚至无息小额扶贫贷款,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相比之下,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从事小额信贷业务更具有优势,主要表现在:正规金融机构资金充足,贷款发放结合信用评级制度,有利于增强农户的信用意识,促进金融文化理念的提升,发放贷款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均较低。小额信用贷款会根据农户的贷款归还情况决定未来的贷款发放额度,这种动态激励机制有利于增强农户的主动还款意识,而金融机构发放农户贷款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高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因此实现了农户贷款的高回收率,制度创新的效果显著[48-49]。⑤黄祖辉等认为农户信贷市场参与程度低除了正规金融机构信贷高门槛的原因外,农户信贷需求较低也是重要原因。因此信用社要结合农户贷款的特点,努力改进既有贷款方式,积极开发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模式,则有可能挖掘农户对正规信贷的需求。在农村金融改革过程中,重视农户有效信贷需求的培育才是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50]。

三、研究述评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视角分析农村金融市场上农户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并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如很多学者致力于农户融资约束衡量指标的选择和构建、农户平均信贷资金需求缺口测算等方面的研究,为深入研究我国农户融资约束状况提供了较为详实的资料和科学方法。现有研究已认识到融资约束不仅来自于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配给,还源于借款者本身由于各种原因形成的需求压抑,虽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但局限于立足现有金融体制和农村经济主体的状况,是一种静态视角,缺乏体制机制方面的深刻剖析。无论是从实践还是理论角度来看,国家或地区农村金融机构成长的路径对其服务绩效和自身可持续发展均有重要影响,立足于市场需求而发育起来的农村金融机构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即便是政府主导的金融制度创新,也需广大参与者认可,才不会沦为“盆景金融”。另外,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有所变化,迫切需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进行相应调整。总之,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改革、重构过程,探讨农村金融机构自下而上的内生成长而非自上而下的供给改变具有重要意义。在建设“新四化”的时代背景下,农户类型更趋多元化,满足不同类型农户融资需求特点、农村金融创新、农户向正规金融机构借贷能力的限制因素等问题均有待于深入研究。

[1]Long M G.Why peasants farmers borrow?[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68,50(4).

[2]Iqbal F.The Demand for Funds by Agricultural Households Evidences from Rural India[J].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1983,20(1).

[3]Iqbal F.The Demand and Supply of Funds among Agricultural Households in India[M].Baltimore and London: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6.

[4]Dehejia R,Montgomery H,Morduch J.Do Interest Rates Matter?Credit Demand in the Dhaka slums[J].ADB Institute Discussion Paper,2007.

[5]Joseph E Stiglitz,Andrew Weiss.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1,71(3).

[6]Carter M R.Equilibrium Credit Rationing of Small Farm Agriculture[J].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1988,28(1).

[7]Aghion P,Bolton P A.Theory of Trickle-down Growth and Development[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7,64(2).

[8]Conning J,Udry C.Rural Financial Marke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Evenson[Z].R.and Pingali,P.(eds):Agricultural Development:Farmers,Farm Production and Farm Markets,Amsterdam:North Holland,2007.

[9]Keeton W.Equilibrium Credit Rationing[M].New York:Garland Press,1979.

[10]Baydas M M,Meyer R L,Aguilera-Alfred N.Credit Rationing in Small-Scale Enterprises:Special Micro-enterprise Programmers in Ecuador[J].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1994,31(2).

[11]Petrick M.A Microeconometric Analysis of Credit Rationing in the Polish Farm Sector[J].European 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4,31(1).

[12]Kon Y,Storey D J.A Theory of Discouraged Borrowers[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3(21).

[13]Boucher S,Carter R M,Cuirkinger C.Risk Rationing and Wealth Effects in Credit Markets Theory and Implications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8,90(2).

[14]HayashiF.TheEffectofLiquidityon Consumption: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85,100(1).

[15]Langemeier M R,Patrick G F.Farm Consumption and Liquidity Constraints[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3,75(2).

[16]Bierlen R,Barry P J,Dixon B L,et al.Credit Constraints,Farm Characteristics,and the Farm Economy:Differential Impacts on Feeder Cattle and Beef Cow Inventories[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y,1998,80(6).

[17]Kaplan S N,Zingales L.Do Investment-Cash Flow Sensitivities Provide Useful Measures of Financing Constraints?[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7,112(1).

[18]Gomes J F.“Financing Invest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1,91(5).

[19]Jappelli I T.Who is Credit Constrained in the U.S.Economy?[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0,105(1).

[20]Feder G L,Lau J,Lin J Y,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dit and Productivity in Chinese Agriculture A Microeconomic Model of Disequilibrium[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0,72(5).

[21]Barham B L,Boucher S,Carter M R.Credit Constraints,Credit Unions,and Small-Scale Producers in Guatemala[J].World Development,1996,24(5).

[22]Boucher S,Guirkinger C,Trivelli C.Direct Elicitation of Credit Constraints:Conceptual and Practical Issues with an Empirical Application to Peruvian Agriculture[C].American Agricultural EconomicsAssociationAnnualMeeting,Providence,Rhode Island,2005.

[23]Khandker S R,Faruqee R R.The Impact of Farm Credit in Pakistan[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3,28(3).

[24]Duong P B,Izumida Y.Rural Development Finance in Vietnam:A Microeconometric Analysis of Household Surveys[J].World Development,2002,30(2).

[25]Carroll C D,Kimball M S.Liquidity Constraints and Precautionary Saving[EB/OL].http://www.econ.jhu.edu/pdf/papers/CarrollKimball2001.pdf.

[26]Carneiro P,Heckman J J.The Evidence on Credit Constraints in Post-Secondary Schooling[J].Economic Journal,2002,112(482).

[27]Banerjee A.Contracting Constraints,Credit Marke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EB/OL].http://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id=306990.

[28]史清华,黎东升,郑龙真.农户家庭储蓄借贷行为的实证分析——以湖北监利县178户调查为例[J].四川大学学报,2005(2).

[29]褚保金,卢亚娟,张龙耀.信贷配给下农户借贷的福利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6).

[30]李锐,朱喜.农户金融抑制及其福利损失的计量分析[J].经济研究,2007(2).

[31]吴典军,张晓涛.农户的信贷约束——基于684户农户调查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8(4).

[32]贺莎莎.农村借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南省花岩溪村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08(1).

[33]程郁,罗丹.信贷约束下中国农户信贷缺口的估计[J].世界经济文汇,2010(2).

[34]王吉恒,刘利文.基于农户金融需求视角创新农村金融体系[J].中国集体经济,2008(8).

[35]梁爽,张海洋,平新乔,等.财富、社会资本与农户的融资能力[J].金融研究,2014(4).

[36]陈军,曹远征.农村金融深化与发展评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7]张惠茹.农村金融市场充足性缺口:实证分析[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8(3).

[38]周脉伏,徐进前.信息成本、不完全契约与农村金融机构设置——从农户融资视角的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4(5).

[39]丁志国,朱欣乐,赵晶.农户融资路径偏好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吉林省样本[J].中国农村经济,2011(8).

[40]高帆.中国农村中的需求型金融抑制及其解除[J].中国农村经济,2002(2).

[41]王芳.我国农村金融需求与农村金融制度:一个理论框架[J].金融研究,2005(4).

[42]王翼宁,赵顺龙.外部性约束、认知偏差、行为偏差与农户贷款困境[J].管理世界,2007(9).

[43]王晓凤.基于农户信贷需求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2.

[44]穆林.中国西部地区非正规金融发展:模式选择、制度设计与政策建议[D].西安:西北大学,2009.

[45]王志刚,梁爽,李腾飞.黑龙江地区农户小额信贷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桦川县为例[J].农村金融研究,2012(2).

[46]张春海.Logistic模型下农户借贷参与意愿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山东省农户借贷需求状况调查[J].农村金融研究,2011(2).

[47]范丽丽.河南农户信贷需求问题及对策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2.

[48]杜晓山.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践尝试[J].现代经济探讨,2004(2).

[49]何广文.正规金融机构小额信贷运行机制及其绩效评[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5.

[50]黄祖辉,刘西川,程恩江.贫困地区农户正规信贷市场低参与程度的经验解释[J].经济研究,2009(4).

猜你喜欢

信贷约束金融机构
约束离散KP方程族的完全Virasoro对称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自我约束是一种境界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适当放手能让孩子更好地自我约束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