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情书里的旧时光
——以《爱眉小札》为例试析民国文人的爱情理想

2015-03-20王梦楠

文化学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徐志摩情书沈从文

王梦楠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老情书里的旧时光
——以《爱眉小札》为例试析民国文人的爱情理想

王梦楠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爱情是最能引起情感共鸣的永恒主题。民国是一个有极大丰富性和包容度的年代,伴随着思想的解放,喷薄而出的就是一种对自由和爱最大限度的追求。不管是文人名士还是普通大众,都极力主张自由恋爱,也就促使民国成为情书最盛行的时代。现已没有办法体会情书所带来的悸动,只能凭借文字传承,感怀那段永远不会再重来的旧时光。

民国;情书;爱情理想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最能引起读者共鸣的题材。文学作品中不乏描摹爱情的诗词篇章,如李商隐、柳永之类的作品,但这些诗歌中少有直接以所爱之人为表达对象,多半是沉浸在自己的小情绪中,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识字读书的女人毕竟是少数,即使写了情书也很难得到回应,这是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中国不能回避的现象。直至民国初年,女子教育慢慢兴起。宗白华曾说:“启蒙与过渡阶段的民国,有着最大的丰富性。”[1]在民国的时候,思想开始觉醒,文化开始自觉,很多传统陋习都被破除,许多人也不再遵循包办婚姻的老路,开始追求自由恋爱。民国便成了情书最盛行的一个时期,不管是文人名士还是普通民众,都纷纷用笔墨信笺互诉衷肠,不少我们熟识的作家就成为故事的主角。时至今日,这些情书完全可以作为有独立品格的文学作品来阅读。在这些情书中,以徐志摩的《爱眉小札》最为浓烈炽热,极具代表性。

一、《爱眉小札》

1936年,为纪念徐志摩诞辰40周年和罹难5周年,陆小曼将她和徐志摩之间的爱恋明证整理出版,令世人领略了一份燃烧的情感和一种别样的文学样式。异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字斟句酌,直抒胸臆的日记和书信才是个人情感最真实的记录。如果从道德的眼光来审视,徐志摩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对爱情的偏执、对爱人的选择、对张幼仪的刻薄与冷漠,这也就使得他的爱情无比狭隘与自私,但这也使他的爱情保持了一种最高的纯度的原因所在。[2]在他的文字和世界中,只有爱,“爱是唯一的荣光”。他为爱而生、为爱而活。《爱眉小札》体现了徐志摩的一种理想化人生观,即生活的全部就是爱、自由和美,他所追求的是一种永恒的、神圣的、完满的、不可替代的感情,这些都和浪漫主义文学思想的熏陶不无关系。民国是一个具有极大丰富性的时代,在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下,这种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极其纯真的精神从某种程度来说值得肯定的。

《爱眉小札》中,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美艳动人、浓烈深情。与其他文人同时期的情书相比,《爱眉小札》是最狂热的,是一个人爱到最浓处的无意识表达,就像一个天真的孩童在描摹自己最珍爱的玩具一样,狭隘却真挚。同时,《爱眉小札》所表现的不仅仅是局限于字面本身的浓烈爱情,更多的是对传统世俗规范的不屑一顾,对残酷现实的抗争和对内心信仰的坚定。[3]徐志摩想通过这种书信的方式,说服自己、说服爱人、说服世人,以获取爱情、获取谅解、获取认可。

二、徐志摩的爱情理想

胡适曾经评价徐志摩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4]类推到徐志摩的爱情理想中,他也是无时不在践行着这样的“单纯信仰”,即至浓至纯的爱、至情至性的自由以及至真至善的美,这三个要素构成了他完整的爱情理想。

(一)至浓至纯的爱

徐志摩认为,“爱是唯一的荣光”。因此,在爱情中,他一直强调极力彰显自己的个性,给爱一个浓烈且纯真的姿态。不管是在肉体还是在灵魂上都应保持高度统一,即用自己的全部来爱对方,同时也渴求对方能以这样的方式坦诚相待:

你看我活着不能没有你,不单是身体,我要你的性灵,我要你身体完全的爱我,我也要你的性灵完全化入我的,我要的是你绝对的全部——因为我献给你的也是绝对的全部,那才当得起一个爱字。[5]

徐志摩所期待的是一种以整个换整个的纯粹爱情:

眉,我恨不得立刻与你死去,因为只有死可以给我们想望的清静,相互永远的占有。眉,我来献全盘的爱给你,我的身体,我的灵魂,完全是你的,一团火热的真情,整个儿给你,我也盼望你也一样拿整个完全的爱给我。[6]

抛开其他因素不谈,徐志摩的确是个纯粹的人,他爱得坦荡、爱得浓烈、爱得不含杂质、爱得彻彻底底。但是,与其说这是他爱情理想的核心,不如说这是他整个爱情悲剧的源起。风情如陆小曼,理智如林徽因,都不能完全理解徐志摩所渴望的这种纯粹的、浓烈的爱。他无法得到同等程度的回应,痛苦,便开始了。

(二)至情至性的自由

从传统视角来审视,徐志摩并不是一个“好人”,他抛弃发妻,爱有夫之妇,但是从他的爱情理想来看,他是无罪的,因为真爱无罪。不管后世的人如何看待那些往事,我们必须承认,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源于他最真切的情感体验。正因为如此,所以他才敢于去打破社会的条条框框,顶着巨大的压力去追寻自己所爱:

不要轻看了这两本小小的书,其中哪一字哪一句不是从我们热血里流出来的?将来我们年纪老了,可以把它放在一起发表,你不要怕羞,这种爱的吐露是人生不易轻得的![7]

他的这种信念鼓励着陆小曼,这也成就了今天的《爱眉小札》。

(三)至真至善的美

爱,本身就是一种美、一种艺术、一种至高无上的人生理想。正因为有这种美的激励和感召,所以徐志摩才能以强大的生命热情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为自己的创作提供灵感和养分:

我没有别的方法,我就有爱;没有别的天才,就是爱;没有别的能力,只是爱;没有别的动力,只是爱。[8]

徐志摩渴求能在这样一种美的体验中达到性灵上的升华,与一个有共同理想的人永浴爱河。

三、与其他文人之对比

曾有人评出了民国最美的四部情书,分别是沈从文的《从文家书》、鲁迅的《两地书》、徐志摩的《爱眉小札》以及朱湘的《海外记霓君》。从行文特点上来说,沈从文轻缓深情,鲁迅寡味生涩,徐志摩浓烈炽热,朱湘温柔平实。

沈从文单相思的忧愁无法排遣,便用作家最直接的方式给他的爱找寻一个归宿——写情书,但沈从文的情书中,并没有一味地铺张情感,而是如同湘西的流水一样,娓娓道来,但依然有一种平淡长久的力量: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9]

暗恋从来就不是苦涩的,把对一个人的喜欢与爱恋藏在心底,透过它看到的世界,也格外美好:

望到北平高空明蓝的天,使人只想下跪,你给我的影响恰如这天空,距离这么远,我日里望着,晚上做梦,总能梦到生着翅膀,向上飞举。向上飞去,便看到许多星子,都成为你的眼睛了。[10]

与在自己的每封情书中都注入十二万分情感,且把读者包裹在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情绪中的徐志摩相比,沈从文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温柔,用最平实的语言,诉说着同样真挚的情感,朴素而真实,平淡而晓畅,轻柔地敲击着读者的心灵。

相比较来讲,另一位颇具个性的“写手”鲁迅就特别像是一个笨拙的硬汉。他和徐志摩具有强烈的艺术反差:刚柔、冷热、寡淡和浓情、内敛和奔放。在《两地书》中,他们谈的最多的还是时事,无关风月,更像是一对革命战友的交流。他们的情书可以算作是民国老情书里最寡味的了,最多不过互称“小白象”与“小刺猬”:

看现在的情形,我们的前途似乎毫无障碍,但即使有,我也决计要同小刺猬跨过它而前进的,绝不畏缩。[11]

和徐志摩的“爱眉亲亲”“你的摩摩”相比,这实在算不得什么,但徐志摩的表述完全基于他爱情的纯度和浓度,以及他本人的性格特征,而对鲁迅这样一个以笔为利刃的战士来说,这样的称呼就未免显得有些矫情做作、生涩别扭了。

四、小结

爱情的主题之所以容易引起情感共鸣,是因为我们或多或少都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爱情理想,每个人也有着自己的爱情体验,但我们所经历的爱情,都有着一个样子:“醒来觉得甚是爱你”,小心翼翼却又觉得怎么表达都不过分的样子;我们所爱的人,都长着一副面孔,一副我们觉得特别动人,却永远羞涩不知如何描绘的面孔。[12]

那个有着极大丰富性与包容度的时代已经过去将近一个世纪,彼时,文字才是最要紧、最珍贵的东西,表达爱意最好、最直接、最合适的方式就是情书。或寡味,或浓烈,都已随岁月和年代的更迭渐行渐远。在这些老情书里,有我们永远无法体验的旧时光,也有那一代人已经消逝的追求和理想。现代社会,传情的工具越来越多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便捷。可是,爱却变得越来越苍白和快餐化。没有了那种“云中谁寄锦书来”的喜悦等待,也没有了“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的情真意切。这不能不算作是现代社会迅速发展的一种情怀缺失,我们也只能在那些民国的老情书里,找寻失落的温情时光了。

[1]丁桂兴.民国情书的那些事儿[J].廉政瞭望,2011,(9).

[2]李叔同.旧时的盛宴[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82.

[3]王开林.世间最美的情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71.

[4]胡适.追悼志摩[A].胡适.胡适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505.

[5][6][7][8]徐志摩.爱眉小札[M].北京:同心出版社,2011.21.15.19.19.

[9][10]沈从文.从文家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49.23.

[11]鲁迅,景宋.两地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46.

[12]张会玲.一个信仰感情的人——解读徐志摩的爱情[J].安徽文学,2010,(11).

【责任编辑:王 崇】

I267

A

1673-7725(2015)08-0156-03

2015-06-05

王梦楠(1990-),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徐志摩情书沈从文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花牛歌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一封情书
暖暖的等
偏 见
写给电影人的情书
小评《徐志摩论》
沈从文小说开头艺术初探
徐志摩的诗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