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巴黎手稿》中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超越

2015-03-20李诗羽

文化学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李诗羽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

论《巴黎手稿》中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超越

李诗羽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即《巴黎手稿》,是马克思于1844年5月至8月写成的,这部手稿是一次巨大的艰难的综合创造。在此部手稿中,马克思提出异化劳动学说,并把它分析为四个规定。也提出人的本质为思考中心的哲学批判,以及扬弃异化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批判,最后对黑格尔哲学全面清算。虽然马克思赞同并维护费尔巴哈的基本观点,然而,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的联结点和分歧点已经体现出来,且在人和人道主义两个方面有一定的超越。

马克思;费尔巴哈;人;人道主义

一、马克思在人方面对费尔巴哈的超越

(一)费尔巴哈:人以及人的本质理论

费尔巴哈认为人不是那些神秘的精神力量的产物,而是自然界的产物。在他看来,食物、性、理性就是人的本质。费尔巴哈的结论关于人的本质是这样的:人是人的最高本质。[1]此处的人,是抽象的人,因为他否认社会历史的发展。在反封建、立学、反对唯心主义斗争中,他的学说虽然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仍有片面性。

(二)马克思的人以及对费尔巴哈的超越

1.马克思:人以及人的本质

马克思所理解的人是“现实的人”,社会的人,是在历史中发展的人。在《手稿》中指出:人是社会的人,不仅人活动的材料是社会的,人的语言也是社会授予的。并提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2]

因为劳动,所以人才能从事生产劳动以得到物质生活资料。因为劳动,所以人才能互相协作,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人类社会关系才不停发展变化;人类可以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

2.马克思对于费尔巴哈的超越

首先,人是自然的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如果没有自然就没有的人,费尔巴哈与马克思具有相同的看法。但在人的自然本质这一方面,马克思相对于费尔巴哈有所超越。费尔巴哈不知道如何从“纯粹的自然本质”到真实的人的本质转变。[3]其次,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马克思抛弃类意识这一费尔巴哈看法,提出生产劳动的观点。费尔巴哈认为动物是个体存在,它是一个类,人与动物的本质是不同的人有阶级的意识。马克思在《手稿》中虽然保持费尔巴哈类的术语,但认为区别人与动物的根本特点不是抽象的阶级意识,而是真正的生产活动。[4]这是一个突破,在马克思批判地继承黑格尔的思辨异化观、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异化观和“异化劳动”理论的基础上,创设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人的本质;它建立一个科学,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的人性理论奠定坚实的基础。然后,费尔巴哈理解的人,是从社会实践和生物学意义的人的社会关系的分离。费尔巴哈同时也讲“只有一个人的社会人”,但他对于社会的理解,仅是“内在的,无声的,连接很多人自然纯净的共同性”。他了解的人民关系,仅仅是“爱和友谊,它是爱情和友谊的理想”,显然忽略生活在经济和政治关系中的一个人,所以,费尔巴哈是自然主义的人本主义,而马克思比较看中人的社会关系。

二、人道主义

(一)费尔巴哈关于人道主义

费尔巴哈的人道主义学说是资阶级人道主义的成熟形态。费尔巴哈把人作为出发点和核心理念。费尔巴哈认为,哲学最高的东西是人的本质。这种“不属于任何年龄和任何阶级在任何社会中,只会有一个理性和感性,其余什么都没有。”爱情,人类之爱,是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核心。他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看作是友谊、同情及性等关系。费尔巴哈认为,爱情在现实生活中的奇迹,能够解决所有问题;它是人类的生命,是人的最高本质。[5]

(二)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以及对费尔巴哈的超越

马克思批判地改造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并形成自己的人道主义。首先,费尔巴哈没有看到真实存在的人,只停留在抽象的“人”。而马克思的“人”主要是指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虽然马克思肯定理性、意志、愿望等的作用,但他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由生产发展所决定的,并着重强调人民群众的社会意识和历史发展先进阶级的作用。然后,费尔巴哈以自利为基础,提出人道主义的理想是以自由、平等和幸福为目的。[6]马克思主义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看到,自由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是骗人的口号;要想实现自由就必须摧毁资本主义私有制。最后,在实现人道主义的方式上也有所不同。费尔巴哈认为,只要宗教本质描述的就是人性的异化,人人能够理解人的本质,只要有爱的宗教就可以实现人道主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方法是不科学的,不完整的。马克思揭示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制度是非人性化的根源,要扬弃人性的异化,“人的复归”,就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就要共产主义。正如马克思所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了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7]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45.

[2][3]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83.785.

[4]李清聚.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质理论”的扬弃和超越[J].文教论坛,2007,(10).

[5]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221.

[6]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413.

[7]王浩斌.论巴黎手稿对人的本质及其表现样态的阐释[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

【责任编辑:王 崇】

A811

A

1673-7725(2015)08-0127-02

2015-06-01

李诗羽(1990-),女,重庆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猜你喜欢

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他者的批判与实践思维方式的创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重新解读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费尔巴哈与孔子“爱”的差异及当代意义
跟踪导练(一)5
费尔巴哈之火:一个现象学的分析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也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人本主义路径——兼与董涛博士商榷
极度生存状态下的人道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