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在中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价值及应用

2015-03-20丁丽

文化学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内涵革命

丁丽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2)

“红色文化”在中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价值及应用

丁丽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2)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历史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探寻“红色文化”在中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时代价值,对于青少年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红色文化;德育;时代价值

自2014年以来,四川省新建了许多红军小学,如“中国工农红军广安红军小学”“中国工农红军邛崃苏维埃红军小学总校”“平武苏维埃红军小学”“中国工农红军朱德红军小学总校”……这些红军小学的建立,构建起全方位覆盖、多渠道渗透、情与理交融的红色文化教育新模式。

一、“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

“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址遗物、纪念物等物质文化和在这一革命过程中孕育出来的革命历史、革命精神、革命文学艺术,包括人民领袖、将军、烈士及老区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事迹等非物质文化两种形态。[1]

“红色文化”既是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延续和展现,也是对中国伟大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例如,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题的“五四精神”、以“理想信念、实事求是、依靠群众”为主旨的“井冈山精神”、以“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坚忍不拔、团结互助”为内涵的“长征精神”,倡导“创业精神、为人民服务、理论联系实际”的“延安精神”,更有“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和“热爱祖国、自力更生、用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精神”等。这些精神代表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柱,具有丰富的历史教育价值。

二、在中小学德育中渗透“红色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红色文化”所蕴涵的“红色精神”是进行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充分挖掘和培育红色文化资源,有助于为中小学德育教育提供一个全方位、具有时代精神的实践教育平台。

(一)“红色文化”在中小学德育教育中的精神内涵

“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思想源泉。“红色文化”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不管是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建国初期形成的“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和“雷锋精神”;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改革开放精神”,都体现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无私奉献精神。即便时代不断发展变化,这些精神内涵也永不褪色,是现在中小学生应继承和发扬的优秀文化。

(二)在中小学德育教育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

新常态下,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种形态,严重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精神风貌和生活方式。尤其是年轻的一代,他们崇尚个性和自由,集体主义意识淡化,甚至还存在严重的个人主义倾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与价值观教育等。”[2]在中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红色文化”,既是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的统一,又是指导和引领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充分利用运用“红色文化”,对中小学生进行理想信念、革命传统、爱国主义和道德法制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勤奋求实、勇于创新、善于实践等学习品质和乐观、通达等生活思想,有利于充实和深化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容、创新方式,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三、利用“红色文化”加强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中小学生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优秀的民族精神教育;开展克服困难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教育;开展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教育;开展勤俭节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教育。把“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融入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生活实践中,增强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同时,通过“红色文化”开展中小学德育教育,也是新时期、新形势下进行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第一,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要努力把“红色文化”融入到中小学德育教育中,结合学校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构建“学校教育—红色文化—社会教育”的“三位一体”教育范式。学校运用“红色文化”的书籍、影视剧、革命歌曲和革命故事开展教育教学,多样化、直观化的教育教学形式,可使学生亲身体验,提高思想道德品质,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开辟新领域。将红色文化有引进学校德育教育,在整合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拓展教育渠道,充分体现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乡土性、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特点。“红色文化”教育与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既有利于把“红色文化”中的“红色精神”引入课堂教学,又有助于精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参观活动、社会调查活动、访谈活动和纪念活动等,在教育和实践中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3]

第二,突出教师主导作用,加强对中小学生传承红色品德教育。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网络资源优势,挖掘红色文化中有助于德育教育教学的红色资源,组织班级“红色文化”建设,并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活动。在中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室的黑板报上开设红色资源专栏,以红色图片、文字等形式,介绍红色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在宣传先进革命事迹中,宣扬红色精神;在中小学德育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参观红色基地,参观博物馆和纪念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红色历史故事及其主题思想,并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自己的感想、认识,促使学生在思想互动中加深对道德的认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教育,养成正确行为习惯,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易于接受,从而达到预期的德育教育效果。

第三,强化学生主体性作用。学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力作用,让学生成为宣传和发扬红色文化的主体。学校在“五四青年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对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如组织参观红色旅游基地、红歌演唱、演讲比赛、观看红色影视等活动。参与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的“红色文化”资料,在自我感悟、自我学习过程中,深入理解“红色文化”的精神价值和精神实质。并让学生在重温历史、接受红色文化熏陶中,感受革命历史内涵、文化内涵、精神内涵和思想内涵,进而实现自我教育。

“红色文化”是对青少年实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及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重要精神支柱。把“红色文化”教育纳入中小学德育教育课程体系,常态化进行“弘扬红色文化、继承革命优良传统”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以“红色精神”为指导,点燃中小学生“热爱祖国、立志成才”的青春梦想。

[1]李平.弘扬红色文化 抵制“三俗”之风[N].光明日报,2010-09-03.

[2]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EB/OL].(1999-06-13).[2015-06-01].http://www. chinalawedu.com/news/1200/22598/22615/22793/2006/3/he7396032197360029150-0.htm.

[3]李康平,李正兴.红色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道德与文明,2008,(1).

【责任编辑:王 崇】

G641

A

1673-7725(2015)08-0072-03

2015-06-05

丁丽(1987-),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学科教学(思政)研究。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内涵革命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