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杀性急性中毒527例分析

2015-03-04杨春燕赵群远马瑞芳

医学综述 2015年13期
关键词:干预中毒

杨春燕,赵群远,马瑞芳,张 颖,陈 时,韩 瑞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急诊重症医学科,昆明 650101)



自杀性急性中毒527例分析

杨春燕※,赵群远,马瑞芳,张颖,陈时,韩瑞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急诊重症医学科,昆明 650101)

摘要:目的分析自杀性中毒的规律、特征,探索防范和干预措施。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527例自杀性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性别、年龄、职业、毒物种类等特点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中毒以18~44岁年龄段最多(61.5%);病例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工人最多(65.6%),中学文化水平病例最多(45.4%);自杀性中毒常见的毒物为农药和药物(80.8%),农药最常见为有机磷农药、百草枯和杀鼠剂,药物中以安眠药、解热镇痛药和混合药物为主;城市自杀毒物多为药物,为24.5%(129/527),而农村多为农药,为25.6%(135/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毒发生以7月病例达高峰(21.6%);病死率为3.0%(16/527)。结论中毒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严格管理农药、药品及其他危险化学品,限制购买、使用,加强监管,避免自杀工具的随意获得,关注公众心理健康,建立自杀干预和预警机制,提供危机咨询和援助,是减少自杀性中毒发生的关键。

关键词:中毒;自杀防范;干预

急性中毒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常危及患者的生命。中毒常见的原因为自杀。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的工作、精神压力增大,社会、家庭的矛盾增多,升学、婚姻、恋爱受挫等,自杀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而中毒为自杀患者常采用的方式,自杀性中毒死亡的例数不断增加,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社会的安宁。本研究对527例自杀性中毒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了解自杀性中毒患者的发病规律,以探讨预防、干预措施,减少自杀性中毒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自杀性急性中毒患者527例,男210例,女317例,年龄14~78岁,平均(38±8)岁,全部病例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1]。

1.2方法制作调查表,按标准收集所有患者的资料,对自杀患者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城乡差异和中毒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自杀性中毒患者的特点。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自杀性中毒的毒物类型药物和农药最常见,分别占40.2%(212/527)和40.6%(214/527),其次为乙醇7.4%(39/527)、一氧化碳1.5% (8/527)、有毒植物1.2 %(6/527)、其他毒物9.1%(48/527)。药物为镇静安眠药物49例、解热镇痛药物37例、多种混合药物33例、抗生素17例,其他药物76例;农药中毒为有机磷农药87例、百草枯59例、灭鼠剂25例、拟除虫菊酯8例,其他农药35例。自杀性中毒病例城市略高于农村,自杀的毒物城市主要为药物,而农村主要为农药(χ2=30.42,P<0.01),见表1。

表1 自杀性中毒毒物的地域分布 [例(%)]

2.2自杀性中毒病例的基本情况18~44岁病例最多,占61.5%(324/527),14~18岁占2.1%(11/527),44~60岁占20.7%(109/527),>60岁占15.7%(83/527)。自杀性中毒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44.4%(234/527),工人21.2%(112/527),学生9.1%(48/527),自由职业7.8%(41/527),商务人员7.4%(39/527),退休5.5%(29/527),其他4.6%(24/527);文化程度构成中学文化最多45.4%(239/527),小学文化35.5%(187/527),大学文化11.0%(58/527),文盲8.1%(43/527)。

2.3发病季节分布自杀性中毒患者1~12月均有发生,呈无规律性波动,1~12月中毒病例分别为38、41、37、34、47、46、55、47、43、41、39、59例。4月份患者分布最少6.4%(54/527),7月份为自杀性中毒的高峰期21.6%(114/527)。

2.4转归治愈488例,死亡16例,自动出院23例,病死率为3.0%(16/527)。

3讨论

据2010年相关的数据显示,中毒和伤害已进入我国主要死亡原因的前5位,占总病死率的8.90%[2],而自杀是中毒的常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死于自杀的例数超过100万[3]。有资料表明,我国每年有21万人死于自杀,服毒为最常见的自杀方式,占自杀总数的85%以上[4]。为此,本研究探讨其特点、规律,采取有效的干预和预防措施,减少自杀性中毒的发生,降低其对家庭和社会的损害。

本研究结果显示,自杀性中毒常见的毒物为农药和药物(80.8%),与孔淑芬[5]报道一致,其次为乙醇、一氧化碳、化学品等。农药是农村自杀性中毒最常见的毒物,与农业生产常需使用和接触农药,每家每户必备有关。在自杀性农药中毒中,主要是有机磷农药(16.5%)和百草枯(11.2%)。有机磷农药中毒有特效解毒剂,若治疗及时有效,可成功救治,文献报道国内病死率为8.16%[6]。而百草枯中毒无特效解毒剂,病死率为44.35%,农药中毒总病死率为14.07%,居中毒病死率之首[6]。

本研究结果显示,药物是城市自杀性中毒的首选毒物(P<0.01),主要为镇静安眠、解热镇痛、混和药物等,由于城市工作、生活节奏快,失眠、焦虑人群增多,常自备安眠药助睡眠;解热镇痛、抗生素和其他类药物为个人、家庭常备药物,治疗小疾、小病,或应急使用,部分病例身患某些慢性疾病,长期服药。一旦出现家庭不和、失恋、婚姻不幸、事业和情感受挫、疾病折磨等原因时,随手易得的药物成为自杀的工具,与林冬梅[7]报道相近。

本研究结果显示,自杀性中毒患者女性多于男性,与李中杰等[8]的报道相似。女性承担较多的家务和养育子女责任,同时还要工作,需承受过多压力,常累积不良情绪,特别是农村女性文化水平低,心理承受能力差,更易悲观、抑郁。况且女性感情丰富脆弱、容易激动情绪化、感情用事,易受挫等而产生自杀行为[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自杀性中毒高发于18~44岁(61.5%)的青壮年组,该年龄段是人生的鼎盛时期,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也正值思想、工作、生活的变化、动荡期,工作、事业刚起步或高峰期,面临情感、婚姻、经济、生活的不稳定,生理、心理、社会能力不成熟,工作、生活压力大,家庭负担重,容易遭受挫折,出现精神异常或情绪低落而采取中毒自杀[11]。另外当今的青少年多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与他人友好相处,加之学习压力重、成绩不理想、家长教育不当等走向极端自杀[12]。还应关注60岁以上这一特殊群体,其也是自杀性中毒的高危人群,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为此,应针对每个年龄段的特点进行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个人素质,并为老年人提供经济资助、生活帮扶、医疗服务、情感支持、心理治疗等,有效防止自杀性中毒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表明,自杀性中毒职业分布以农民占首位(44.4%),其次是工人(21.2%)、学生(9.1%),与孔淑芬[5]报道一致。而文化程度以中学文化最多(45.4%),其次为小学文化(35.5%)。农民和工人文化素质偏低,家庭负担重,生活拮据困难,心理调适、应激能力差,常因生活琐事、工作不如意、社会矛盾而服毒自杀,政府应予重视。

本研究结果显示,自杀性中毒全年均有发生,以7月、12月为高峰,占 21.6%,7月正值毕业、升学、求职、就业高峰期,也是农忙季节,因农忙、家庭成员集中,家庭矛盾也增多,加之农药较多使用,中毒自杀例数增多。建议相关部门提前做好应急预案,提早干预和做好心理疏导,减少自杀性中毒的集中发生。

总之,自杀严重威胁公民的健康,影响社会的安宁。中毒为最常见的自杀方式,相关研究表明自杀工具的触手可得使自杀容易实现[13-14]。故政府要做好农药、药物、化学品的安全分级管理,严格限制买卖和使用,减少自杀工具的易获得性,是预防自杀性中毒发生的重要措施。同时,自杀多为一时冲动行为,但也存不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因素,通过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和援助机构,制订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早期发现高危人群,及时阻止;提高全民素质,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创造良好的社会和家庭氛围,减少自杀性中毒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14-957.

[2]王宇.2010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2:26.

[3]Arslan M,Akçan R,Hilal A,etal.Suicide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 s:data from Cukurova,Turkey[J].Child Psychiatry Hum Dev,2007,38(4):271-277.

[4]代将,王雷,付晶,等.自杀性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分析[J].西部医学,2010,22(3):447-451.

[5]孔淑芬.316例自杀性中毒病例特征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1):122-123.

[6]姚冬奇,田英平.2013急诊医学回顾与展望:急性中毒[J].中国急救医学,2014,34(1):14-17.

[7]林冬梅.102例口服安定类药物中毒自杀的心理分析及其干预[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7):1059.

[8]李中杰,陈曙旸,周静,等.25家综合性医院急诊科中毒自杀未遂病例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4):285-287.

[9]Kaslow NJ,Thompson MP,O ′Kun A,et al.Risk and protective factors for suicidal behavior in abused African American women[J].J Consult Clin Psychol,2002,70(2):311.

[10]甘窈.东西方国家自杀行为的研究现状[J].重庆医药,2009,38(7):791-793.

[11]张星,孙承业,朱秋鸿,等.2000-2005年3419例服毒自杀案例的特征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5):327-329,351.

[12]辛莘,何成森.青少年自杀行为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校医,2010,24(4):318-320.

[13]刘连忠,肖水源.自杀未遂者的一般特征与自杀行为特征[J].医学与社会,2002,15(4):17-18,51.

[14]张艳萍,李献云,费立鹏,等.农村地区有、无精神障碍自杀未遂者及其自杀特征的比较[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3,36(4):234-237.

欢 迎 阅 读《 医 学 综 述 》半月刊6-106

Analysis on 527 Cases of Acute Poisoning SuicideYANGChun-yan,ZHAOQun-yuan,MARui-fang,ZHANGYing,CHENShi,HANRui.(DepartmentofEmergencyMedicine,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KunmingMedicalUniversity,Kunming6501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rul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uicide poisoning,to explore the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acute poisoning suicide cases admitted to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an.2012 to Dec.2013 was collect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for their gender,age,occupation,poisoning types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ResultsMostly aged between 18 to 44 years old(61.5%);in terms of profession,farmers and workers accounted for 65.6%;at cultural level,most patients were of only junior middle school education(45.4%);the poisons were mostly pesticides and medicine(80.8%),and the most common pesticides wer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paraquat and rodenticide,and the most common medicines were sleeping pills,antipyretic analgesic drugand mixed drugs.Urban people committing suicide largely used drug poisoning(129/527,24.5%),while rural people committing suicide mostly used pesticides(135/527,25.6%),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Poisoning cases in July reached the peak(21.6%).The fatality rate was 3.0%(16/527).ConclusionPoisoning is the most common method of suicide,tight regulation of pesticide,medicine and other dangerous chemicals,limitation on the purchase and use,strengthening the supervision avoiding easy access to suicide tool,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ublic mental health,establishing a suicide prevention and early warning mechanism,affording crisis counseling and assistance,are the keys to reduce suicide poisoning.

Key words:Poisoning; Suicide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收稿日期:2014-04-29修回日期:2014-11-05编辑:伊姗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2012Y035)

doi:10.3969/j.issn.1006-2084.2015.13.065

中图分类号:R89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84(2015)13-2468-02

猜你喜欢

干预中毒
猪误吃发霉饲料中毒该咋办
中毒
使用铅笔会中毒吗
爸爸中毒了
天哪!我中毒了!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西游记》中毒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