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设立看中国周边安全态势

2015-03-02张义明

关键词:启示

张义明

(信阳师范学院 马列部, 河南 信阳 464000)



从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设立看中国周边安全态势

张义明

(信阳师范学院 马列部, 河南 信阳 464000)

摘要:中国基于空防安全划设了东海防空识别区,在直接和非直接牵涉的周边国家和地区中产生了不同反应。东海防空识别区最终得到大多数周边国家与地区的理解认同,这也让我们从中得到几点启示:一是美国继续巩固围堵中国的网络,日本也在中国周边精心编织另一个围堵中国的网络。二是印度、澳大利亚等中等地区大国也展现出积极介入中国周边热点问题的态势,“美—日—印—澳”这一围堵中国的网络在逐渐形成,并不断得到加强。三是中国对于周边国家与地区既要展现“亲、诚、惠、容”软实力的一面,又要展现现代化军事力量等硬实力的一面。四是东海防空识别区的确立有利于增强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复兴的自信心。

关键词:东海防空识别区;周边安全态势;启示

2013年11月23日,中国国防部根据1997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1995年10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2001年7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就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政府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目的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领空安全,维护空中飞行秩序”。“这是中国有效行使自卫权的必要措施,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和目标,不影响有关空域的飞行自由”。可是,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刚一划设,就引起了一些早就划设防空识别区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强烈反弹。本文将通过探究美国、日本、韩国、我国台湾等直接牵涉的周边国家与地区,以及菲律宾、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巴基斯坦、泰国、俄罗斯、朝鲜等非直接牵涉的周边国家与地区对此的不同反应,来揭示目前中国的周边安全态势。

一、直接牵涉的周边国家与地区的反应

日本首先反对。日本为什么首先反对呢?这是因为中国的东海防空识别区与日本的防空识别区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叠区域,特别是这一重叠区域包括了钓鱼岛。日本的防空识别区大得离谱,不仅超过其非法主张的“中间线”,涵盖中方东海上的春晓等油气田,而且距离中国大陆最近的地方也只有约130公里,已经到我们“家门口”了。因此,中国飞机即使在本国沿海和东海专属经济区上空正常飞行,也会被定义为“闯入”了日本的防空识别区。这还嫌不够,日本防卫省又计划将其防空识别区的范围扩大至小笠原群岛附近空域,有围堵中国,唯恐中国走出“第二条岛链”之用意。中国的防空识别区离日本最近的地方也只有约130公里,这叫“以牙还牙”。针对日本方面的“说三道四”,杨宇军表示,日本早在1969年就设立并公布实施了防空识别区,“如果要撤回的话,那么我们就请日方先撤回自己的防空识别区”。

韩国不甘示弱。2013年12月8日,韩国趁机扩大了其于1951年设立的防空识别区,将其延伸至本国领土马罗岛和红岛南部的领空,特别是覆盖了所谓的“离於岛”(即中国的苏岩礁)水域上空。近年来,虽然中韩双方就苏岩礁问题已有共识,即该礁是东海北部的水下暗礁,处于中韩专属经济区主张的重叠区,不具有领土地位,中韩双方不存在领土争端。但实际上,韩国以建设海洋科学基地为由,在苏岩礁非法打桩兴建了一座高76米、重3600吨、相当于15层楼高的巨大钢筋建筑物。韩国长期“指礁为岛”,并单方面把中韩两国专属经济区主张的重叠区宣传为韩国的“领土”,以期实现对该海域内资源的侵占。并且韩国想当然地认为,由于离於岛距离韩国最南端的有人岛——马罗岛149公里,距离中国最近的有人岛——佘山岛287公里,因此在划分中韩海洋专属经济区的时候,离於岛“自然是”划归韩国[1]。然而,马罗岛上曾竖了一块碑,上面刻着“大韩民国最南端”的字样,这是对其主张的最直接的证伪。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博士薛晨指出,“目前,国际法对防空识别区的定义尚不明确,韩方认为划设的防空识别区未来将具有附带的空域管辖权力,意味着一国对这一地区上空的管辖权”[2],因此,“稍有不慎,苏岩礁就会成为第二个钓鱼岛”[3]。中国应该吸取钓鱼岛的教训,在理论研究和应对策略上未雨绸缪。

我国台湾地区不同党派观点对立。台湾地区也有防空识别区,却一直不敢将它的防空识别区涵盖钓鱼岛去招惹日本,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设立以后,却在台湾地区内部产生了不同的反应。国民党基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整体考量,并未以高姿态向大陆抗议,反应比较温和理性。台湾地区的有关部门没有盲目追随日本等国拒绝向大陆提交飞行计划,而是第一时间就主动宣称“为维护飞航安全,愿意将飞经东海相关区域的台湾及外国民航飞机的飞行计划,向大陆提交”[4]。反观民进党的反应非常强烈。民进党主席苏贞昌说大陆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就是想搞“区域霸权”,要求大陆立即撤销之,并要求台当局拒绝提交飞行计划书,追随美日,施压大陆。针对这种刻意讨好美日的心态,有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2010年再次非法扩大防空识别区,涵盖了距离台湾仅有110公里的与那国岛且侵入到台湾防空识别区里面时,一向指责别人“卖台”的民进党,居然鸦雀无声,其良知何在。也有台湾媒体刊文指出,大陆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有意未将彭佳屿等岛屿覆盖其中,是对台湾释放的一种巨大善意,主张两岸应当保持共同立场,携手应对美日等国压力。

美国打拉结合。防空识别区的始作俑者是美国,1950年它首先设立。当时,美国为了围堵中国和苏联,为它的亚太盟友划了防空识别区,包括日本、韩国、台湾地区、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巴基斯坦、南越,加拿大等,并且实现无缝对接。美国一开始就想充当仲裁者,在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以后,立即跑过来兴师问罪,美国忘记了之前口口声声讲的对钓鱼岛之争不持立场的“承诺”,声称中国不经协商单方面设立与周边国家防空识别区部分重叠的东海防空识别区,其意图是改变东中国海的现状,增加地区冲突的风险,并敦促中国不要实施这项措施[5]。之后,美国派遣B—52战略轰炸机进入东海防空识别区,以行动来表达美国不认可中国所划定的东海防空识别区。随后日本、韩国也如法炮制,派遣各型飞机过来“示威”,并趁机宣布要扩大各自的防空识别区。但是,美国在对这两个小伙伴的策略上稍有不同。对于强出头、短时间内不可能与中国和好的日本予以压制。美国副总统拜登在2013年12月4日访问日本时,敦促日本与中国构筑危机管理机制和富有成效的对话渠道,拒绝了安倍晋三政府提出针对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发表一份“共同声明”的要求,也回绝了安倍要求美日采取一致立场、阻止民航公司向中国提交飞行计划书的建议。而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12月6日,拜登在青瓦台会见韩国总统朴槿惠时语带胁迫地表示,“站在美国的对立面,从来都不是好的赌注”。拜登反复强调“对于奥巴马总统的亚太再平衡政策,不应该抱有丝毫怀疑”,鼓励韩国搞小动作,积极肯定韩方旨在涵盖苏岩礁的扩大防空识别区的举动,意在离间中韩之间趋热的友好合作。

美国在东海防空识别区划设的问题上一方面突显出“双重标准”,另一方面也展现出其“两面下注”的本性。拜登在访华期间并没有将划设防空识别区之事作为其出访的重要内容,却强调了中美之间新型大国关系建设,这让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及日本政客颇感失望。但是,在2014年4月25日,奥巴马出于强化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意图,拉拢日本对其支持,到访日本并与安倍发表了《日美首脑会谈共同声明》,宣称:“日美两国,均对未经事前协调就在东海划设防空识别区这一最近出现的加大东海及南海紧张局势的行动共同持有强烈的担忧。”[6]“美国在日本配备了最新锐的军事部署,并为履行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中的承诺提供一切所需。这些承诺,适用于包括尖阁诸岛(即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在内的日本施政下的所有领域”[6]。

二、非直接牵涉的周边国家与地区的反应

菲律宾强烈反对。由于被完全驱离非法占有的黄岩岛,菲方一直耿耿于怀,伺机报复。为此,菲律宾竭力追随美日,妄图对抗中国。首先,菲律宾极力邀请美国重返苏比克湾等旧有的军事基地,为其撑腰壮胆。2012年1月27日,菲律宾外交部长德尔·罗萨里奥在菲外交部网站发表声明,表示“菲美两国将采取彼此都接受且互利的方式进行合作,美国可以在菲律宾驻守、巡游、巡逻、军事演习,但同时可能也会更为频繁地进入和离开”[7]。随着美军在菲律宾的存在不断加强,越来越遭到对美国驻军敏感的菲律宾民众的强烈反对。菲律宾左翼政治团体“新爱国联盟”批评菲律宾政府正在被美国利用,指责美国利用菲律宾与中国的紧张实现美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目的[8]。其次,菲律宾甘愿成为日本反制中国的棋子,以求输血打气。2013年12月13日,“日本东盟特别首脑会议”在日本东京召开,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炮制“空中飞行自由”的概念,在与东盟首脑会谈时提及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一事,并肆意向南海上空延伸解读,意图拉拢东盟国家共同牵制中国。虽然日本向东盟国家允诺提供2万亿日元的政府开发援助(ODA)的“巨型胡萝卜”,但是日本在峰会上力推的共同声明据称删除了“中国防空识别区对亚太安保构成威胁”的表述[9]。然而,在别的东盟国家都在中国防空识别区问题上谨慎表态时,菲律宾却表示愿意与日本合作。阿基诺称,“如果(中国的)防空识别区扩大到南海,将会影响到菲律宾西部海域”,“相关国家应当基于国际法和平解决争端,菲律宾希望与日本保持合作”[10]。安倍表示赞成阿基诺的发言,称“中国划定防空识别区是通过力量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行为”,“日本将继续与菲律宾合作,确保航空自由”[10]。可见,日菲借此走向共同合作对抗中国的态势趋于明显。

澳大利亚反应过度。澳大利亚外长毕晓普宣称,中国宣布划设防空识别区的时间和方式“都不适当,对区域稳定无益”,并召见中国驻澳大使,要求中方解释“为什么伤害澳大利亚的利益”,被澳媒批评为“越线”。澳大利亚著名智库罗伊研究所旗下网站The Interpreter在2013年11月28日发文认为,毕晓普在中国防空识别区问题上“过度热心的发言为澳大利亚挖下了一个大坑”。澳大利亚的总理阿博特支持毕晓普的观点,并不隐讳澳大利亚跟随美日的事实。他说:“我们是美国和日本的强大盟国,认为国际争端应该依据国际法和平解决。”近几年来,中国一直是澳大利亚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澳贸易额几乎达到第二位日本和第三位美国贸易额之和。正如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校长米歇尔·巴伯曾在南开大学演讲时所说,澳大利亚之所以能够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摆脱衰退的命运,除了政府一系列强大的经济刺激计划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国的持续强劲需求[11]。可是,澳大利亚尽管在经济上靠的是中国,但是外交安全却与美日紧密地绑在一起。

新西兰立场独立,令澳错愕。新西兰总理约翰·基表示,新政府在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划设问题上不持立场:“我们已经与中日两国都进行了沟通,呼吁双方通过建设性的对话方式来解决当前的问题。”[12]新西兰国防部长乔纳森·科尔曼在2013年11月底随即访华,并表示这是“对我们与美国外交的平衡”[13]。这番言论不禁让人想起30年前,新西兰禁止美国的一艘核动力船只停靠,从而导致两国久久难以弥合的军事裂痕,更让人想起2008年中新达成自由贸易协定以来,中新贸易给新西兰带来的红利。事实上,中国在2012年就已成为新西兰的第一大进口国。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罗伯特·艾森讲到,“新西兰人通过典型的轻描淡写的说法来暗示与中国保持良好的政治关系、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是有利的”[13]。

印度小动作频仍,加紧与日合作步伐。2013年11月29日至30日,印度总统普拉纳布·慕克吉突访“阿鲁纳恰尔邦”(即中国藏南地区),使得稍有平静的印中关系再度掀起波澜。11月30日至12月5日,日本天皇对印度进行了时隔53年的“历史性”访问。《印度时报》11月28日发文称,近年来,日本天皇出国访问非常罕见,“过去东京一直利用天皇出访来发出信号,或表示日本外交政策的转变”[14]。而《印度斯坦时报》12月2日发表的评论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印度与日本跟中国的“摩擦”是日本天皇到访“必然的背景”[15]。12月21日至22日,日本自卫队和印度海军在印度洋首次举行了联合军演,这也是两国继2012年6月在日本近海联合军演之后的第二次。2014年1月26日,安倍晋三受邀参加了印度共和国纪念日阅兵活动。日本《读卖新闻》称,按照惯例,印度在“共和国纪念日”至多只会邀请一位外国首脑出席。而印度今年将“特别席位”留给日本,表现出对日本的礼遇和重视[16]。此前一天,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与安倍会晤时双方同意,深化两国战略和全球伙伴关系,把印日海军联合军演常态化。双方还强调了民航安全和过境飞行的重要性,这算是对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发出的明确信号。辛格称日本在印度的东进政策中处于核心位置。安倍除了表示正致力于向印度出口US-2水上飞机外,还表示将以援助新德里建设地铁为核心,提供总额2 000亿日元的贷款。《印度时报》对此的评论是,“日本和印度在把中国当目标的问题上一拍即合”[16]。

友邦真心支持,我方决心坚定。在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之后,除朝鲜发出了“实际上拥护中国立场”的报道以外,巴基斯坦、泰国、俄罗斯等友好邻邦也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国。2013年11月25日至28日,巴基斯坦海军舰艇编队对上海展开了为期4天的友好访问。11月26日,泰国空军司令巴津一行对华展开友好访问。12月5日,俄罗斯空军派出2架图-95战略轰炸机绕日本飞行。2014年5月20日,为期6天的中俄“海上联合-2014”军事演习在上海正式拉开帷幕。这是中俄两国海军连续第3年举行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也是两国海军首次在东海海域进行联合协同演习。演习新增的演练科目有联合查证识别等,在这一科目的演练中,中俄双方要利用舰艇雷达或飞机等装备,对空中目标进行查证和识别,主要目的是判断目标有无敌意,而后根据识别的结果来决定是否拦截或驱离等。这一科目的演练其实就是对东海防空识别区设立的很好支持。

三、启示

2013年12月4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洪磊表示,东海防空识别区公布以来,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认同,已有19个国家和3个地区的55家航空公司向中方通报了飞行计划[17]。12日,由于韩国国土交通部当天允许韩国各航空公司向中国递交飞行计划书,日本政府陷入了孤立的态势。日本政府也不再死扛了。就在同一天,日本国土交通省称,在针对中国政府设定的防空识别区问题上,日本政府将坚持“不承认”的立场,但是从飞行安全的角度考虑,将允许日本各航空公司在是否需要向中国递交飞行计划书的问题上自由做出选择[18]。这意味着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设立在周边地区所引起的喧嚣暂告一段落。不过,我们也从中注意到几点关于中国周边安全态势的启示。

第一,美国一贯使用双重标准,对待中国和与中国有摩擦的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周边国家和地区,事实上在选边站。美国继续奉行冷战思维,利用其传统的军事盟友试图在中国周边加固围堵中国的网络。

第二,日本始终有一种“美国关键时候靠不住”的危机感,但又继续“借壳”美日同盟壮大自身军事实力,包装右翼势力。同时,也在利用与中国有摩擦的印度、菲律宾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投机心理,精心编织另一个围堵中国的网络,增加其在未来寻求“单干”的概率。

第三,印度、澳大利亚等中等地区大国也展现出积极介入中国周边热点问题的态势,浑水摸鱼,借此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同时,“美—日—印—澳”这一围堵中国的网络在逐渐形成,并不断得到加强。

第四,中国对于周边国家与地区既要展现“亲、诚、惠、容”软实力的一面,又要提高自身现代化军事力量等硬实力的一面。对于美国我们应该继续着力构建全方位的“21世纪新型大国关系”;对于周边美国盟友“两面下注”的行为,我们应区别对待,既拉又打,恩威并用;对于周边的友好邻邦,我们应巩固与深化双边传统友谊,增进互信,增进共识,关心彼此核心利益,培养与呵护共同利益。

最后,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设立最终得到大多数周边国家与地区的理解认同,一方面是“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辩证统一的具体表现,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综合实力地位的提升,有利于增强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复兴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赵晓菁.韩澄清苏岩礁不是领土问题[N].环球时报,2013-11-28(03).

[2]周晶璐.韩国新防空识别区覆盖苏岩礁[N].东方早报,2013-12-09(A10).

[3]王博昌,李珍,杨婷婷.苏岩礁争端在中韩间发酵[N].环球时报,2012-03-13(03).

[4]钟厚涛.大陆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引发台湾各界高度关注[J].两岸关系,2014,(1):42-44.

[5]袁征.拜登访华:美国寻求战略平衡[N].法制日报,2013-12-10(010).

[6]吕耀东.日美同盟“现代化”的战略意图——《日美共筑亚太及超越亚太的未来》共同声明解读[J].当代世界,2014,(6):24-28.

[7]赵全敏.菲律宾邀请美国干预南海[EB/OL]. (2012-02-01)[2014-12-09].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2-02/01/c_122642150.htm.

[8]韩硕.菲律宾酝酿美国驻军扩容[N].环球时报,2013-08-13(03).

[9]日欲联手东盟对抗中国识别区[N].参考消息,2013-12-13(16).

[10]赵松.日本拉拢菲律宾应对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EB/OL].(2013-12-13)[2014-12-09].http://japan people.com.cn.n.2013.12/3/C3544-23836919.htmc.

[11]张轶帆,张国.澳学者:中国是澳大利亚摆脱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N].中国青年报,2009-11-15(03).

[12]李佳彬.新西兰对我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不选边站队”[N].光明日报,2013-12-12(08 ).

[13]拒绝对中国设识别区置评 新西兰对华政策与美澳不同步[N].参考消息,2013-12-11(14).

[14]葛元芬.印媒:安倍促成天皇“罕见出访”[N].环球时报,2013-11-29(04).

[15]乌元春.印媒刊文称日本天皇访印有“联印抗华之意”[EB/OL].(2013-12-04)[2014-12-09].http://world.huanqiu.com/exdusive/2013-12/4624183.html.

[16]陈新生,等.安倍访印度受特殊优待[N].环球时报,2014-01-27(01).

[17]王慧慧,张鹏雄.东海防空识别区已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理解、认同[EB/OL].(2013-12-04)[2014-05-09].http://world huanqiu.com/exclusive/2013-12/4624183.html.

[18]日媒:日本将允许航空公司向中国递交飞行计划书[EB/OL].(2013-12-12)[2014-12-09].http://www.chinanews.com/gi/2013/12-12/5618351.shtml.

(责任编辑:蔡宇宏)

·政治学研究·

作者简介:张义明(1972-),男,河南淮滨人,信阳师范学院马列部副教授,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3JDSZK0030)

收稿日期:2015-01-21;收修日期:2015-04-19

中图分类号:D8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15)04-0031-04

猜你喜欢

启示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启示
浅谈庄子眼中的“至德之世”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浅析目的论视角下汉语新词英译的特点及启示
国外企业融资主要监测体系、法理依据及启示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