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文献的区域文化价值及其开发利用*——以衢州市公共图书馆为例

2015-02-13周利红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5年4期
关键词:孔氏衢州市衢州

周利红

(衢州市图书馆,浙江 衢州 324000)

地方文献是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文献的内容较全面地反映了各地地方文化,它是图书馆传承和创新文化、促进社会文化进步不可缺少的信息资源,所以它在地方文化建设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本文以衢州地方文献的区域文化价值为研究对象,探讨公共图书馆在区域文化建设视野下,如何开发利用地方文献的文化资源,为弘扬、继承和发展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促进区域文化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发挥地方文献应有的作用。

1 地方文献是区域文化的根脉

自古以来大多数区域文化的现象都是通过历代人们的记录而传承下来的,而地方文献承载了人类文化遗产。现今,涌现出来的许多新的地方文献也不例外,是将来的重要文化遗产。传统区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对于文化创新和对外文化传播都具有重要价值,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尤其受到广泛关注。

1.1 地方文献的区域文化价值

充分发挥地方文献的文化价值,系统揭示地域文化,其实质是能更有效地对地方文献中珍贵的区域历史文化起到保存、继承、传播和交流的作用。首先,具有深厚的文化积累传承价值。地方文献工作开展得愈久,研究力度越大,其作用与价值也就愈大。〔1〕其次,具有独特的城市形象宣传价值。地方文献是重要的情报依据,能及时、准确和有针对性地为当地政府机构提供决策参考。对于加强城市形象宣传、品牌提升均有十分重要而独特的价值。第三,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参考价值。如在地方志研究和开发文化旅游建设等研究中所起的作用是其它文献不能代替的,这种独特的价值,体现了地方文献对研究区域文化的重要作用。

1.2 地方文献与区域文化的关系

地方文献是区域文化特色的充分体现。〔2〕区域文化顾名思义,是指一定区域的文化,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区域文化首先在于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它以丰富的蕴藏量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地方文献与区域文化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因为,地方文献是地方文化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地方文化的发展是地方文献价值的真实体现;地方文献是区域文化的记录和反映,是最翔实、最权威的文献载体;地方文献的产生以地方文化的形成发展为前提,记录了地方文化积累过程中方方面面的详细资料,离开了地方文化,地方文献就不可能存在,不可能在文化事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们两者是积淀历史、记录地方人民的认识和实践,并传承现代与未来、服务于社会的精神财富,〔3〕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1.3 衢州地方文献与衢州区域文化

地方文献是一笔丰富的地域历史文化遗产。衢州市图书馆开始系统征集地方文献于20世纪80年代末,目前已积累了万余册珍贵的地方文献,翔实地反映了衢州历史的变迁和发展。衢州历史上儒风浩荡、人才辈出。两宋时期衢州进士就有633人,如北宋有与包公齐名的“铁面御史”赵抃;明代有中国针灸的集大成者杨继洲;民国有方志学家、书画家余绍宋,语言学家方光焘,国学大师毛子水等文化名人。衢州是中国围棋的发源地,早在东晋时期就有文献记载衢州樵夫王质在烂柯山遇神仙下围棋的故事,这是关于我国围棋起源最早的文字记载。为弘扬、继承和发展衢州优秀文化,建设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衢州地方文献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去年市政府高度重视儒学文化区建设,在衢州市图书馆馆舍原址上改扩建“中国儒学馆”,总建筑面积达10195.45平方米,将于今年5月份建成。作为孔氏第二故里,充分利用地方文献资源,弘扬与传承南孔文化,义不容辞。

2 地方文献在区域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地方文献是反映某一地域、某一阶层或某一部门团体文化现象与文化内涵的文献集成。〔4〕南孔文化是衢州区域文化的核心,是衢州精神最主要的传统文化根基,也是衢州人创业创新精神的文化基石。充分利用衢州地方文献独有的资源优势,为衢州文化建设服务,是其它文献所无法代替的。

2.1 为考证研究地方文化提供文献支持

杜定友先生在《广东文化与广东文献》一文中提出要“研究乡帮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在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和热爱乡土的教育活动中,地方文献工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衢州素有“东南阙里、南孔圣地”的美誉。886年前,孔氏大宗南渡衢州,使得儒家思想在江南迅速传播,并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一脉——南孔文化。衢州市专家学者十分重视对孔氏南宗文化的研究和利用。譬如:衢州学院的吴锡标和刘小成等老师,在研究南孔文化时撰写了《孔氏南宗与浙西南社会变迁研究》《明清时期孔氏南宗宗族文化研究》《孔氏南宗的文化内涵及其传承机制》等论著,市图书馆为他们提供《孔子世家谱》《南孔研究》和《衢州市南宗沟溪支派孔氏宗谱》等相关史料。又如:衢州南孔文化知名学者徐寿昌老师(原衢州二中高级教师,现任衢州孔子学术研究会副会长)退休以后,他把一半的时间献给了南孔。数年来,徐老师利用我馆地方文献以及《四库全书》,查阅了有关衢州宋代至清代的全部文献,作了“拉网式”的研究,从中发现了不少被岁月湮没了的珍贵资料,其研究成果有《孔氏南宗史料》1-8册、《孔氏南宗祠考》《孔氏南宗考略》点校等论著。实践证明:地方文献为研究地方文化提供知识信息和资源保障。

2.2 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提供原始资料

地方文献记录了当地原有的物质文化特色,它记录了这种特色的形成原因、发展基础,以及当地经过长期的奋斗所取得的成就、形成的经验。这种经验对保持和发扬当地的物质文化特色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是必不可少的基础。〔6〕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我馆主动为读者“申遗”查找相关主题资料,使一些已经失传或是很难觅到踪影的老风俗、老手艺通过对地方文献的研究再次被人们熟知、掌握,使得这些特色文化得以继承发扬,避免了失传。衢州市图书馆为推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传承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衢州的“烂柯山的传说”和“南孔祭典”、我市“两子文化”以及西安高腔、中华老字号邵永丰麻饼等地方特色传统文化,都是通过我馆地方文献得到证实。可见,地方文献是地方文化之宝藏。

2.3 为修建传统建筑提供参考价值依据

地方文献详细记载着一时一地的社会综合状况,为人们了解社会历史、了解民族的优秀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7〕在修建仿传统古建筑时,提供大量的文字资料和形象资料,通过利用地方文献资料,传统建筑的仿造、传统文化得以再现。例如:衢州孔氏南宗家庙是全国仅有的两座孔氏家庙之一,衢州的南宋孔氏家庙是衢州历代最重要的建筑,是古城文化品位的根基,市政府于1998年11月开始恢复再建;衢州的钟楼是旧时衢州府城的一大标志,2010年衢州钟楼完成全面修复;衢州的古城区坊门街步行街的建筑包括大南门依锦坊、百岁坊建筑,风格酷似传统建筑等的恢复再造,我馆的地方文献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4 提供弘扬地方文化的教育素材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是指每个地方的人们都有着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独特心理素质和心理倾向之意。地方文献在编写地方特色教材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例如,20世纪90年代衢州市教委编写了《可爱的家乡——衢州》系列生动教材;2007年21世纪衢州市教育局再次组织编写《南孔圣地——衢州》、《话说南孔》、《东南阙里》地方课程教材,全套书共13册,分小学、初中和高中。在编撰孔氏南宗历史部分时,编写者因受困于查找所需资料,致使中途搁浅,我馆知悉后为编写者主动提供有关孔氏南宗文化资料,使其得以完成任务。这是一套具有丰富乡土内涵和鲜明地方特色的乡土教材。通过乡土教材激发青少年乃至广大民众爱祖国、爱家乡、继承革命传统的热情,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3 开发利用地方文献的文化价值

公共图书馆搜集、整理和开发地方文献是为了有效的利用,通过开发地方文献为区域文化建设提供服务,使地方文献的文化价值得到真实的体现,对促进地方文化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3.1 建立收藏区域地方文献资源体系

地方文献是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中一种独特的文献资源。首先,建立搜集地方文献的有效机制是地方文献收藏工作的关键,只有建立地方文献建设的组织机构,才能确保地方文献收藏政策到位;其次,有收藏地方文献的长短期规划、有收藏目标、收藏对象、收藏范围等制度和法规保障;再次,有收藏地方文献的信息网络,能拓宽地方文献的收藏渠道,上下贯通,收藏及时;最后,有现代科学管理的硬软件设施和现代科学管理人才,使收集到的地方文献能按照读者研究的类型、方向,进行不同类型、不同方式、不同深度的分析,编制目录和索引,便于读者进一步更深层次地研究和利用。

3.2 利用网络整合开发区域文化资源

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要走合作之路,要依托网络技术对地方文献进行整合,让更多人群可以最大量、最快捷地共享地方文献馆藏资源,以实现文献价值最大化。各公共图书馆应利用网络技术对分散于不同文献的地方相关文献进行信息分析,并予以整序、储存,编制地方文献书目索引、联合目录、专题书目,向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产品。例如,对地方特产名录、地方名人、风土民情、旅游景观等专题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建立地方名优产品数据库、人物资料数据库、风土民情数据库、旅游资料数据库等,为社会各界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远程传输、网络互联的地方文献信息资源。

3.3 编制弘扬地方文化精华的文献目录

我们应把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源转化为发展的原动力。首先,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对馆藏文化进行系统、认真、有目的有计划的筛选、挖掘、整理,编制不同主题调研专题目录。例如:为市民检索区域文献提供方便,我们可以编写《衢州历代著述提要》;其次,要将编制弘扬地方文化精华的文献工作纳入到大力发展区域文化产业背景下进行,组织力量认真做好社会需求的调研,积极参与文化产业开发的规划和建设,找准参与的切入点;最后,针对需求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组织编制旨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服务区域文化建设的二、三次文献。如:为弘扬与传承衢州南孔文化,衢州市图书馆创刊编辑了《儒学与南孔文化》、《看衢州》杂志。

3.4 打造区域精品文化品牌

以文化品牌树立图书馆形象。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品牌,已成为当务之急。〔8〕孔氏南宗文化是衢州独有的地方特色文化,南孔文化资源为我市打造孔子文化品牌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市高度重视借助南孔圣地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打造孔子文化品牌。充分发掘孔子文化、儒家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传统礼仪等资源,创建形成儒家文化示范体验区和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使其逐渐成为国家的文化名牌。衢州借助南孔圣地积极打造南孔特色基地,推进衢州校园孔子文化品牌建设,这些文化因为有较长的历史积淀和很强的地域特征,所以能得到人们的认可,能够产生很好的品牌价值。衢州市馆利用地方文献资源优势编辑了《孔氏南宗》专题推荐书目和专题索引,收集了从2004年开始的历届孔子文化节的资料和《中国·衢州国际儒学论坛文集》,以便充分利用、整合和开发区域文化资源做好信息服务。

3.5 创建地方文化品牌资源数据库

建设地方文化资源数据库,是开发利用地方文献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整合和开发区域文化资源,创建国内省内外知名品牌,提高区域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公共图书馆可根据区域特色、馆藏特色和读者阅读需求以及地方文化动态,选择学术价值、史料价值、使用价值高,内容丰富、富有代表性的地方文献资料,编制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专题数据库。如我馆编制了孔氏南宗资料数据库、龙游商帮资料数据库、衢州名人数据库、衢州名优特产数据库等。通过对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和统一的文献内容揭示格式来共建共享地方文献数据库,把散落在各收藏地的地方文献用虚拟方式集中起来。即建立“衢州市地方文献联合检索数据库”,实现衢州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形成统一、规范的地方文献管理机制,提高地方文献利用率,使地方文献中的品牌文化资源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

4 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发展离不开文化进步,地方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文献的支持,地方文献对各地地方文化起着保存继承、加速传播与交流、促进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当前,公共图书馆要在为地域文化建设服务中求得生存、发展,就必须发挥特藏文献的资源优势,挖掘潜力,开发与利用地方文献资源,为弘扬地方文化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1〕 〔4〕张层林.地方文献的文化价值及其收藏〔J〕.社科纵横,2003(5):69

〔2〕王开学.山西地方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晋图学刊,2002(2):23-25

〔3〕任庆芳.论临沂地方文献与临沂地方文化的关系〔J〕.兰台世界,2006(1):66-67

〔5〕周传清,肖雪梅.略论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5(1):57-59

〔6〕骆伟、朱晓华.试论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的关系〔J〕.图书馆论坛,2000(5):3-6

〔7〕于协和.浅谈地方文献的收集管理与利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2):72-73

〔8〕朱湘铭.论方志艺文志的文献价值与文化意义〔J〕.图书馆,2014(1):56-58

猜你喜欢

孔氏衢州市衢州
孔氏家学
孔氏家风与干部修身
三十年来的孔氏南宗研究
衢州烂柯山
铁拳剿劣 亮剑斩污 衢州环保坚决打好护水保卫战
衢州治超亮剑
衢州某大桥V型刚构挂孔研究
衢州市常山县天马一小
衢州风物志
衢州市衢江区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