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置管反应原因分析

2015-02-01王刚李震肖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3期
关键词:渗液外渗静脉炎

王刚 李震 肖冰

心血管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置管反应原因分析

王刚 李震 肖冰

目的对心血管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置管反应原因进行研究和讨论。方法 对95例老年心脑血管静脉留置针置管(共340例次)患者进行讨论和分析。老年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置管的位置分别为四肢的大静脉组以及手、足、背的小静脉。其次, 还需要对患者的输液性质进行划分, 分别从非高渗液和高渗液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并对两组患者置管后的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四肢静脉网出现置管反应172例, 出现静脉炎情况44例;肢体大静脉出现置管反应168例, 出现静脉炎情况15例。高渗液出现置管反应62例, 出现静脉炎情况21例;非高渗液出现置管反应278例, 出现静脉炎情况38例。结论 老年心血管患者在进行静脉留置针置管时, 特别是进行滴注高渗液时采用浅静脉留置针时位置可选择在四肢的大静脉, 留置时间控制在3 d之内。

老年心血管患者;静脉留置;留置反应

为患有心血管病的老年人进行静脉留置针的好处就是在输液时老年人可以减少来回穿刺的疼痛, 对血管起到保护作用。同时, 对心血管病的老年人进行静脉留置针还可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局部渗透、为抢救争取时间[1]。由于心血管病老年人的患病特点以及其自身原因, 因此在对心血管病的老年人选择前静脉留置针位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本文就某院95例老年心脑血管静脉留置针置管共340例次的患者进行讨论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某院2011年2月~2012年11月就医的95例老年心脑血管静脉留置针置管(共340例次)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 女57例, 年龄59~91岁, 平均年龄(74.45±7.15)岁。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发现患者的病症有脑出血、脑梗死、高血压、心肌梗死、冠心病等, 住院的平均时间(20.35±7.15)d, 最长50 d, 最短5 d。

1.2 方法

1.2.1 准备 对心血管病的老年人进行静脉留置针需要准备的物品有同头皮针输液、一支肝素帽、3M无菌透明敷料以及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所生产的型号为22 G的封闭式留置针1支。

1.2.2 实施方法 对老年心脑血管静脉留置针置管时, 首先需要用头皮针与入肝素帽链接好备用, 其次对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常规的消毒, 在排气后将其旋转使外套管松动, 并将角度调整为15~30°的角度将针直接刺进血管中, 在出现回血情况后将针芯退回到导管中, 还要依靠针芯把导管推进静脉中, 在保证准确没有错误后就可以拔掉针芯, 用无菌透明敷料进行固定。在对患者血管静脉留置针后每天都需要更换肝素帽后方可输液, 在对患者输液后封管时需使用50 U/ml的肝素盐水进行风管, 全部的液体都是循环药物、非高渗液的抗生素和高渗液的甘露醇、脂肪酸、氨基酸等。

就留置静脉来说, 正中静脉可以留置12例次, 大隐静脉可以留置30例次、足背静脉网可以留置38例次、贵要静脉可以留置53例次, 可以留置次数最多的手背静脉网可以留置133例次。平均每一位患者的置管次数为3.56次, 最多10次, 最少1次, 平均置管时间为4.2 d。

1.3 观察指标 对老年心脑血管静脉留置针置管后, 需要观察手、足、背的小静脉和头静脉、大隐静脉、贵要静脉以及正中静脉等出现的反应差异以及非高渗液与高渗液之间发生的反应差异。

1.4 评价标准[2]对患者实施静脉留置针置管后出现局部的泛红、发热、疼痛或是血管硬化等外渗肿胀、静脉炎或是输液不顺畅等其中一种情况就说明出现了置管反应。

2 结果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表明, 四肢静脉网出现置管反应172例, 出现静脉炎情况44例;出现输液不畅情况15例;出现液体外渗情况20例;总发生例数79例, 占45.9%;肢体大静脉出现置管反应168例, 出现静脉炎情况15例;出现输液不畅情况4例;出现液体外渗情况9例;其总发生例数28例, 占16.7%;

高渗液出现置管反应62例, 出现静脉炎情况21例;出现输液不畅情况3例;出现液体外渗情况的例数为14例;其总发生例数38例, 占61.3%;非高渗液出现置管反应278例, 出现静脉炎情况38例, 占13.7%;出现输液不畅情况16例, 占5.8%;出现液体外渗情况15例, 占5.4%;其总发生例数69例, 占24.8%。

3 讨论

由结果中数据分析可见, 大静脉组低于手、足、背小静脉出现的总置管反应和静脉炎情况, 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而且比大静脉组的液体外渗情况和输液不畅情况也高。非高渗液组的实施置管后出现炎症、液体外渗情况以及总置管反应则较低, 两组之间的数据比较有较大的差异。

置管反应的发生与血管选择的大小和输入液体的性质有关。就血管选择的大小方面来说, 选择的血管越小管腔也就越小, 那么就会导致血管壁与置留管的摩擦次数增多, 而血管内壁受到的损伤机会就越大[3]。因此, 对老年心脑血管静脉留置针置管时的位置最好选在上肢的贵要静脉和头静脉或是大隐静脉。因为这些静脉的血管相较其他血管较直, 而且血液多、易于固定[4]。但是, 对于较为靠近关节处的静脉尽量要避免留置针。就输入液体的性质方面来说, 经常对静脉进行药物注射会损伤静脉内膜导致静脉炎或是引起药物外渗等情况。

综上所述, 在注射高渗液时应选用粗且直的大血管, 留置时间控制在3 d之内。

[1] 任旭东, 曲在屏, 杨霞, 等.甘露醇静脉注射对外周静脉及周围组织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 2011, 33(2):68.

[2] 汪小华, 田利, 王丽红, 等.甘露醇外渗致局部组织损伤后干预的再研究.护士进修杂志, 2011(1):14-15.

[3] 任旭东, 曲在屏, 杨霞, 等.甘露醇静脉注射对兔外周静脉及周围组织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 2011(9):5-6.

[4] 路必琼, 刘惠凤, 蔡伟文, 等.老年病人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血管选择.护理学杂志, 2013, 18(2):91-9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3.190

2014-12-02]

271000 泰安军分区第四干休所医疗保健中心(王刚 肖冰);泰安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李震)

猜你喜欢

渗液外渗静脉炎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腹腔引流管管口渗液应对方法的研究进展
增速预注射在降低肿瘤非首疗程化疗患者CT增强检查对比剂外渗率中的应用价值
自制式弹力绷带在重度水肿患者股静脉拔管后渗出中的应用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PICC穿刺点渗液的护理体会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外渗1例护理体会
放疗患者CT定位造影剂外渗的护理
改良换药法在PICC置管口液体渗漏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