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爆炸伤外援医疗队护理组的工作方法与体会

2015-01-31柏素萍蒋玲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23期
关键词:护理管理

柏素萍蒋玲

爆炸伤外援医疗队护理组的工作方法与体会

柏素萍1蒋玲2

【摘要】目的 探讨爆炸伤外援医疗队护理组的工作方法。方法 迅速组成医疗队护理组,制定外援护理组工作职责和制度。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实施烧伤专科的理论培训及技能训练。同时加强与各方信息沟通,及时做好反馈。严格执行患者安全管理制度,严防不良事件。结果 参与救治患者11例中,1例在48 h内死亡,其余10例危重患者经一个月护理,未发生与护理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外援医疗队护理组能做好医疗点爆炸伤护理工作的支援帮带,对提高护理质量及救治成功率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爆炸伤;护理管理;护理培训

爆炸伤是一种事故,其突发性强,致伤因素多,伤情复杂,短时间内造成大批人员受伤且难以救治的群体性伤情[1]。2014年8月2日,江苏昆山发生特别重大铝粉尘爆炸事故,当日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8月4日起,来自全省13家医院的护理人员在省卫计委的调配下赶赴苏州市立医院本部救治点,经过与该院参与抢救的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医疗队护理组共有护理人员39名,其中烧伤整形科或有烧伤整形科工作经历的护士13名,血液净化科护士7名,ICU护士19名;工龄3~26年;男护士3名,女护士36名。护士长4名,分别来自烧伤整形科、ICU、血液净化中心、骨科;专科护士4名,分别为国际造口治疗师1名、危重症2名、血液净化1名;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8名,护师23名,护士5名。

2  工作方法

2.1 成立外援护理组

(1)院方登记并整理外援护理人员资料。(2)在院方护理部的领导和协调下,根据专科特长指定烧伤整形科护士长(国际造口治疗师)担任外援护理组组长,ICU(ICU副护士长)与血液净化中心护士长(血液净化专科护士)为副组长。(3)组长当日成立QQ群,以方便成员间相互沟通,上传学习文档,发送排班表与通知,及时分析经验与不足。

2.2 人员分组

(1)所有外援护理人员与院方护理人员结对,每2人为一组。初期患者病情危重,护理工作量大,每位患者由8名护士参与护理,每班2人,班次为白-夜-中-休。外援护理人员固定床位,院方人员根据工作能力及年资每班微调。(2)烧伤整形科3班护士12名,每班次3人,进行年资合理搭配,分管最早卧悬浮床的患者。要求各班次做好烧伤专科护理及专科仪器使用的指导工作。(3)血迹净化科3班护士6名,加上有血液净化仪器使用经验的ICU护士2名,每班次2人,分管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的患者。(4)ICU 3班16名护士,分管其他危重患者。(5)组长、副组长负责所有危重患者,做到8 h在班24 h负责。组长需做好与院方及其他支援团队的沟通与协调工作。

2.3 护理工作制度

2.3.1 请假制度:(1)为保障患者抢救工作,防止途中意外,原则上外援护理人员不得请假离开苏州。如有特殊情况需请假者,一律提交书面请假条至护理部,经医院上报省卫计委设立的救援指挥部,由专人负责批复。(2)护理人员如因身体等原因不能胜任岗位者,须到组长处请假。时间要求:白班07∶00前,中班12∶00前,夜班14∶00前,以便安排代班。

2.3.2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1)床位护士全面负责患者的护理工作,严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2)组长设计护理事项表格,每班按时填写,防止外援护理人员遗漏护理工作。(3)实行24 h动态排班,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调整,及时在QQ群发布的排班信息。组长、副组长做到随叫随到。(4)组长、副组长每天需完成专科护理指导、护理查房和护理质量检查,填写组长工作日志记录,及时反馈不足。

2.4 护理培训

2.4.1 明确培训目的 支援护士来自全省13家医院,年资不一,科室不一,专业掌握情况不一,统一培训有助于提高烧伤专科护理理论及技能、提高工作效率、提供同质化护理。由于本组患者受伤时间一致,病情进展基本一致,因此根据烧伤各期病情特点及护理要点进行阶段性的培训。

2.4.2 重度烧伤患者病情观察的培训 包括患者主诉、意识、尿量、外周循环、动脉血气分析、血电解质以及创面情况等。掌握休克期液体复苏满意的指标:(1)尿量:是判断血容量是否足够的一个重要、简便、可靠,也是比较敏感的指标,成人每小时尿量达到30~50 ml。(2)患者安静,无烦躁不安。(3)无明显口渴。(4)脉搏、心跳有力,脉率在120次/分以下。(5)收缩压维持在90 mm Hg、脉压在20 mm Hg以上,中心静脉压为5~12 cm H2O。(6)呼吸平稳。(7)皮肤色泽和肢端温度:若皮肤色泽红润,肢端温暖,毛细血管充盈较好,说明微循环好转,休克得到控制[2-3]。

2.4.3 吸入性损伤患者的监测培训 (1)观察呼吸道分泌物的色、质、量,有无烟灰及炭末样痰吸出或咳出。如痰液呈粉红色,同时肺部听诊有湿啰音,考虑为急性肺水肿。(2)观察呼吸频率、深浅度,有无声音嘶哑及咽痛、刺激性咳嗽,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

2.4.4 重度烧伤患者护理要点的培训 (1)维持室温25~28℃,注意做好保暖。(2)做好输液护理,按烧伤公式计算好输液速度,输液原则为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补钾。(3)注意保护创面,四肢适当约束,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污染。(4)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观察尿的色、质、量,根据尿量情况及时调整补液速度和种类。如有血红蛋白尿和沉淀出现,需及时汇报医生,防止肾小管坏死。(5)对有心力衰竭、吸入性烧伤患者,补液速度不宜过快,使用输液泵控制补液速度,防止肺水肿的发生。(6)做好基础护理,保持皮肤、口腔、会阴清洁,做好心理护理。(7)患者烦躁时,及时汇报医生,检查原因,如为血容量不足引起,加快补液速度。(8)做好气道湿化,根据痰液情况判断气道湿化的效果。稀痰:痰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管中无痰液滞留。如量过多提示气道湿化量过多,可减少气道湿化量,同时增加吸痰的次数。中度黏痰:吸痰后玻璃接管内壁有少量滞留,宜被水冲干净。白色黏痰可能与气道湿化不足有关,需加强湿化。重度黏痰:痰液粘稠,常呈黄色,玻璃接管内有大量痰液且不易冲净,提示气道过干。坏死气管内粘膜:为块状物,不易吸引。(9)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协助翻身拍背,伤后3~5天易发生气管坏死组织脱落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和气管坏死组织,必要时借助支气管镜吸出。(10)重度呼吸道烧伤患者烦躁不安时,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以减少耗氧量。

2.4.5 烧伤专科仪器的培训 悬浮床(1)所有护士认真阅读悬浮床说明书。(2)学习悬浮床使用操作流程。(3)患者卧悬浮床前,要向其说明目的及必要性,消除其顾虑,取得合作。(4)做好各项导管护理,防止液体渗入床内。(5)观察悬浮床运转情况、温度。烧伤治疗仪:(1)了解烧伤治疗仪作用机理:可加速患处血液循环、促进新生细胞生长、减少组织液渗出,减轻伤口疼痛[4]。(2)照射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被照射射部位应尽量裸露,告诉患者眼睛不可直视光源。翻身床:(1)本救治点均为新翻身床,先请工程师协助检查、上油,确保性能良好。(2)全员练习翻身床的使用方法、掌握注意事项。(3)培训时增加模拟的管路,如静脉管路、气管切开管路等,以提高护士的实践技能。(4)护理人员轮流卧床体验患者感受。(5)为确保患者安全,要求每次翻身由3~4人执行。其他培训:ICU专科、血液净化仪器、院感培训同时进行。

3 效果

3.1 保障了爆炸伤的抢救成功率

收治患者11例,全部为特重烧伤,其中1例在48 h内死亡,其余患者经1个月护理,未发生护理相关并发症。

3.2 培养了一支掌握爆炸伤护理能力的护理队伍

在援助过程中,积极协助医疗点完善各项护理制度,进行烧伤烧伤专科技术培训15次、床边示范指导12次、床边查房4次,专科讲座3次。技能考核82人次,一次通过率为92%,二次通过率达100%。为救治点培养出一支具有着较强爆炸伤护理经验的队伍。

4  讨论

(1)医院从生活上关心外援人员,使外援人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2)组长第一时间根据本批患者病情整理烧伤科护理常规,并及时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在平时工作中,不定期进行各种护理技术及相关理论的培训和考核。(3)组长要有预见性护理的能力,根据患者的情况做好指导及培训工作。及时在QQ群里进行工作总结,鼓励成员互相分享经验与不足。(4)根据患者病情及护士专科特点进行合理分组,使护士对自己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忙而不乱地完成抢救护理工作。(5)组长应做好与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加强组织纪律性的管理,注意稳定护士的情绪,本组护士支援时间为一个半月,思想稳定。有积极的工作状态,服从安排,与本院护理人员工作配合好。(6)由于本组护理人员均来自三级医院,实际工作能力强,实用的培训易接受及掌握。

参考文献

[1] 田忠祥,朱敏. 大批量爆炸伤院内救治的组织与实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4,2(5):256.

[2] 李乐之,路潜. 外科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5):143.

[3] 熊晖珍, 詹秀清. 113例特重烧伤患者休克期补液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0,31(11):1511-1512.

[4] 刘健,方庆伟,郑捷新,等. 全身红光治疗对烧伤创面愈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J].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0,34(4):292-296.

作者单位:1 212001镇江,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2 215002苏州市立医院本部护理部

Working Methods and Experiences of Nursing Groups in Blast Injury External Aid Medical Team

BO Suping1JIANG Ling21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Burn Plastic Surgery Department, Zhenjiang 212001, China. 2 Suzhou Municipal Hospital Headquarters Nursing Department, Suzhou 21500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working methods and experiences of nursing groups in blast injury external aid medical team. Methods Formulate the working responsibilities and systems of foreign aid medical nursing groups rapidly. Based on patients’ disease progression to implement training of burns specialist theory and skill. Meanwhile, reinforce the communication with all aspects and make feedback timely. Execute the system of patient safety management strictly and avoid adverse event. Results In the treatment of 11 patients, 1 patient died in 48 hours and others did not displayed related nursing complications within 1 months’ nursing treatment. Conclusion External aid medical team nursing groups can provide blast injury nursing work in the medical post with effective support and help and exert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nursing quality and treatment success rate.

[Key words]Blast injury, Nursing management, Nursing training

通讯作者:蒋玲,E-mail:2206542990@qq.com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23.176

【文章编号】1674-9308(2015)23-0245-03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R47

猜你喜欢

护理管理
护士长巡视工作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患者的护理管理与健康教育分析
分析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其风险管理途径
手术室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探讨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浅谈新木桶原理在临床科室护理队伍管理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