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肠内挂线术治疗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5-01-31王军海裴一奭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23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王军海 裴一奭

直肠内挂线术治疗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的临床价值分析

王军海 裴一奭

【摘要】目的 探究直肠内挂线术治疗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的疗效。方法选取48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直肠内挂线术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1周和3周肛门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采用直肠内挂线术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内挂线术;临床疗效

为进一步研究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的手术方法,选取48例患者展开临床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2月收治的48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的临床诊断标准[1],经直肠指诊和肛管超声检查确诊,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其中男37例,女11例,平均年龄(36.1±5.5)岁,平均病程(5.2±1.1)d,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直肠内挂线术:腰麻,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使用碘伏棉球对肛管直肠进行两次消毒,根据指诊明确脓肿位置、范围和大小,扩肛后于肛门镜直视下寻找原发感染肛窦,将弯血管钳由此处向脓腔内刺入,可有脓汁流出。将创口扩大,使用手指检查脓腔,剥离脓腔内隔,利用刮匙将脓腔内坏死组织刮除,从脓腔顶部向肠腔穿出,钳夹由肠腔内递入橡皮筋,拉至创口位置,将两端收紧,使用7号丝线进行结扎,使之向肠腔内自然弹回,留其余部分于肛门外,适当留下一定长度的结扎线以便换药牵引和缩紧橡皮筋。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术:麻醉、消毒等均同观察组;食指入肛探查病变位置并寻找原发感染病灶,于外侧脓肿顶部和内口对应部位行放射状切口,使用银质探针确定内口,并于切口和内口之间顺探针方向将皮肤、皮下组织切开,暴露肛管直肠环,利用丝线固定橡皮筋于探针,绕过直肠环,将探针拖出,止血钳勒紧橡皮筋两端,丝线结扎橡皮筋以防滑脱。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患者肛门功能改善情况。采用Hiltunen自主评价标准分别于术后1周和3周判定患者肛门功能改善情况,评定内容主要包括正常(1分)、不完全失禁(2分)和完全失禁(3分)等3个项目,分数越低,肛门功能越好。

1.4 疗效判定

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创面愈合。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创面基本愈合。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改善,创面未愈合。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创面未愈合。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中22例治愈,1例显效,1例有效,0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中21例治愈,2例显效,1例有效,0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100%;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2.3±5.2)min,住院时间为(22.8±3.6)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46.1±8.5)min,住院时间为(32.4±4.2) d,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肛门功能

观察组术后1周,肛门功能正常23例,不完全失禁1例,完全失禁0例;术后3周正常24例,不完全失禁0例,完全失禁0例。对照组术后1周,肛门功能正常19例,不完全失禁5例,完全失禁0例;术后3周正常21例,不完全失禁3例,完全失禁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和3周肛门功能改善情况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多位于骨盆直肠间隙位置,临床中该处脓肿并不多见,患者发病多是由于坐骨直肠窝脓肿引流不及时,向上穿透肛提肌所致[2],同时也有部分患者是由于肛腺感染所引起的。由于骨盆直肠间隙顶部为腹膜,容积较大,位置较隐蔽,患者一旦发生感染,全身自觉症状较明显,临床多表现为直肠坠胀感、存在便意但排便不畅、排尿困难等症状[3]。通过直肠指检可发现患侧壁外存在隆起肿块,具有压痛感和波动感,患者需及早接受临床治疗,否则脓肿可能会穿入直肠、膀胱,甚至穿破直肠侧韧带,造成高位蹄铁形脓肿,或向上穿入腹膜腔,引发化脓性腹膜炎症。临床治疗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多采用手术治疗,目前各大医院应用较多的手术方法为直肠内挂线术,该疗法属于中医特色手术的一种,具有微创观念,立足于生物学解剖基础(肛腺感染),改变了常规肛周切口方法,转变为由内口处排脓处理,并于直肠壁内进行挂线。与临床中常用的切开挂线术相比,不仅疗效好,且该术式还具有疼痛小、手术时间短、肛门功能改善良好等优势,手术效果良好。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肛门功能改善情况等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总之,采用直肠内挂线术治疗骨盆直肠间隙脓肿,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肛门功能改善良好,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杜明国,陈志丹,陶正贵,等.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诊治8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7):1322-1323.

[2] 孙丙军. 手术配合中药治疗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9,16(1):60.

[3] 那云朗,富羽翔.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一次性根治术临床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8):73.

作者单位:134000通化市中心医院结直肠肛管外科

Analysis Clinical Value of Rectal Internal Thread Treatment Pelvic and Rectal Interval Abscess

WANG Junhai PEI Yishi Tonghua Central Hospital Colorectum Anal Tube Surgery in Jilin Province, Tonghua 134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ectal internal thread treatment pelvic and rectal interval abscess. Methods Selected 48 cases of pelvic absces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each group had 24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open surgery,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of the treatment of internal rectal surgery. Results Compared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P>0.05, had no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the oper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had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the improvement of anal function in 1 and 3 weeks after operation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 had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reatment of pelvic and rectal abscess with rectal internal thread an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is remarkable.

[Key words]Pelvic abscess, Internal rectal surgery,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23.061

【文章编号】1674-9308(2015)23-0086-02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R657.1+5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