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院学生格斗技能训练体系研究
——以浙江警察学院为例

2015-01-21周伟昂刘富顺

周伟昂, 刘富顺

(浙江警察学院警体部, 浙江杭州 310053)



警院学生格斗技能训练体系研究
——以浙江警察学院为例

周伟昂,刘富顺

(浙江警察学院警体部, 浙江杭州310053)

摘要针对目前我校学生格斗技能训练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在以“贴近实战、服务社会”的创新理念的指导下,确定学员格斗技能训练体系的三个层面:即身体素质训练层面、基本功、抓捕技能训练层面及实战意识层面,从而对训练内容进行有机重组、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对抗意识,与一线民警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制定更加贴近实战的训练体系,从根源上规范学生训练的需要。

关键词警院学生; 格斗技能; 训练体系

0引言

现阶段随着经济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点及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利益的扩大化势必造成社会群体贫富差距的进一步加大,矛盾的呈现也由以往隐性的特点向显性转化,各种突发性治安及刑事案件增多,极大的影响到群众的幸福感。无论是西藏的少数不法分子“藏独”预谋事件和新疆“7·5”事件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现场的处突防暴,还是云南昆明火车站广场的乱杀无辜群众的“3·01”事件以及安庆火车站袭警事件,都很直接地对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伤害。但是,训练内容缺乏科学性,训练管理没有逻辑性,训练手段没有创新性等问题势必影响学生训练的质量与效果。因此目前建设一支经过严格训练,具有专项技能,能够适应当前复杂的治安形势,“追的上、打的赢”的高素质现代警察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1警院学生格斗技能训练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1 影响格斗技能训练水平的因素分析

警察实战技能训练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它是以服务基层、提高基层民警的实战能力为目的,根据目前警务实战的需要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学科。格斗技能既是基础又是影响将来实战技能训练质量高低的重要内容。其训练方法及手段基本上都是按照体育院校的训练模式进行训练,缺乏具有警察实战特色的执法元素,与当前复杂的执法环境中一线民警的警务实战技能需要相差甚远,势必影响到学生训练的整体效果和实战经验的积累,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首先学院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实战技能训练的航向标,以往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特别是“教、学、练、战”一体化警务专业人才的需要,思想的保守、方法的陈旧、内容的不专业性及职业化;教官的思想麻痹、不专研、不创新、安于现状,势必增加执法中时常出现民警伤亡事件的发生。其次警院学生有其特殊性,外出实践及校内事情过多,集中统一训练时间少,训练内容假如不及时优化整合,提高训练效率,就很难达到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的标准。再次,学生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对训练的渴望性难以保证,很难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因此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分析,对学生进行格斗技能训练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1.2 影响格斗技能训练水平的指标

格斗技能训练属于训练强度大、专业性高、对抗性强等特点并具有长期系统性的特征。

格斗技能训练的受训对象要具有优秀的意志品质,良好的身体素质及肌肉快速做出反应的能力,同时也应具有符合专项技能训练的标志性指标(例如1 000 m、5 000 m)的肌肉耐受力与协调、准确灵活地完成技术动作的身体综合能力。格斗技能训练从初学到熟练掌握及灵活运用的过程实质上是反应能量供应方式的合理转变过程[1]。其中力量素质(深蹲、卧推、平推、单杠、双杠等)及快速反应能力是警务技能训练中的重要身体素质,同时扎实的基本功(擒敌拳、倒功、警械的使用)等是其专项技能素质训练的基础。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对格斗技能需求的紧迫性,社会治安形势的严峻性决定了目前格斗技能训练的专业性。本研究从我国目前优秀搏击(散打、拳击、自由搏击等)运动员专项训练的特点出发,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分析其相关影响因子,量化(拳击、散打、摔跤等)主要专项训练指标内容,合理整合速度、耐力、力量和灵敏等专项指标,突出专项实战对抗性,找出其主要及次要影响因素,从理论的高度加以分析研究,以便服务于格斗技能教学与训练实践。

2警院学生格斗技能训练体系的整合

当前格斗技能教学训练体系要能很好地服务于基层民警警务技能实战的需要,首先要站在一线民警临战状态下检查与评价,看培养的具有警察职业化特征的新型警务人才是否符合当前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应从当前的训练实际出发,合理安排训练内容、训练方法,从实战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整合。

2.1 基础体能层面训练内容的再重组

基础体能训练是各项专业技能训练的基础,良好的格斗技能的掌握能为临战状态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与保障。经过多年的实践及与相关院校的有关专家进行沟通交流,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基础上,梳理出影响警务格斗技能测试中达到优秀等次学员的训练成绩的因素与指标,并对相关指标进行整理分析,根据学院教学改革大纲的总体要求对各项训练指标再重组,确定基础体能训练指标为:速度指标主要选取10×4 m折返跑、50 m及100 m跑;速度耐力指标选取(400~800)m及400 m障碍跑、1 min快速冲拳、1 min快速横(正蹬)踢腿击打移动靶;有氧耐力选取(3 000~5 000)m、3 min跳绳等,卧推杠铃、双杠臂屈伸、单杠引体向上及2 min凳子两边跳作为力量指标,另外,柔韧性素质训练(正压腿、劈叉、坐位体前屈等)也是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内容。

2.2 抓捕技能层面训练内容的延伸

要想开创格斗技能训练的新思路,势必应对抓捕技能中的动作进行细化,增加基本功层面的再延伸,初步划分为三拳二功:三拳即三种套路的训练,包括①徒手类:如擒敌拳、格斗拳;②短兵类:如匕首操、短警棍术(伸缩警棍);③长兵类:如长警棍(应急棍)、钢叉、锁腿器等。功法训练(二功)练习内容,如倒功、腿功。专项技能对抗训练重点安排拳击、散打、摔跤与自由搏击等专业对抗性较强的运动。在训练时,内容安排不要过于单一,拳法、腿法、摔法等基本功的选择应结合体能练习同课训练模式进行,这样既可避免体能训练的单调与枯燥,又能为格斗技能训练做好必要的体能储备。首先应重塑那些与当前警务实战脱节、联系不紧密的内容,在抓捕技能内容选择层面上,要以公安实际工作的需要为依据,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选择实用的、能服务一线民警实际需要的基本功进行教学训练,明确动作的运动特点及实战中如何利用;其次根据教学任务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训练计划的设计也是重中之重,要充分考虑训练计划的总体安排,合理选择内容,对于警院学生来说,入学就是警察职业化训练的开始,军训也是入警的第一课,其具有内容单一、难度大、静力性动作多、易疲劳、趣味性不强等特点,但如果把基本功、擒敌拳穿插到训练的过程中,在局部肌肉酸胀的同时进行一些舒展性及趣味性强的训练,势必达到双赢的目的,同时也可弥补课时的不足。第三,要循序渐进的安排训练内容,第一学期可以安排体能为主的基本功训练,如基础体能训练、擒敌拳、基本拳法及400 m障碍跑;第二学期安排具有挑战性的功法(拳腿法、摔法、倒功等)训练及基本控制技术等;经过多次技术动作的反复练习以便为下学期的综合实战技能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基础打牢后再进行专业性较强的实战对抗性训练,重点突出时常发生的案件情景模拟性训练。第三学期安排实战对抗、钢叉、锁腿器等警械的实战应用;第四学期安排与实战相关的自由搏击、控制技术(一对一、多对一配合)、情景模拟实战抓捕等。只有这样,我们的训练才会让学生在与犯罪分子的对抗中取得优势。

2.3 实战技能意识层面的强化

扎实的基本功是格斗技能训练的基础,格斗技能训练又服务于实战,实战意识的高低决定成败。实战意识的养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自身先天身体素质的客观因素的影响;有自身心理素质影响、自身技能掌握程度的影响、协同配合团队意识因素的影响等[2]。从基本格斗技能的训练与掌握到能较为灵活的实战应用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学生在警校前两年的学习任务与训练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同时还伴有社会实践锻炼活动,学生真正用于格斗技能训练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仅靠这些专项技能进入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进行执法是远远不够的。哲学上对认识的描述为某一事物的理解过程,只有充分理解警察这种职业的特殊性,才能深刻认识到学习与训练的必要性,从而养成常态化终身训练的好习惯[3]。目前犯罪形式的多样化、手段极端化,首先在个人对抗项目训练时要督促学生养成实战经验的积累(如拳击、散打对抗赛等),在集体项目训练上深挖小组协作意识的再强化(如足球、橄榄球、综合体能小组对抗赛等)。在专项技能训练上要对动作的再细化,突出动作运用的情景化设计,如公共场合的格斗技能情景模拟、酒店宾馆的格斗技能情景模拟、汽车、轿车及火车上的情景格斗模拟训练等。在训练中模拟实战,在实战中提高格斗技能,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练就一支过硬的警队,才会培养出战无不胜的优秀队伍。

2.4 教官队伍的重组、学生考核及场地器材的整合利用

教官队伍的重组是提高教学水平及教学效率的催化剂,可以根据警体教学的不同分工进行优化配置,为确保训练质量与实用性,应采取主辅教官训练制,聘请基层民警作为辅助教官,目前教官队伍的无序化排课是警体课的一大顽疾,例如:排课无专业性、教官自身对所授专业技能不熟悉等势必影响教学效果,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根据现有教官的专业水平进行合理重组,组成专业团队进行授课,定期选派教师到一些大的专业院校及科研机构培训交流,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聘请基层民警来现身说法,通过自身经历为公安教学传授第一线的实战经验。

针对警用场地、器材这些硬件设施,我们要强调使用效益,即有多个专业区队同时间训练时,任课老师应合理地将本节课的训练内容前后调整,合理提高场地器材使用率,做到有机周转。可以与周边超市及校内宾馆、餐厅建立合作关系,也可建造一个现代化的战术街区。

在进行实战模拟时可以更加贴近实际,避免训练与实战脱节,使格斗技能训练自始至终都带有挑战性、实战性。

训练考核、比赛离不开奖惩机制,考试采取考教分离模式,平衡班级分级别进行实战对抗等,这样能很好地检验学生的实战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及教师训练的积极性。目前的奖惩措施过于陈旧,可根据其比赛影响力及含金量进行奖励的再优化。措施:①通过统一考核,安排达不到考核标准的学生进行再施训;②考核成绩与学生的综合成绩、奖学金、评优、毕业等相挂钩;③对代表学院参加相关比赛的学生,特别是公安实战技能大赛方面获奖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物质与精神)奖励;④对每一位学生建立身体素质档案,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检验年度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整体效果。

3结语

格斗技能掌握的水平及实战应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自身的安全及合理有效地控制对手的能力。只有从平时教学训练中出发、制定合理的教学训练计划,通过身体素质层面训练内容的再重组、抓捕技能层面训练内容的延伸、实战技能意识层面的强化,教官队伍的重组、学员考核及场地器材的高效利用。并经过训练、实战、再训练、再实战反复的巩固过程,才能培养成新时期符合警察这种特种职业的高素质的警察队伍,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当前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

参考文献

[1]刘富顺,特警班学员体能训练的模式构建[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4(1).

[2]孙兆建,贴近实战扎扎实实开展警务实战训练[J]. 公安教育,2005(11).

[3]王凯兵,徒手防卫与控制的训练及应用[J]. 搏击·武术科学,2006(2).

(责任编辑陈小明)

中图分类号D035.319

作者简介周伟昂(1964—), 男, 浙江人, 讲师, 硕士。研究方向为警察技能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