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原始彩陶纹饰中探寻美的起源

2015-01-14冯律稳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人面彩陶先民

冯律稳(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从原始彩陶纹饰中探寻美的起源

冯律稳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彩陶纹饰优美繁杂,在现代人的眼中有着很强的美感。但是我们并不能将现代人的审美观点强加给古人,要想知道彩陶纹饰到底是不是因美而生,那个时代是不是已经产生美,要到那个时代的具体环境中去探寻。

彩陶;纹饰;美;起源

彩陶是人类对初始陶器的进一步发展,即在坯体上以矿物质颜料绘画图案,然后焙烧而成的陶器,多属泥质红陶。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彩陶上面丰富多彩的纹饰都有着很强的艺术美感,可以说是非常优美的艺术品。但是我们并不能就此断定美在那个时代已经产生,还要对这个纹饰代表的含义进行探寻。

一、多样的彩陶纹饰

彩陶在这一时期非常发达,纹饰也多种多样。许多是接近写实风格的纹样,除了少量描绘的是人的形象之外,大部分表现的都是与当时原始先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界的形象。动物纹,如鱼、鸟、鹿、蛙、虫、犬等;植物纹,如枝叶、花朵等。画风虽显稚拙,但都简明扼要地捕捉到了对象的形态特征。还有很多抽象的纹样,如漩涡纹、几何纹等,较之写实风格的纹样,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二、纹饰的具体含义

原始先民耗费生产力绘制这些图案,并不能提升陶器的使用功能。这些纹饰会与现代一样,是对器物进行装饰美化的吗?他们的做法必然有着具体的含义,我们将就此做进一步的研究。

(一)图腾崇拜

图腾在原始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几乎每一个原始氏族都可以找到图腾崇拜的踪迹,它具有团结内部成员、密切血缘关系、维系氏族稳定等基本功能,是最早的社会组织标志。同时,氏族成员也希望得到图腾认同,受到图腾保护。在马家窑文化中,图腾崇拜作为氏族保护神的一种形式,表现内容极其广泛,包括动植物图腾崇拜、生殖崇拜、自然崇拜、原始巫术与宗教崇拜、神灵与灵魂崇拜等。

“‘半坡类型彩陶纹样以鱼类水族纹为代表。’‘不仅数量多,而且贯穿于半坡类型文化的始终。’‘半坡类型文化彩陶上的鱼类纹样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鱼的单独纹样;鱼的分解与复合的变体纹样;鱼和人面的复合纹样;鱼和鸟、人面的复合纹样。’”①鱼崇拜起源于先民在渔猎生产中为了祈求多获,或者出于对以鱼为代表的水产动物的一种歉意或报偿。《山海经》中鱼崇拜的材料,如:“陵鱼,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这种人面鱼大概含有“寓人于鱼”或“鱼生人”之意,应该属于鱼图腾的反映,绘有“人面鱼纹”的彩陶盆,更是文献的实物证明。

鸟纹是庙底沟类型文化彩陶的主要花纹之一。临汝闫村出土的庙底沟类型晚期彩陶缸上的“鹳鸟含鱼图”,其鹳鸟纹大多学者都认为是氏族的图腾神。而且,以鸟为图腾的氏族,在古籍中多有记载。如“有五彩之鸟,相乡弃沙,惟帝俊下友。帝下两坛,彩鸟是司”,“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天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日九凤”等。《尧典》中记载尧是一位治理滔天洪水的英王,当时最大的苦难是由洪水造成的,在恐怖的水灾中,最令人羡慕的是能飞翔的鸟,只有借高飞的鸟才能躲避灾难,于是鸟成为人们崇拜的精灵。

蛙纹在彩陶中是一个重要的表现题材。“在甘肃秦安大地湾史前人类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距今7000多年前的早期原始村落,都是建在河谷之中,离河岸很近,取水和耕作都十分方便。而距今5000-4000年的中期和晚期村落,其位置逐渐像高地和山上迁移。在大地湾一带的河谷中,明显地暴露出大水冲刷后的痕迹,早期的原始村落上竟覆盖了厚达3-5米的泥沙。很显然,这里曾被大水淹没过。这些迹象表明,原始先民为了逃避洪水,最终不得不放弃这里的家园。”②在这样一个洪水泛滥、生存艰难的环境里,蛙作为一种水陆两栖的生物,受到原始人类的崇拜也不足为奇,而且,蛙的生殖能力极强,对其进行生殖崇拜也在情理之中。

很多植物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繁殖能力,这一切正是早期人类所希望却不具备的。植物最早进入人类生产、生活领域。从早期的采集和林栖,到后来的耕作种植和构木为巢,植物的某些神秘特性引起原始先民的崇拜便在情理之中了。

(二)巫术猎食

原始社会里,自然的力量是强大的,原始先民因自身力量弱小而饱受艰辛,内心开始渴望一种超自然力量,也就是巫术,也可以理解为原始居民自然崇拜的一种体现。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人们将动物的形象绘制于彩陶之上。巫师通过咒语射杀动物的灵魂,从而人类在打猎过程中能够有更大的收获。原始农业的出现,使原始居民与植物发生了密切的关系,根据功用程度,居民们先将种子的图形绘制到了彩陶之上,后期出现了花卉等更多丰富的图案。“舞蹈纹彩陶盆”在青海大通县孙家寨和同德县巴沟乡各发现一件,前者人物分为三组,每组五人双手互牵,动作一致;后者人物分为两组,一组13人,一组11人,皆大肚细身,做手拉手跳舞状。此纹饰可能与巫术有关,图中人物正在舞之蹈之,祈求食物的丰足,也许原始先民认为用图饰人物代替真人,围绕着食物器皿永不停歇地进行祈祷,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盆中会很快装满粮食(猎物、植物果实等),毕竟真人是不可能用所有时间来进行巫术祈祷的。

总之,原始先民绘制彩陶的目的是功利的——为了生存,获取足够的食物,获得自身的安全,繁衍更多的后代等。只不过他们采取的方式是“超功利的”,在人类生产水平极低的情况下,人类自身的力量是渺小的,不足以改变眼前所处的恶劣环境,采取“超功利”的形式,将希望寄托于他物,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三、嬗变的彩陶纹饰

我们已经知道原始先民对彩陶的装饰目的是功利性的,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就加入了人类自身的主观诉求,这种诉求就体现在彩陶的纹饰上面。通过对彩陶纹饰的观察,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一条由具体形象向虚化抽象的演化历程。

“半坡类型文化一期的鱼纹多为单独纹样,并且完整地表现着鱼的形象。二期的鱼纹,除了单独纹样外,往往将鱼的完整的单独纹样分解为鱼的各部分的纹样,用鱼的具有特征的某一部分如头、身子来表现鱼,也就是以鱼的局部纹样象征地表示鱼。有的仅表现鱼的头部,在二期时,有以两个相对的三角形鱼头和两个实体三角纹组成对称图案,后来这种图案演变成由黑白交叉相间的对三角形组成的几何形图案。也有将鱼头由中间剖分,向左右两边摊开而成为对称图案,也有只表现鱼身的,鱼身是由弧条形纹组成的上下对称的图案(图1)。”③同样,鸟纹的变化也有着相似的过程,初期实体描绘的鸟纹由后期虚化的、鸟的身体的一部分(头、身体等)所代替,在彩陶纹样的发展过程中都有着清晰的演变痕迹(图2)。

图1

图2

蛙作为原始先民崇拜的对象之一,它的纹样在彩陶上也逐渐出现了变异:头部变大,上下肢都向上折曲,四肢的关节都长出了爪子。似蛙非蛙,似人非人,对此,有学者认为这种怪物是蛙纹的变体,称之为蛙神。蛙神的出现与洪荒期的大洪水有关,人们没有办法战胜洪水,就祈求神灵,蛙神就出现了。蛙要战胜洪水,光用一个头是不够的,还要用强大的四肢来战胜洪水,所以四肢被画的非常强大。人们在大量的彩陶上画这种蛙纹,说明当时水患对人类的威胁达到了何种严重的程度,对蛙纹四肢的强调也体现出了人们对于战胜洪水的主观诉求。

彩陶纹饰由实体到虚化的变化过程中,原本作为图腾的纹样变得更加神秘,这是原始先民想出来的应对充满神秘的原始社会的办法——对付具有神秘感的原始社会,只有拥有神秘力量的神才办得到。可以看出原始先民对彩陶纹饰进行的变形,都是为了实现自身的现实利益。

四、混沌的存在

彩陶纹饰中以人面鱼纹为代表的人与动物的组合形象,以及似人似蛙的形象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人类在那个时期还没有完全与其它动植物区分开。《淮南子·地形训》载:“后稷垅在建木西,其人死复苏其半,鱼在其间。”说的便是后稷死后变为半人半鱼的怪物;在神话中记述的伏羲、女娲的形象也都是人首蛇身,这都表明,在彩陶辉煌的时期,原始先民还在向其他的事物(动物、植物等)进行着力量的诉求,还没有完全从大自然中独立出来,依然生活在人蛇混杂的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类的认识也是混杂不清的,正如盘古还未劈开的世界,混沌一片。在这样环境中创造出来的纹饰,虽然已经具有了美的形式,但其内涵也必定是混沌的。我们只能说美依然孕育其中,等待时机成熟之后才能破土而出。

注释:

①③张朋川.黄土上下[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38,39.

②张树,李莺.彩陶之谜[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40.

[1]朱狄.艺术的起源[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2]陈望衡.形式美的创立——史前彩陶纹饰的营构法则[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2(04).

[3]赵文政.中西新石器时代彩陶纹饰比较[J].大众文艺.2012(20).

J527

A

1005-5312(2015)23-0027-02

猜你喜欢

人面彩陶先民
回顾与反思:界首彩陶的历史源流与传承现状
银河春韵
夜读春秋
人面何去 桃花且笑
青藏高原首次发现人面岩画
赛加城址先民的生产经营方式
奇妙的博物馆
将先民们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代子孙——记浙东千年古镇崇仁镇消防安全工作
西佛东渐宗教信仰对六朝人面纹瓦当的影响
甘肃彩陶真伪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