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蒜硝黄膏中芒硝体外经皮渗透实验研究

2014-11-04马晓莉曹松云仇金龙贾镜鸿

中成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透皮芒硝肠梗阻

马晓莉,曹松云,仇金龙,贾镜鸿

(河北大学中医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和肛门停止排泄、排气,中医谓之“结症”。肠梗阻不但可引起肠管本身解剖与功能上的改变,并可导致全身性生理上的紊乱,临床病象复杂多变。中医治疗肠梗阻的方法包括内治法、外治法、针灸治疗等。穴位贴敷法是常用的中医外治法之一,目前临床多用于哮喘等慢性病的治疗,应用于急症的较少。将穴位贴敷疗法应用于肠梗阻治疗,可以早期介入,大大缩短疗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治疗费用。但是穴位贴敷疗法存在基础研究较少、制剂不规范、缺少质量标准和疗效评价方法等问题,因此对其进行进一步整理和挖掘,吸收国外先进的透皮治疗技术,选择新材料和新方法,制备高效中药透皮给药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1]。大蒜硝黄膏为《中医天灸疗法》中的成方[2],由生大黄、芒硝、大蒜、陈醋适量,调成糊膏,贴敷于神阙穴治疗肠梗阻。方中大黄泻下热结,荡涤肠胃为君药,芒硝软坚润燥,通导大便为臣药,米醋辛散芳香,可增强药物渗透力,助达病所[3]。大黄功效成分体外透皮渗透特性已在另一篇文章中报道。芒硝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钠(Na2SO2-4·10H2O),其泻下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与硫酸钠密切相关,内服后其硫酸根离子不被肠黏膜吸收,存留肠内形成高渗溶液,使肠内水分增加,引起机械刺激和化学刺激,促进肠蠕动,发生泻下作用[4-5]。芒硝体外透皮渗透特性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通过体外透皮实验,以芒硝中的功效成分SO2-4为指标,考察大蒜硝黄膏穴位贴敷的透皮吸收性能,同时考察不同赋形剂 (醋、姜汁、植物油)和不同配伍对芒硝SO2-4成分透皮释放行为的影响,为剂型改造和临床制定更合理的用药方案提供参考。

1 材料

1.1 仪器与设备 TU-1900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TT-6透皮吸收试验仪 (天津市正通科技有限公司);岛津AUW系列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 (岛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TDL-5-A型低速台式离心机 (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KQ-250B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螺旋测微器 (哈尔滨量具刃具厂)。

1.2 主要材料与试剂 大黄、芒硝购于安国市昌达中药材饮片有限公司,经我院崔桂华老师鉴定,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标准;陈醋 (河北保定槐茂有限公司);植物油、大蒜、姜 (保定市百乐超市);0.9%氯化钠 (上海市华中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1012507);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高纯水。皮肤来源:昆明种小鼠,雄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动物许可证号:SCXK-(军)2007-004。

2 方法

2.1 芒硝中SO42-测定方法[6]分别取0.1009 mg/mL的标准硫酸钠溶液0、1、2、3、4、5、6 mL于10 mL的比色管中,同时分别加入3 mL生理盐水,加入0.0100 mol/L氯化钡溶液0.50 mL,摇匀,放置5 min后,加入0.0100 mol/L K2CrO4溶液0.50 mL,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移入10 mL干燥离心管中,用离心机离心3 min,3500 r/min。吸取5.00 mL上清液于10 mL比色管中,加入pH 3.4的HAc-NaAc缓冲溶液1.50 mL,0.015%联邻甲苯胺溶液3.0 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15 min后以0 mL试剂为空白参比,于620 nm处测量吸光度。以硫酸钠的质量为横坐标X,以吸光度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回归方程为:Y=0.9141X+0.0058,r为0.999。线性范围为0~0.6054 mg。

2.2 离体鼠皮的制备[7]取质量20 g左右的小鼠,用8%硫化钠 (Na2S)溶液脱去腹部、侧腹部及背部被毛,脱颈椎处死,分别剪下腹部、侧腹部及背部皮肤,除去脂肪及皮下组织,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后,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皮厚度,置于生理盐水中,4℃冰箱保存备用。

2.3 实验分组及大蒜硝黄膏的制备 前期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8-9],大蒜硝黄膏穴位贴敷有明显的促排便、促进肠蠕动和胃排空作用,并能使肠套叠小鼠的肠管还纳率和还纳程度明显提高,而非穴位组的作用弱,对大鼠不完全性肠梗阻模型有治疗作用,表明大蒜硝黄膏神阙穴给药可同时发挥药物和穴位的双重作用。为了验证上述结论的药效物质基础,同时为了考察不同黏合赋形剂 (醋、姜汁、植物油)和不同配伍对芒硝透皮释放行为的影响,设计了不同部位皮肤实验组、不同赋形剂实验组和不同配伍实验组三组实验,见表1。测量小鼠皮肤,结果显示腹部皮肤最薄,背部最厚。

表1 不同实验组膏的组成、制备方法及所用鼠皮种类和厚度

2.4 体外透皮吸收实验 体外透皮吸收试验仪恒温槽中加入适量水,设定恒温槽中水温为 (37±0.1)℃。向Franz扩散池的接收池内加入11.5 mL接收液 (生理盐水)及磁转子,设定接收池的搅拌速度为400 r/min,进行预热。将按“2.3”项制备好的小鼠皮肤用夹子固定于扩散池的供药池与接收池之间,角质层面向上,真皮层面向下,排尽气泡。取1.5 g药膏置于皮肤上,使之与皮肤密切接触,接触面积与接收池相当,将Franz扩散池置于透皮吸收仪中,内径为1.53 cm,透皮面积为1.83 cm2。分别于5、10、20、40、60、90、120 min从接收池取样3 mL,同时向接收池中补充等量的新鲜接收液。将所取3 mL样品置于10 mL比色管中,同时另取一个10 mL比色管,加入3 mL的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加入0.0100 mol/L氯化钡溶液0.50 mL,按“2.1”项中所述方法操作,测定其吸光度,计算样品中的质量浓度,再计算各时间点累积透过量Q(mg/cm2)。

其中,Cn为第n个取样点的药物质量浓度 (mg/mL),Ci为第i(i≤n-1)个取样点的药物质量浓度 (mg/mL),V为接收液体积,V0为取样体积,A为透皮面积。

3 结果

3.1 由数学模型拟合结果的r2可知,将各实验组的累积透过量Q对t1/2进行线性回归,显示Q与t1/2线性关系较好,说明本实验中芒硝体外渗透药动学符合Higuchi方程。

3.2 不同部位皮肤对大蒜硝黄膏中芒硝体外透皮特性的影响不同部位皮肤大蒜硝黄膏经皮渗透曲线见图1,渗透药动学Higuchi方程和渗透参数见表2。实验结果表明:小鼠腹部、侧腹部、背部皮肤厚度依次增厚;的体外累积透过量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不同部位皮肤的累积透过量、透皮速率以腹部最高,侧腹部次之,背部最差,说明腹部皮肤透过性最好,是最优的贴敷部位,此结果与前期药效学实验结果相符[8-9]。

图1 不同部位皮肤大蒜硝黄膏中经皮渗透曲线 (n=3)

3.3 不同赋形剂对芒硝体外透皮特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赋形剂醋、姜汁、植物油对大蒜硝黄膏中芒硝成分经皮渗透的影响各不相同。以醋为赋形剂,芒硝透皮效果最好,其次为姜汁,植物油最差。醋为赋形剂芒硝中成分2 h累积透过量及透皮速率均高于姜汁和植物油。不同赋形剂大蒜硝黄膏中经皮渗透曲线见图2,渗透药动学Higuchi方程和渗透参数见表3。

表2 不同部位皮肤体外渗透药动学方程和透皮速率J

表2 不同部位皮肤体外渗透药动学方程和透皮速率J

皮肤部位 回归方程(Q-t1/2) r2 J/(mg·cm-2·min-1)腹部皮肤 Q=0.128t1/2-0.0360.988 0.128侧腹部皮肤 Q=0.087t1/2-0.057 0.973 0.087背部皮肤 Q=0.058t1/2-0.0390.974 0.058

图2 不同赋形剂大蒜硝黄膏中经皮渗透曲线(n=3)

表3 不同赋形剂药膏体外渗透药动学方程和透皮速率J

3.4 不同配伍对大蒜硝黄膏中芒硝体外透皮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不同配伍对芒硝成分经皮渗透的影响是不同的,全方的2 h积累透过量和透皮速率最高,去掉大黄或大蒜后芒硝的Q值和J值均减少,但这两组相差较小,将大蒜大黄同时都去掉后,Q值和J值最小。表明大黄、大蒜与芒硝配伍,可促进芒硝的透皮渗透。不同配伍大蒜硝黄膏芒硝成分的经皮渗透曲线见图3,渗透药动学Higuchi方程和渗透参数见表4。

图3 不同配伍大蒜硝黄膏中经皮渗透曲线(n=3)

4 结论与讨论

表4 不同配伍药膏体外渗透药动学方程和透皮速率J

4.2 体外透皮实验中,为了增加中药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常在接收液 (生理盐水)中加入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通过预试发现,接收液中加入乙醇,对吸光度有影响,而芒硝的水溶性好,故本实验采用生理盐水为接收液。

4.3 穴位贴敷药物常用赋形剂主要有:植物油、药汁、醋、姜汁、水等,功效各不相同。常根据治疗目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赋形剂。大蒜硝黄膏中选用醋为赋形剂,醋具有走窜通经、活血化瘀、散结止痛的作用,是良好的穴位贴敷基质。目前临床穴位贴敷应用的贴剂为了便于长期保存,将不同赋形剂均以植物油代替,虽然保证了制剂的稳定性,但临床功效大大降低。本实验考察了醋、姜汁、植物油等赋形剂对大蒜硝黄膏透皮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赋形剂醋、姜汁、植物油对芒硝经皮渗透的影响是不同的,醋促进芒硝透皮吸收作用最大,可见大蒜硝黄膏的成方具有科学性。

4.4 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已经证实,大蒜硝黄膏贴敷于神阙穴可以增强胃排空、肠蠕动,促进排便,并能使肠套叠小鼠的肠管还纳率和还纳程度明显提高,对大鼠不完全性肠梗阻模型有治疗作用[8-9]。芒硝外用治疗肠梗阻等的临床研究较多[10-12],但药效学实验研究较少[13],缺乏药效物质基础和药代动力学研究,难以为临床剂型改造和制定更合理的用药方案提供依据。本实验通过大蒜硝黄膏中芒硝成分的体外透皮研究,探讨了大蒜硝黄膏的透皮吸收规律,从而为大蒜硝黄膏的开发研究和临床推广提供参考。

[1]李 忠,苏淑茵,金容完,等.中药透皮吸收研究现状与展望[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6):70-73.

[2]谭支绍.中医天灸疗法[M].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1:146-147.

[3]金 珍.生大黄加芒硝调米醋贴敷神阙穴治疗老年人便秘36例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6):243.

[4]李 敏,王 斌,唐志书,等.芒硝及其主成分抗炎镇痛泻下效应差异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2,28(5):55-57.

[5]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837.

[6]黄典文,张颂明.间接光度法测定水中硫酸根[J].中国环境监测,2000,16(3):18-19.

[7]邢建国,翟科峰,王新春,等.透皮促进剂对天山雪莲巴布剂中3种有效成分经皮渗透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3):1661-1664.

[8]马晓莉,曹松云,王 淼,等.大蒜硝黄膏穴位贴敷治疗肠梗阻的药理作用研究[J].中成药,2012,34(3):564-566.

[9]马晓莉,王 淼,韩 波,等.大蒜硝黄膏穴位贴敷治疗大鼠不完全性肠梗阻的药效学研究[J].中成药,2012,34(10):2012-2015.

[10]潘颖颖.芒硝腹壁外敷在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0):1360-1361.

[11]薛志祥,葛茂军,龚航军.芒硝外敷辅助治疗外科急腹症的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4(2):23.

[12]张红芬,刘 虹,瞿紫微,等.芒硝外敷联合通腑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2,27(18):49-50.

[13]刘少杰,杨小红,刘建伟.外用芒硝促进大鼠腹部手术后胃肠运动的实验研究[J].广东医学,2006,27(7):958-959.

猜你喜欢

透皮芒硝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芒硝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中国芒硝矿特征与成因简介
一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
青藤碱磷脂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体外透皮研究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考察芒硝制备玄明粉的过程
马钱子总碱中2种成分的平衡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体外透皮特性
生物透皮短肽技术
生物透皮短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