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郁疏治疗痰热扰心证型失眠100例临床研究

2014-11-04杨东东

中成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证型中医药大学西医

史 敏,杨东东,赵 欢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 610000;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四川成都 610000)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 (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由于生理或心理因素导致睡眠-觉醒机制的平衡失调,使神经生理功能的抑制作用减弱或易化作用增强,并使参与睡眠-觉醒机制的神经结构发生病理改变,从而导致失眠的发生[2],中医称失眠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暝”等,病机有痰热扰心、肝郁化火、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和心胆气虚[3]。痰热扰心证型失眠是本科门诊常见临床证型,其发生与5-HT、5-HIAA、NA神经递质紊乱有关,糖郁疏免煎制剂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杨东东教授经验组方,主要药味为黄连、陈皮、竹茹、石菖蒲、酸枣仁、远志等)具有安神益智、祛痰的功效。本实验观察了糖郁疏对痰热扰心证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并且探讨了痰热扰心证型失眠患者的多巴胺 (DA)、去甲肾上腺素 (NA)、5-羟吲哚乙酸 (5-HIAA)、5-羟色胺 (5-HT)、肾上腺素 (A)的变化。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2013年1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痰热扰心证型失眠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治疗组 (糖郁疏免煎制剂)100例和西医对照组 (艾司唑仑)100例,同时征集同时期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体检和实习的100例睡眠正常、无器质性病变的人群为正常对照组。

中医治疗组100例,男55例,女45例;年龄13~37岁,平均年龄 (26.42±2.506)岁;病程6~24个月,平均 (15.31±0.853)月;治疗前PSQI评分平均值 (16.64±5.126)分,治疗前SRSS评分平均值 (17.10±6.301)分。西医对照组100例,男41例,女59例;年龄16~40岁,平均年龄 (26.84±3.685)岁;病程7~23个月,平均 (14.23±0.587)个月;治疗前PSQI评分平均值 (21.43±3.240)分,治疗前SRSS评分平均值 (20.94±3.129)分。正常对照组100例,男47例,女 53例;年龄 17~37岁,平均年龄(27.33±4.205)岁。各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1.2 纳入标准 西医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4](CCMD-3)中关于失眠的诊断标准;中医符合中医诊断标准:根据第七版《中医内科学》 “不寐”症候分型痰热上扰型的标准纳入;年龄在12岁到50岁之间;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1.3 排除标准 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失眠由全身性疾病如疼痛、发热、咳嗽、手术等及外界环境干扰引起者;合并心血管、肺、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者;肝功能严重不良者;抑郁或焦虑、精神病患者。

1.2 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第三者盲 (即量表评估为我科神经心理测评室经培训合格的评价者统一进行测评,并盲其入组、服药)。

1.2.1 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组:予以糖郁疏免煎制剂治疗 (免煎制剂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统一采购并制作成粉末,以5 g/袋密封包装,并且由药剂房统一按随机编号发药),1次15 g、1日3次、口服。西医对照组:服用艾司唑仑片 (北京中新制药厂,国药准字11020338,规格1 mg),每日1次、每日1 mg、睡前30 min口服。正常对照组不作特殊处理。上述治疗持续12周,进行疗效评价。

1.2.2 观察指标和方法 量表调查:治疗前、治疗后2周、6周、12周以面谈方式,向患者发放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 (PSQI)[5]、睡眠状态自评量表(SRSS)[6],由患者自己填写,并且现场收回。

血浆 DA、NA、5-HIAA、5-HT、A检测:检测仪器采用日本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按照下述公式计算血浆中DA、NA、5-HIAA、5-HT、A的水平:血浆质量浓度 (μg/L)=(样品峰面积/标准品峰面积)×对照品质量浓度。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 ()表示,数据进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方差不齐时用Mann-Whitney U检验,方差齐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PSQI、SRSS量表评定比较 经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两组治疗2周、治疗6周、治疗12周的PSQI、SRSS和治疗前对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医治疗组和西医对照组的PSQI、SRSS分别进行对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经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中医治疗组治疗2周后与西医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6周后、治疗12周后与西医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P﹤0.01)。见表1、表2。

表1 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 (PSQI)量表积分评价比较 ()Tab.1 Pre-medication and post-medicaiton PSQI scale score evaluations()

表1 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 (PSQI)量表积分评价比较 ()Tab.1 Pre-medication and post-medicaiton PSQI scale score evaluation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西医对照组比较,△P﹤0.01

周后中医治疗组 100 16.64±5.126 12.20±5.727*△ 6.64±4.140*△ 4.52±3.218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2周后 治疗6周后 治疗12*△西医对照组 100 17.10±6.301 12.36±3.024* 10.87±2.997* 10.42±3.214*

表2 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睡眠状态自评量表 (SRSS)量表积分评价比较 ()Tab.2 Pre-medication and post-medicaiton SRSS scale score evaluations()

表2 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睡眠状态自评量表 (SRSS)量表积分评价比较 ()Tab.2 Pre-medication and post-medicaiton SRSS scale score evaluation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西医对照组比较,△P﹤0.01

周后中医治疗组 100 21.43±3.240 17.56±4.256*△ 12.63±5.218*△ 10.09±2.782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2周后 治疗6周后 治疗12*△西医对照组 100 20.94±3.129 16.98±5.662* 15.33±3.256* 15.12±4.12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血浆DA、NA、5-HIAA、5-HT、A水平比较 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浆5-HIAA、5-HT水平明显降低,血浆NA水平明显升高 (P<0.01);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5-HIAA、5-HT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NA明显降低 (P<0.01);中医治疗组治疗12周后5-HIAA、5-HT、NA水平与西医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医治疗组治疗12周后N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5-HIAA、5-HT明显升高(P<0.05);西医对照组治疗12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5-HIAA、5-HT明显升高,NA明显降低(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血浆DA、NA、5-HIAA、5-HT、A水平比较 (μg/L,)Tab.3 Comparisons among plasma DA,NA,5-HIAA,5-HT,A level for pre-medication and post-medicaiton in trial and control groups(μg/L,)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血浆DA、NA、5-HIAA、5-HT、A水平比较 (μg/L,)Tab.3 Comparisons among plasma DA,NA,5-HIAA,5-HT,A level for pre-medication and post-medicaiton in trial and control groups(μg/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西医对照治疗后比较,ΔP<0.05,ΔΔ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组别 时间 例数 多巴胺(DA) 去甲肾上腺素(NA)5-羟吲哚乙酸(5-HIAA)5-羟色胺(5-HT) 肾上腺素(A)中医治疗组 治疗前 1006.56±2.265▲▲ 59.23±10.265▲▲ 69.563±7.259▲▲ 72.658±6.569▲▲ 0.78±0.365▲▲治疗12周后 1006.49 ±3.145**ΔΔ▲▲ 11.65 ±4.259**ΔΔ▲ 96.524 ±11.526**ΔΔ▲107.356 ±9.139**ΔΔ▲0.76 ±0.347**ΔΔ▲▲西医对照组 治疗前 1006.21±3.265▲▲ 61.02±6.259▲▲ 71.119±5.336▲▲ 73.520±5.758▲▲ 0.81±0.265▲▲治疗12 周后 1005.96 ±4.147**▲▲ 35.86 ±5.965**▲▲ 79.562 ±5.336**▲▲ 86.554 ±9.376**▲▲ 0.83 ±0.195**▲▲正常对照组 1005.96±4.265 12.12±2.259 152.658±6.885 156.256±8.428 0.75±0.465

2.3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Ridit分析:中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00%,西医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0%。中医治疗组的疗效优于西医对照组 (R中医治疗组=0.4370,R西医对照组=0.5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4。

表4 中医治疗组与西医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Tab.4 Efficacy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medicine group and western medicine group(the control group)[n(%)]

2.4 不良事件的比较 经χ2检验分析得知,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是乏力、口干、嗜睡、头晕、泄泻等。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Tab.5 Comparison of side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末的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其改变无临床意义。

3 讨论

失眠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长期失眠对于正常生活和工作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恶性意外事故的发生[7-8]。2002年全球10个国家失眠流行病学研究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5.4%的中国人在过去1个月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6]。尽管有很多种治疗失眠的西药应用于临床,但大多属抗精神病药,其成瘾性、依赖性及毒副作用危害甚大,使患者深受其害。当前的治疗失眠的西药主要是针对症状治疗,缓解其症状但不能改变失眠的基础病理或进程[9]。中医药治疗失眠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且其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等优点发挥着重要作用[10]。脾湿生痰,化热扰神,亦可致失眠。大都选用二陈汤、温胆汤等基本方随证加减。常用茯神、陈皮、半夏等健脾化湿[11-12]。研究证实中药复方温胆汤可以明显增强失眠大鼠大脑皮质、下丘脑胆囊收缩素阳性表达,进而增加大鼠睡眠[13]。

糖郁疏由黄连温胆汤加减而成,具有化痰、清热、开窍、醒神、活血化瘀之功效。痰热扰心症型的失眠中医治疗应以“清热化痰、宁心安神”为主[14],故选用糖郁舒治疗,方中枳壳行气消痰,痰随气下;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石菖蒲开窍醒神;黄连清热解毒,泻心火;川芎活血行气;首乌藤、柏子仁、酸枣仁安神补养心肝。诸药配伍,更显本方灵活精巧。本研究表明,糖郁疏治疗治疗痰热扰心证型失眠,在治疗2周、6周、12周后的PSQI、SRSS量表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并且治疗6周、12周后优于同时期的西药对照组PSQI、SRSS量表评分。痰热扰心证型失眠患者5-HT、5-HIAA、NA神经递质紊乱,糖郁疏可以改善失眠症状及调节神经递质,且不良反应少。

[1]Ohayon M M,Lemoine P.Sleep and insomnia marker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J].Encephale,2004 ,30(2):135-140.

[2]Kitahama K. Brain and sleep mechanism [J]. Rinsho Shinkeigaku,2006,46(11):815-817.

[3]潘 微.中医辨证治疗失眠[J].现代临床医学,2012,38(03):28-31.

[4]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47-149.

[5]Manfridi A,Brambilla D,Mancia M.Sleep is differently modulated by basal forebrain GABA(A)and GABA(B)receptors[J].Am J Physiol Regul comp physiol,2001,281(1):R170-R175.

[6]Python A,Steimer T,de Saint Hilaire Z.Extracellular serotonin variations during vigilance states in the preoptic area of rats:a microdialysis study[J].Brain Research ,2001,910(19):49-54.

[7]Ozer E J,Best S R,Lipsey T L,et al.Predictors of posttaumatic stree disorder and sympotoms in adults:a meta ananlysis[J].Psychol Bull,2003,129(1):52-73.

[8]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共识专家组.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 (草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2):141-143.

[9]Breslau N,Kessler R C.The strror criterion in DSW-Ⅳ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Biol Psychiatry,2001,50(9):699-704.

[10]杨文明,李 静.中医药治疗失眠述评[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3):242-245.

[11]穆桂华.滋肾宁神健脑方治疗失眠症虚证的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12]韩延辉.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症58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4(2):39-40.

[13]马伯艳,张福利,周景华,等.温胆汤的睡眠改善作用与失眠大鼠脑中胆囊收缩素8表达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5):45-47.

[14]刘宝殊,丁元庆.痰热失眠证候学研究现状[A]//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成立大会暨2008年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8:329.

猜你喜欢

证型中医药大学西医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辨证针刺治疗不同证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清热解毒止痛散联合西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分析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