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纱帽的由来

2014-10-31官立刚

文史月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官位乌纱帽双翅

官立刚

在旧戏舞台上,凡是当官的,总要戴一顶乌纱帽。这种乌纱帽也叫纱帽,其前身是古代男子裹头发用的幞头。北宋初年,有人将幞头改装为一种纱帽,很得皇帝的赏识,因此便规定,朝中官员都要戴这种纱帽,连皇帝自己也不例外。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议事时朝臣交头接耳,就下诏书改变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软翅,这样只要脑袋一动,软翅就忽悠忽悠颤动,皇上居高临下,看得清清楚楚,并在乌纱帽上装饰不同的花纹,以区别官位的高低。由于软翅有一尺多长,所以走起路来便会上下颤动。为了保护帽翅以免抖落,官员们都养成了小心翼翼走路的习惯。相传宰相寇准某次微服私访,路遇一老翁,老翁对他跪拜迎送,十分恭敬。寇准很奇怪,便故意问道:“老人家,我不是朝中大臣,你为何对我如此客气?”老翁笑道:“大人休要再瞒我了,刚才你从狭巷过,左看右看生怕碰着你的头颈,说明你是戴惯纱帽的。如今虽没穿朝服,但我还是能看出来你的身份来的。”

到了明朝,官员们仍沿袭宋制戴纱帽,但皇帝已不再戴了。在明末时,人们开始将纱帽称之为乌纱帽,同时对其双翅也作了一些变动;不但翅的长度缩短了,而且其宽窄也不相同;官阶越大,纱帽的双翅越窄,反之亦然。其形状和后世戏台上的乌纱帽基本一样。

清初顺治帝入关时,由于收留了许多明代降臣,因此不少地方官员仍是穿明代朝服,戴明代乌纱帽。等到清室统治巩固,才下令将官员戴的乌纱帽改为红缨帽。但人们仍习惯使用乌纱帽一词,久而久之,乌纱帽便成为官位的代称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官位乌纱帽双翅
百姓也戴“乌纱帽”
钱学森谈“人”
百姓也戴乌纱帽
为官位吹
秋江的晚上
再论新生态环境下的“一切为民”
《论语》(十五)
“乌纱帽”的由来
你的世界
归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