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程序法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临床应用

2014-10-10

河北中医 2014年9期
关键词:量表社区糖尿病

王 豫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田东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广东 深圳 518081)

糖尿病是由机体胰岛素不足而引起的以血糖增高为主要特征并伴有脂肪、水、蛋白质及电解质紊乱的代谢性、终身性疾病[1]。有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越高,行为方式越规范,自我保健越科学,预后越好,生活质量越高[2]。但我国目前社区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普遍缺乏疾病相关预防、控制、保健等知识[3],由此导致了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2009-04—2011-06,我们在常规教育管理基础上对4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应用护理程序法,并与常规教育管理4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均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糖尿病的诊断标准[4]。

1.2 一般资料 全部80例均为我院田东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22~67岁,平均(44.2±6.9)岁;病程4个月 ~14年,平均(5.9±2.3)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 6例,初中4例,高中及以上30例。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21~67岁,平均(44.5±7.1)岁;病程 5个月 ~15年,平均(6.1±2.5)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 7例,初中4例,高中及以上29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予糖尿病常规教育管理。建立糖尿病专门的管理团队与糖尿病的管理手册,对患者应用糖尿病流程管理,分发糖尿病教育课程和管理资料。教育内容主要有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和运动计划制定,患者血糖监测、管理。采取集体授课的教育方法,2周进行1次,每周1次电话随访,随访内容主要是询问患者病情和解答相关问题。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教育管理基础上予护理程序法。①由护士按患者病历情况、护理体检和问卷调查的结果,主动和患者沟通交流,评估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疾病态度、心理状况、身体状态、习惯、行为方式、经济状况及家庭社会的支持资源[5-6],列出具体护理的目标详单,如正确认识糖尿病、保持稳定情绪、选择合理饮食、维持理想体质量、增强自我管理能力、积极预防相关并发症发生、控制血糖等。②根据目标和评估间差距来确定针对性护理程序,制定护理计划,确保护理程序的明确具体、切实可操作性。③在初始阶段,可教导患者能快速掌握的技能[7],如胰岛素笔的使用、降糖药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让患者产生一定成就感,激励患者行为改变。④措施实施后及时做好效果评价,通常每周进行1次,上门随访,每次30 min左右,检查、指导、督促措施实施,评价护理目标的实现情况,如果完成就顺利进入下一目标,未完成就寻找原因,和患者交流讨论目标实现的障碍,遇到有心理问题的患者做好疏导[8],耐心、温和地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预防、控制、保健知识,消除患者的抵抗心理,树立疾病治愈信心,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提高治疗依从性。目标太大难以及时完成的患者对目标进行分解,分步来完成。⑤鼓励患者坚持写糖尿病日志,定期交给护士进行检查答疑,这有利于患者充分参与到控制自身病症的活动来,增加其积极性;同时在进行答疑的过程中,也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这能帮助护士更加全面掌握所要实现的目标,促进相关措施的实施,并对措施实施后效果进行评价,在获得患者同意后,再录入糖尿病患者管理个人档案中。⑥医护人员每个月随访1次,随访方式包括门诊、家庭、电话等,并填写随访情况表,指导患者正确饮食、用药、锻炼与复诊。

1.3.3 疗程 2组均护理干预持续2年。

1.4 观察指标 管理前及管理1、2年后,①对2组患者各项代谢指标进行检测,检测指标主要为晨时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②比较DSQL量表、SF-36简表评分[4],DSQL量表有27个评分项目,评分总分越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就越好;SF-36简表有36个条目,分值越低,健康状况越差;③由社区护士负责人制定护理满意度调查表。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管理前后各项代谢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2组管理前后各项代谢指标比较 ±s

表1 2组管理前后各项代谢指标比较 ±s

与本组管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观察组(n=40)对照组(n=40)管理前 管理1年 管理2年 管理前 管理1年 管理2年FPG(mmol/L) 9.5 ±0.5 7.6 ±0.3*△ 6.0 ±0.1*△ 9.4 ±0.6 8.1 ±0.4* 6.9 ±0.6*2 hPG(mmol/L) 11.7 ±1.0 9.3 ±0.7*△ 8.3 ±0.3*△ 11.7 ±0.9 10.1 ±1.0* 9.0 ±0.8*HbAlc(%) 9.4 ±0.6 7.1 ±0.4*△ 6.1 ±0.3*△ 9.3 ±0.6 8.4 ±0.7* 7.8 ±0.5*TG(mmol/L) 1.8 ±0.7 1.5 ±0.1*△ 1.4 ±0.1*△ 1.7 ±0.7 1.7 ±0.4* 1.5 ±0.2*TC(mmol/L) 5.3 ±0.6 4.6 ±0.4*△ 4.1 ±0.3*△ 5.2 ±0.6 5.1 ±0.4* 5.0 ±0.3*

由表1可见,2组管理1、2年后各项代谢指标均较本组管理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

2.2 2组管理前后DSQL量表评分、SF-36简表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管理前后DSQL量表评分、SF-36简表评分比较分,±s

表2 2组管理前后DSQL量表评分、SF-36简表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管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观察组(n=40)对照组(n=40)管理前 管理1年 管理2年 管理前 管理1年 管理2年DSQL 量表 66.4 ±5.8 57.6 ±4.1*△ 40.1 ±2.1*△ 66.3 ±5.9 61.2 ±4.2* 55.4 ±2.8*SF-36 简表 41.9 ±6.2 57.2 ±7.9*△ 66.3 ±8.1*△ 42.8 ±6.5 47.9 ±7.1* 56.1 ±7.8*

由表2可见,2组管理1、2年后DSQL量表评分均较 本组管理前下降(P<0.05),SF-36简表评分升高(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

2.3 2组满意率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满意率比较例(%)

由表3可见,2组管理1、2年后满意率均较本组管理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满意率提高更明显(P<0.05)。

3 结论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慢性疾病,目前临床水平只能对糖尿病病情进行控制,不能根治,患者一旦临床确诊为糖尿病,常需要进行终生治疗。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9]。典型糖尿病患者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体质量减轻,部分患者可伴有视力下降及继发感染。长期的高水平血糖将导致多器官、多系统损害、功能紊乱甚至衰竭,晚期可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早期发现、积极准确地控制血糖及长期有效的康复护理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

相关研究表明,单一药物治疗已不再符合糖尿病现代治疗理念,必须要有计划地、系统地实施多因素的综合干预,才能实现理想效果[10-11]。糖尿病的治疗方案指出糖尿病患者需要依靠患者和医护人员双方的共同努力,全社会共同参与管理,遵循早期、连续、长期管理原则。随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强化和深入,糖尿病社区管理逐渐成为一种医学新型管理模式,社区管理通过加强和患者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加强对患者健康教育,准确全面掌握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管理糖尿病患者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护理程序法作为一种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其具备计划性、步骤性、人性化等优点[12],能够有效帮助社区护理人员实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长期、连续管理,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在社区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较常规教育管理,患者的病情改善更加明显,有效提高了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

护理程序法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中具有非常优良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付阿丹,鲁桂鸣,杨静,等.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8):3268-3270.

[2]史波英,张明君,吴静雅,等.2型糖尿病社区运动干预效果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5):4079-4081.

[3]张聪花.健康教育路径对糖尿病首次住院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4):3310-3311.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50.

[5]郭锡明,陈建荣.社区干预对糖尿病治疗依从性和疗效的作用[J].实用全科医学,2006,4(4):469-470.

[6]姜淑琴.在社区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新策略[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6):462-465.

[7]王亚玲.开展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的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2):216-218.

[8]贺林,纪永江.护理程序法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105-106.

[9]周兰英,冯丽芳,胡蓉,等.社区老年糖尿病35例程序式居家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5):1-3.

[10]李小军.社区糖尿病的护理与康复[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9):80.

[11]丁兰,李世华,武琳,等.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管理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11):1019-1021.

[12]张永乐.社区家庭健康教育护理责任制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79-80.

猜你喜欢

量表社区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