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临床观察

2014-10-10

河北中医 2014年9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康复训练腰椎

黄 昭

(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四川 巴中 636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因椎间盘组织退变加之外力作用而诱发,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而引起,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劳动均造成很大影响。2010-08—2013-01,笔者应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并与常规药物治疗10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200例均为我院康复医学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男68例,女32例;年龄23~76岁,平均(48.7±8.9)岁;病程4 d~11年,平均(2.9±0.7)年。对照组100例,男62例,女38例;年龄22~73岁,平均(50.5±10.4)岁;病程 5 d~10年,平均(3.1±0.9)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

1.2.2 纳入标准 ①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②脊神经受压体征:直腿抬高试验≤50°;③CT或MRI表现与临床相符合,且证实为单纯椎间盘突出症,无脱出或游离。

1.2.3 排除标准 ①既往有腰椎手术史,特别是术后硬膜纤维化;②局部麻醉禁忌证者;③穿刺部位及周围有软组织感染者;④纤维环外层已破裂,髓核脱出或游离者;⑤腰椎严重退变,关节突内聚,腰椎骨性狭窄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常规药物治疗。布洛芬缓释胶囊(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国药准字H19983137)0.3 g,每日2次口服。同时可使用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或对症支持治疗。

1.3.2 治疗组 予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针刺取穴:肾俞、白环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均为患侧。方法:每次取3~5个穴位,用泻法。选穴以常用穴为主,根据疼痛可加夹脊穴、阿是穴及循经取穴。操作方法:先在阿是穴中心针刺1针,再在其上下各刺1针,3针齐用,每针行提插捻转泻法。每日1次。康复训练的具体方法:①急性期采用仰卧位或侧卧位,做徒手操或哑铃操,每日2~3次;②取俯卧位,利用腹部作为支点,双腿伸直,双手放于两侧,双脚不动,努力将头部和腿部同时抬离床面,如飞燕状。每日30次。③恢复期采取慢步倒走,每次10 min,每日 3次。

1.3.3 疗程 2组均15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 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下肢活动能力和体征进行评分,将各个指标的得分累加后得到总分,其中40~50分为优,30~40分为良,20~30分为中,20分以下为差[2]。以优+良+中统计总有效率。

1.5 观察指标 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后疼痛缓解时间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应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3]。选用该表中的临床症状、临床检查和日常生活动作三大项目,共计29分,得分越高,功能改善越好。改善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治疗后疼痛缓解时间及恢复时间比较 治疗组100例,疼痛缓解时间(5.5 ±2.4)d,恢复时间(21.6 ±5.5)d;对照组100 例,疼痛缓解时间(7.6 ±3.0)d,恢复时间(29.8±6.7)d。治疗组治疗后疼痛缓解时间及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P<0.05)。

2.3 2组治疗后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组100例,治疗前腰椎功能得分(9.09±5.01)分,治疗后(23.46±4.72)分,改善指数 0.607 2 ±0.214 3;对照组100例,治疗前腰椎功能得分(8.46±5.23)分,治疗后(20.26 ±8.57)分,改善指数0.514 2 ±0.229 7。2 组治疗后腰椎功能得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P<0.05),且治疗组提高更明显(P<0.05),治疗组改善指数高于对照组(P <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4]。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腰痛、腰腿痛范畴,主要病因病机是肾气虚伤,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结于筋脉肌骨不散,加之伤劳过度,扭闪挫跌,复致筋脉受损瘀阻经络,不通为痛,故见腰痛如折,转摇不能,腰腿痠麻拘急,迁延难愈。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多倾向于手术。而国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大部分病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同样能取得较好疗效。由于腰椎间盘的特殊结构,一般药物很难有治疗作用。针刺疗法临床上应用的主要依据是中医基础理论,针刺具有通表里、贯上下、行气血、营阴阳的作用。针刺治病,直接作用于腧穴,通过经络的传导和反应,来调整人体的营养气血和脏腑功能,治愈疾病[5]。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属实证,针刺时可采用粗毫针快速进针,重手法捻转提插[6]。通过针刺的提插捻转,刺激组织感受器、神经末梢和神经干,加强了粗神经纤维(α、β、γ类)活动,减弱了细神经纤维(C类)活动,达到了镇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炎、软化瘢痕作用,使机体功能得以恢复[7-8]。康复训练治疗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刺激新陈代谢,增加肌肉的反应性和强度,纠正脊柱内在平衡与外在平衡的失调,提高腰椎的稳定性、灵活性和耐久性,加强背部肌肉锻炼,防止腰背部软组织损伤,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发生[9-10]。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2]杨占辉,孙建华,丁浩.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J].颈腰痛杂志,1999,20(1):20-21.

[3]余维豪,霍速.介绍一种腰椎功能评定方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5):214-215.

[4]顾艳明.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5):14-15.

[5]张丽梅,廖伯年.非手术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9例[J].河南中医,2011,31(3):255-256.

[6]卢惠芳.针灸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0):56-57.

[7]朱金柳.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1,3(22):81-82.

[8]张长富.循经点穴配合旋转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10):611-612.

[9]黄国付,张红星,刘丽华.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1):1038-1039.

[10]谢维兵.推拿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物的作用:附100例临床观察[J].颈腰痛杂志,2003,24(2):103-104.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康复训练腰椎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