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套扎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直肠息肉38例临床观察

2014-10-10毛文建

河北中医 2014年9期
关键词:肿瘤性补阳黏液

毛文建

(四川省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肛肠科,四川 成都 610051)

直肠息肉为临床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分为2种,一种是非肿瘤的,另一种为肿瘤性的。非肿瘤性的直肠息肉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形成肿瘤的,但肿瘤性的直肠息肉转变成癌症的可能性很大,并且癌症的形成与直肠息肉的大小有明显的关联[1]。研究表明,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为直肠息肉,故直肠息肉应受到高度的重视,应及时治疗,防止癌变[2]。直肠息肉临床上采用套扎法治疗,有明显的作用,但是在套扎法治疗后不采用一定的内科治疗,伤口愈合较慢并且容易出现不良反应。2010-03—2013-08,笔者应用套扎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直肠息肉38例,并与套扎法治疗直肠息肉38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76例均为我院肛肠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37~68岁,平均(43.6±2.8)岁;病程 2.3 ~4年,平均(2.2 ±1.3)年。对照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34~70岁,平均(45.6 ±3.8)岁;病程 1.7 ~3年,平均(3.2 ±1.3)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便鲜血,覆盖在粪便的表面,并且不与混合;在指检时,可触及柔软、光滑、活动的结节;在镜检下可见息肉为圆形,其表面为黏膜淡红色且有光泽[3]。

1.2.2 排除标准 严重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严重肝脏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严重腹痛、腹胀、恶心等腹部症状者;息肉恶变者;息肉基底>2 cm;息肉集簇存在范围较广者;妊娠期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套扎法治疗,不进行任何辅助治疗。套扎法主要步骤:术晨开塞露塞肛,排净大便,可不用麻醉或用腰俞穴麻醉。操作前戴上凃有石蜡油的手套,按压患者肛门,使括约肌得到松弛,先清除息肉周围的粪水及黏液,必要时调整患者体位,充分显露息肉,将息肉用套扎器套住,然后取出息肉。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补阳还五汤。在套扎法整个过程结束后,嘱患者服用补阳还五汤。药物组成:黄芪 30 g,当归尾 15 g,赤芍药 12 g,红花 12 g,桃仁10 g,川芎18 g,地龙 12 g。日 1剂,水煎取汁 30 mL,分早、中、晚3次服。

1.3.3 疗程 2组均14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疗效标准 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出血消失,黏液便及腹泻也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出血有所减少,黏液便及腹泻症状得到减轻;无效:治疗后患者出血没有显著的变化甚至病情加重,对黏液便及腹泻没有显著的效果[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出现出血 1例(2.63%),对照组出现出血 5 例(13.16%),穿孔 1 例(2.63%)。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直肠息肉是指直肠黏膜上任何可见的突起,有良性和恶性之分。直肠息肉的病因主要有饮食因素、遗传因素、炎症因素等。根据有关报道,绒毛状的直肠息肉有将近50%的恶变率,与直肠癌有着密切的关系,危害较大,在医学界也引起了高度重视,故需及时治疗[5]。套扎法是直肠息肉的主要治疗方法,并且治疗的效果比较显著,但是在采用套扎法治疗后,不采用任何内科治疗,对患者后期康复有限制及容易出现不良反应[6-7]。补阳还五汤方中重用黄芪益气,辅以当归、赤芍药、红花、桃仁、川芎活血化瘀,地龙通经活络。诸药合用,使气旺血行,行血止血,去络通。采用套扎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可使患者血流动力学得到明显改善,血小板的形成得到抑制,患者脉络通畅,气血流通,伤口愈合得到了促进,有利于操作后的康复[8-9]。

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套扎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直肠息肉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1]汪朝惠,王艳惠,杨凯成.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895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5):128-129.

[2]柳汝明,吴斌,唐尧.舒林酸治疗结直肠息肉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华西医学,2011,26(1):81-84.

[3]胡伯虎.大肠肛门病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l:1211.

[4]项平,保志军.大肠疾病诊断与治疗进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338.

[5]李书霖,李岩,刘慧.李延教授运用补阳还五汤治验举隅[J].中医药学报,2012,40(1):106-107.

[6]李健,杜炜,徐由锁.经内镜套扎治疗乙状结肠直肠息肉[J].中国内镜杂志,2001,7(4):78-80.

[7]蒙杏广.套扎法联合补阳还五汤对于直肠息肉的临床价值[J].中医临床研究,2013,5(9):77,78.

[8]Bafandeh Y,Daghestani D,Esmaili H,et al.Distribution of cancer and adenomatous polyps in the colorectum:study in an I-ranian population[J].Asian Pac J Cancer Prev,2006,7(1):65-68.

[9]刘俊娥,张继平.补阳还五汤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2,29(5):117-119.

猜你喜欢

肿瘤性补阳黏液
胆囊肿瘤性息肉病变的临床、影像学特征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脑部CT平扫图像直方图分析鉴别肿瘤性与非肿瘤性脑出血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Cif基因表达研究
黏液水肿性苔藓1例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梗塞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