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来周密笔记研究的回顾及展望

2014-09-29汤清国

文艺评论 2014年6期
关键词:周密旧事武林

汤清国

周密是宋末元初的著名词人、诗人、笔记大家,流传至今的笔记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浩然斋雅谈》、《澄怀录》、《志雅堂杂钞》、《云烟过眼录》、《浩然斋视听抄》、《浩然斋意抄》、《吟室霏谈》等十种,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可谓宋代笔记巨擘。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周密主要以词学闻名于世,在词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近百年来学界对周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诗词方面,在已经出版的中国文学史著作中,如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章培恒的《中国文学史新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宋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王水照的《宋代文学通论》(河南大学1997年版)、程千帆的《两宋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等,均将周密置于词学名家的视域下进行评述,而较少关注其笔记创作。这对创作了大量笔记的周密来讲,是不全面的。本文对学界近百年来周密笔记研究做一回顾,并对周密笔记的后续研究做一展望。

一、周密笔记研究的回顾

(一)周密笔记文本的整理与出版

近百年来,较早关注周密笔记的,当属夏承焘。他在《唐宋词人年谱·周草窗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所附“周密著述考”里对包括周密笔记在内的著述进行了详细的考辨,考定现存周密的笔记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云烟过眼录》、《志雅堂杂钞》、《浩然斋雅谈》、《浩然斋视听钞》、《浩然斋意抄》、《澄怀录》等九种。刘婷婷《周密著述补考》(《文学遗产》2006年第4期)在夏谱的基础上,经过检阅书目,仔细甄别,确定周密的著作为二十四种,其中现存笔记书目与夏谱相同。

《齐东野语》的较早整理本为1983年中华书局版张茂鹏点校本,后有1987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版朱菊如等人的校注本。张本重在字句的校勘,每条后面出详细的校勘记。朱本除了简明的校勘外,重在对文中的关键字词等进行详细注释。此两种版本均为全本整理,适合专业研究者使用。除此之外,还有普及本,如1998年北京燕山出版社版张黎阳的选译本,201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版黄益元的校点本,201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版王根林的校点本等。

《武林旧事》较早的出版本为一九八一年杭州西湖书社标点本,一九八四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又有“杭州掌故丛书”本,这两种版本均根据清代鲍廷博之《知不足斋丛书》本进行标点,然时有误点之处。①《武林旧事》的注释本主要有2001年山东友谊出版社版傅林祥的注释本、2007年中华书局版李小龙、赵锐的注释本和2011年浙江古籍出版社版钱之江的笺注本等。李小龙、赵锐的注释本除了对《武林旧事》中的关键字词进行详细注释外,还配有相关插图,每篇之后有相关评语,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癸辛杂识》较早的整理本为1998年中华书局版吴企明的点校本,此本以《学津讨源》本为底本,参校了《稗海》本、《津逮秘书》本、冯梦祯写校本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等,对底本错误的文字进行了仔细校改,并附有详细的校勘记,为当前较为实用之本。《癸辛杂识》又有201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版王根林校点本。

《浩然斋雅谈》目前有两种整理本,一是2000年辽宁教育出版社版邓子勉点校本,二是2010年中华书局版孔凡礼点校本。此两种版本均以武英殿聚珍版为底本,而校以他本,文后附有详细的校勘记,均切合实用。

《澄怀录》、《志雅堂杂钞》、《云烟过眼录》有2000年辽宁教育出版社版邓子勉点校本,均为首次整理出版。荷兰LeidenB rill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美国学者AnkeneyW eitz的《Zhou M i’s Reco rd o f C louds and M ist Passing Be fo re One’s Eyes》的第二章对《云烟过眼录》进行了详细注释,也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周密另有笔记《浩然斋视听钞》、《浩然斋意抄》、《吟室霏谈》三种。前两种收录于明代陶宗仪之《说郛》中,后一种为清末抄本,现存浙江省图书馆,此三种笔记尚无整理本问世。

目前,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所正在编撰《全宋笔记》,预计收录宋代笔记五百余种,将在2015年完成全部整理工作。整理出齐后,它将连同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编纂整理的《全宋诗》、《全宋文》、《全宋词》,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宋代研究资料库。《全宋笔记》收录了现存周密的全部笔记,届时,周密笔记的全貌将呈现于读者面前。

(二)周密笔记的综合研究

目前学界对于周密笔记的研究,可大致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周密笔记的专书研究。美国学者Ankeney w eitz的《Zhou m i's record o f c louds and m ist passing be fo re one's eyes:An Anno ta ted Trans la tion》是第一部关于周密笔记专书研究的学术著作。该书从艺术史学的角度研究《云烟过眼录》,分为三章:第一章为“Art co llection in early yuan china”(中国元代初期的书画器物收藏活动);第二章为“Trans lation”(对《云烟过眼录》正文的翻译及注释);第三章为“Apped ices”(附录),包括“Index o f a rtw o rks in the Reco rd”(《云烟过眼录》中所记载的艺术品的索引)、“Cata logue o f extant a rtw o rks”(现存艺术品的目录)、“Prices cited fo r a rtw orks in the ea rly Yuan soures”(元代初期文献中所引用的艺术品的价格)、“Ca tego ries o f ob jec ts in the Reco rd”(《云烟过眼录》中记载的物品的目录)、“Chinese text o f the Reco rd”(《云烟过眼录》的中文正文)、“Handw ritten sym bo ls in the text o f the Reco rd”(《云烟过眼录》中的手写符号)②等六个方面,为周密笔记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眼界,是一部关于中国艺术文献研究的重要著作,值得国内研究者借鉴和学习。

刘孔伏的《〈武林旧事〉西湖书社本〈出版说明〉辨正》对西湖书社在1981年出版的《武林旧事》中的误点之处进行了辩正。郑继猛的学位论文《宋代都市笔记研究》的第七章将周密笔记《武林旧事》归入到“都市笔记”,重点分析了《武林旧事》的记事方法,概括为“详略得当的剪裁、插叙、诗文互证等艺术手法和典雅的表现风格等。③操瑞文的《〈武林旧事〉版本流传及其特点考述》(《文艺评论》2013年第4期)详细考证了周密笔记《武林旧事》的版本流传情况。王庆珍的《〈武林旧事〉非“地理类”论》通过对《武林旧事》的内容分析,认为周密的笔记《武林旧事》不是对风土人情的客观记述,而是在字里行间流露了他的故国情思和兴亡之感,因此绝不能简单地将《武林旧事》作为地理资料。④肖素娟《周密〈武林旧事〉研究》(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和方勇《周密〈齐东野语〉研究》(2011年广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两篇学位论文都主要从周密笔记的题材分类和文学性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后者同时也探讨了周密笔记《齐东野语》中的考据思想、撰述视角和书中所反映出的政治思想及影响等。

夏晓东的《〈齐东野语〉中〈数奇〉篇对“数”字的考辨》分析了周密笔记《齐东野语》的“数奇”条对“数”的考辨,认为周密“不但认识到偶对中词性相对与字音义的关系,而且把它具体应用于字词音义的考释中”,“这种考释字词的方法无疑是较为高明的,并具有实用价值。”⑤邓鸥英的《〈齐东野语〉札记》(《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2期)通过对照不同版本,考释了书中“轻锐”、“籍”等词语,

詹杭伦的《周密〈癸辛杂识〉“方回”条考辨》,对周密笔记《癸辛杂识》中“乙亥上书”、“率郡降元”、“仇远作寿诗与方回结怨”、“遍括富室金银”、“结怨乡里”等涉及方回的记载进行了详细的考辩,认为周密贬低方回的原因有二:一是二人道不同,故不相为谋;二是周密为贾似道讼冤。⑥王书才的《宋元文学家方回与周密交恶真相之考述》也探究了方回和周密二人交恶的缘由,认为二人交恶的主要原因,缘于学术派别之争、史评观点歧异和方回自身喜好张扬招摇的品行等。⑦刘家钰的《〈癸辛杂识〉与〈元史〉之“叶李”小考》(《学术研究》1991年第6期)经过详细考辨,认为《癸辛杂识》中的叶李和《元史》中的叶李为同一人。陈明洁的《〈癸辛杂识〉人名标校辨证》(《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7年第3期)对周密笔记《癸辛杂识》中的二十八处人名进行了详细的考辨。赵海明的《宋代社会生活管窥——读周密〈癸辛杂识〉》(《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8期)从“安逸的生活与争讼”、“情爱及性”、“信仰与巫术”等方面论述了周密笔记《癸辛杂识》的文化价值。

二是周密笔记的文化研究。张静的《周密研究》是学界第一部对周密进行全面研究的专著。该书第六章“周密笔记考述”和第七章“周密笔记的文献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专门论述周密的笔记,将周密的笔记分为历史性史料与文化性史料两大类,并分别考述了两类的内容,依次探讨了周密笔记的文化背景、文化价值以及文献价值,并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爬梳剔抉,结合实证,分别从众大史实、人物、民俗、艺术和文学五大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发,然后再分别从征引、校勘与辑佚三个角度论述周密笔记对后世的影响,填补了学界研究的空白,具有开创意义。⑧曾美月的学位论文《宋代笔记音乐文献史料价值研究》从音乐文献学的角度关照周密的笔记。该论文第三章“宋代笔记中的音乐叙事文献撰述”,以周密的7种笔记为例,分析论述了周密笔记中音乐文献的撰述特点,高度评价了周密笔记中音乐文献的价值,认为“周密笔记中的音乐文献在史料来源、史料价值、史料内容所涉及的领域等方面,都在宋代笔记音乐文献中具有代表性。”⑨

周密生活于宋末元初的特殊时期,经历了亡国之痛,遗民情怀在其笔记中有着充分的体现和流露。刘婷婷的《周密笔记的遗民情怀与史料价值》认为,遗民情怀渗透在周密笔记的内容和文字的各个方面,在内容上表现出“怀旧”、反思、控诉的主题。并指出,周密在写作笔记时强调“得其实”与“直书”,文字中流露出浓郁的盛衰之感和追念之怀,具有极大的史料价值。论文同时还认为周密的笔记词华瞻雅,简约生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⑩

周密出生在书香门第,有着良好的文化素养,他的笔记创作与其文化生活联系密切。通过笔记来探讨以周密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也是周密笔记研究中的关注点。程悦的学位论文《从周密笔记看南宋士大夫的文化生活和心态》(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探讨周密笔记中所反映出来的南宋士大夫的文化生活和心态,并分析了各种文化和心态在周密笔记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周密个人的文化思想和心态。操瑞文的《论周密词与其笔记的内在关联》分析了周密的词与笔记之间的关系,认为周密的笔记与词作有着基本相同的创作兴趣,宋人笔记的杂、散、实录等叙述特点影响了周密词作的风格特征,周密在词的创作中也融入了笔记小品文,使得他的词作有着浓厚的笔记小品文的趣味,而周密的笔记与词作之间存在着的这些内在联系使得他的词作别具风貌。(11)

三是周密笔记的语言学研究。周密的笔记中含有大量的民俗词语,是研究当时语词演变的重要文本。杨观的《周密笔记词汇研究》(巴蜀书社2011年版)主要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周密笔记中的名物词、俗语词分门别类细致考察,描写了周密笔记中百科词语的基本概貌,并根据语汇间的个体差异对四百余条词语作了个案分析,全面描写了其分布状况,历时考察其源流演变。该书还分析了周密笔记词汇与辞书编撰的关系,论述了周密笔记词语研究在辞书编撰中的地位和作用。除了此书外,杨观另有《周密笔记民俗词语考源五例》(《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和《中华点校本〈齐东野语〉异文匡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3年第3期)等论文,也是从文字学角度考察周密笔记,对今后周密笔记文本的校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原所贤的《周密笔记杂著中的性科学史料考释》(《中国性科学》2009年第7期)分析了周密笔记的医学价值。张红梅的《周密笔记日常器用类名物词杂释》(《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则以《汉语大词典》为参照,对周密笔记中的部分器用类名物词进行了考察。

二、周密笔记研究的展望

杨观的《周密笔记词汇研究》、Ankeney weitz 的 《Zhou m i’s reco rd o f c louds and m ist passing be fo re one’s eyes:An Anno ta ted Trans la tion》和刘静的《周密研究》三部论著的出版,标志着周密的笔记开始受到学界的重视。虽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和词学研究相比,还显得较为薄弱,此外,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需要进一步拓展。笔者以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深入研究。

(一)周密笔记文本的整理和笺注。周密的《浩然斋视听抄》、《浩然斋意抄》和《吟室霏谈》三种笔记尚无系统的整理本,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所要加快《全宋笔记》整理工作进度,及早出版周密的全部笔记整理本。此外,目前出版的周密笔记整理本中,只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和《云烟过眼录》有注释本,且《云烟过眼录》为国外学者注释,其他笔记尚无注释本。周密笔记中有大量的典章制度、人物故实、民俗风情、方言俗语等,对于普通读者来讲,要完全弄清文意,实属困难。因此,除了对周密笔记文本进行整理外,还需要组织专业研究者进行笺注,解释字词,疏通文意,为周密笔记的深入研究提供可靠的读本。

(二)周密笔记的文化研究。笔记不同于传统的诗文词,而是随笔记录,不拘形式,文笔自由。“以内容论,主要在于‘杂’:不拘类别,有闻即录;以形式论,主要在于‘散’:长长短短,记叙随宜。”(12)笔记是社会文化的典型反映。周密生活在宋末元初的特殊历史时期,高度发达的社会文化深深地影响到其笔记创作。虽然已有研究者从文化的角度对周密的笔记进行了探讨,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需要进一步拓展。可以从笔记的史学性与文学性、笔记创作与诗词创作之关系、笔记与都市文化、笔记与士人生活和心态、笔记与民俗风情等方面,多层次、多维度地挖掘周密笔记的文化价值。

(三)周密与同时代笔记作家的比较研究。中国古代笔记“发轫于先秦,产生于两汉,兴起于六朝,畅行于唐宋。”(13)特别是在宋代,笔记的体裁、题材、内容等都已基本定型。两宋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度发达时期,笔记的创作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作家众多,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将周密与宋代其他作家,特别是与同时代的其他笔记作家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他们笔记创作的异同点及对后世的影响,对于了解当时士人们的文化生活,特别是南宋遗民的文化生活和心态,以及中国的笔记文学发展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①刘孔伏《〈武林旧事〉西湖书社本〈出版说明〉辩证》,《许昌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第3期。

②AnkeneyWeitz《Zhou Mi’s Record of Cloudsand Mist Passing Before One’s Eyes:An Annotated Translation》,Leiden Brill,2002年版,目录。

③郑继猛《宋代都市笔记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第2页。

④王庆珍《〈武林旧事〉非“地理类”论》,《学术交流》,2012年第2期。

⑤夏晓东《〈齐东野语〉中〈数奇〉篇对“数”字的考辨》,《怀化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

⑥詹杭伦《周密〈癸辛杂识〉“方回”条考辨》,《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6期。

⑦王书才《宋元文学家方回与周密交恶真相之考述》,《鄂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7期。

⑧张静《周密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3页。

⑨曾美月《宋代笔记音乐文献史料价值研究》,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第89页。

⑩刘婷婷《周密笔记的遗民情怀与史料价值》,《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11)操瑞文《论周密词与其笔记的内在关联》,《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12)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述》,北京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

(13)郑宪春《中国笔记文史》,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猜你喜欢

周密旧事武林
农耕旧事十二韵
当闺蜜变成姑嫂
城郊旧事
城南旧事
照应周密,行文流畅
夏天的风秋天的雾
叮铃铃,叮铃铃
梅花绽放 满园春香
秦地旧事
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