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超声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

2014-08-03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4期
关键词:淋巴结炎髓质纵径

曾 敏

(张家界人民医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小儿腹痛疾病,为肠道炎症或呼吸道感染后引起的结肠区、回肠区肠系膜淋巴结炎症,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发热、呕吐,部分患者可见便秘、腹泻等整症状,且腹痛多以右下居多,性质不固定,伴痉挛性疼痛、隐痛等不典型表现,该病急性期应与肠套叠、急性阑尾炎等急腹症鉴别诊断[1-2]。我院在疑似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中,采用了高频彩超技术,检出率高达100%,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接收的疑似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218例,男患儿117例,女患儿101例;年龄为1~10岁,平均年龄为(6.5±3.0)岁。所有患儿经临床与超声检查后均排除肠套叠、急性阑尾炎疾病且经临床治疗后证实。另选来我院接受正常体检且无任何身体不适症状的35例儿童(1~10岁)为对照组。

1.2 方法:所有患儿均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探头频率为5~10 MHz,患儿取仰卧位,行全腹多切面扫查,采用横切、纵切与斜切三种形式,期间参照患儿实际病情决定是否加压,仔细观察病灶大小、形态、分布、内部回声、彩色血流以及纵横比等情况,测定淋巴结RI,并针对右下腹区与脐周肠系膜淋巴结相关数值做好记录,可对患儿腹痛部位重点扫查。期间将正常组与患病组的淋巴结图像采集于工作站中,对比分析两组淋巴结声像差异与患病组治疗前后的淋巴结差异,且患病组于观察过程中仔细查看有无阑尾肿大、肠管套叠或扩张以及肠间隙积液等,以排除肠套叠、阑尾炎等疾病。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照组:该组肠系膜淋巴结为椭圆形(偏长),表面较为光滑,包膜清晰,内部结构为周边皮质且见分布均匀的回声区,中央髓质可见狭窄强回声,门部中央见小凹陷分布于中央或偏向一侧。经彩超检查后可见条、点状蓝、红色血流信号,均经淋巴门部进入,且淋巴结内的血流信号沿髓质行走。单个部位可见淋巴结<3个,较大的沿髓质至皮质可见条状血流信号,横径最大为(0.37±0.13)cm,纵径为(1.0±0.23)cm,纵横比为2.5±0.2,动脉RI为0.64±0.05。

2.2 患病组:218例患儿经左上腹部、右上腹部与脐周等部位检查后可见椭圆形低回声结节,边界较为光滑,内部见分布均匀的回声区,结节大小不一,纵横比均>2,走向为沿肠系膜团样、“串珠样”排列,数量较多但不融合,密集分布于脐周与右下腹回盲部。大部分淋巴结内皮髓质均匀扩大或伴皮质变窄,皮质可见均匀低回声,淋巴结门居中,少部分髓质呈低回声或无回声。患儿处于急性期时,单个部位可见淋巴结数量>4个,淋巴结体积扩大且较为饱满,横径达(0.94±0.27)cm,纵径可达(2.1±0.37)cm,纵横比为2.1±0.13。彩色血流信号丰富,有分支状血流信号自淋巴结门进入,肿大的淋巴结内动脉血流RI经测定后为0.58±0.05,液性暗区见于肠间隙。该组与对照组的淋巴结横径、纵径、纵横比以及血流RI比较差异显著(P<0.05)。

2.3 患儿经治疗后,彩超复查结果显示,血流信号减少、血流RI值增高且回声增强。患儿治疗7d后高频彩超结果显示肠系膜淋巴结最大纵径为(1.53±0.34)cm,横径为(0.50±0.21)cm,纵横比为2.7±0.2,RI为0.67±0.02,少部分恢复至正常。患儿治疗前后的淋巴结纵径、横径、纵横比以及RI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中,淋巴结长、横径明显短于治疗前,纵横比增大与RI增高均较明显,治疗2周后患儿彩超复查结果显示基本正常。具体见表1。

表1 患病组与对照组淋巴结横径、纵径、纵横比以及血流RI比较(cm)

3 讨 论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属病毒感染类疾病,一般而言,于7岁以下的儿童为多见,且多发于冬春季节。由于小儿的淋巴系统发育尚不完全,故而其屏障作用较差,胃肠道、呼吸道病毒与细菌感染便常常会累及肠系膜,造成淋巴结肿大[3]。患儿小肠内容物会还受到回盲瓣作用的影响,当其回肠末端停留时,加大了肠内病毒与细菌在该处吸收的概率,从而加大了进入回盲部淋巴结的风险,造成肠系膜淋巴结炎,故而重点扫查部位为脐周与右下腹部。

患儿行血液化验时的结果显示,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病理表现为水肿、淋巴结增生、充血等,超声可在脐周与右下腹回盲区见肿大的淋巴结,且结节大小不一,为团样或“串珠样”排列,大部分淋巴结纵横比>2,有中央高回声髓质区,此时应考虑淋巴结有炎性反应的可能;另有部分表现为椭圆形低回声结节,血流信号丰富,无淋巴结回声或极低回声,阻力为中等偏低,此时考虑为急性期淋巴结充血、水肿。肿大的淋巴结大小改变:纵径变化不及横径,可见明显增厚的髓质,或与髓质内髓窦、髓索的滤过功能有关[4]。

此外,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在诊断过程中还应与肠套叠、急性阑尾炎鉴别诊断,小儿若为肠套叠,其主要体征与症状表现为呕吐、阵痛、腹部包块与果酱样便,若症状不典型可行彩超检查,若见套筒征、同心圆征则考虑为肠套叠,包块于右侧或右下腹部可见,套叠近端见扩张血管;急性阑尾炎患儿伴脐周痛、上腹痛、阵发性加剧且向右下腹转移,同时伴发热、呕吐,最为可靠的体征则是肌紧张、右下腹压痛,经血液化验后可见白细胞显著增多,声像表现为:阑尾明显肿胀,纵切面为盲端管状结构,中央弱回声或无回声可作为阑尾腔积液、积脓征象,且横切面可见同心圆结构,且急性阑尾炎患儿很少见合并淋巴结肿大发生,即使有也为散状、孤立的分布[5]。

综上所述,小儿由于腹壁薄,肠系膜淋巴结位置表浅,故而诊断中应采用高频彩超进行诊断,以使其肠系膜淋巴结与肿大淋巴结的内部结构、血流情况清晰下显示,且患儿于高频超声诊断下可见典型的声像表现,故而认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采用高频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曹燕,高健.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2,15(19):3312-3313.

[2] 徐玉春,李树芳,丛阿妮,等.彩超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意义[J].上海医学影像,2013,22(1):512-513.

[3] 景艳,刘晓俊.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9,23(2):354-356.

[4] 李灿霞,李丽.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10,8(5):291-293.

[5] 向莉.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2,23(11):613-615.

猜你喜欢

淋巴结炎髓质纵径
更正
核桃新品种
——辽异1号
增强CT评估肾积水患者肾功能受损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肠系膜淋巴结炎”要治吗
血氧水平依赖MRI纵向监测亲体肾移植术后保留肾与移植肾血氧水平改变
‘富士’和‘国光’苹果果实发育过程中生理指标初步研究
时间-空间标记反转脉冲技术在肾脏皮髓质分离中的应用及时间参数优化
基于Logistic模型的澳洲坚果果实生长发育研究
前瞻性人体移植肾急性排斥BOLD与DWI早期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