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外科临床路径联合指导老师带教法的效果观察*

2014-07-31徐忆青杨青敏蒋慧萍

天津护理 2014年2期
关键词:教法普外科指导老师

徐忆青 杨青敏 蒋慧萍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上海 200240)

临床路径式带教方法规范了临床护理带教流程,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较传统带教法能充分发挥优势、弥补缺陷,有效提高护理临床带教质量[1],避免传统教学中随意教学和重复教学[2]。但由于种种原因整体护理的实施在我国陷入了困境,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临床路径实施的成功率[3],同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我院普外科采用临床路径联合指导老师带教法指导护生实习,效果好于单纯临床路径带教法,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实习的120名护理实习生(来自3所不同大中专院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名,两组实习生年龄均在17~24岁之间。两组实习生在学历、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制定临床带教路径表 在实习大纲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我科的特点,由护士长组织带教老师、主管医生及其他医技人员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广泛查阅资料,征求专家意见,制订流程,设计普外科临床带教路径表,带教老师按照临床带教路径表的要求对护生进行临床带教、考核。临床路径表主要由教学时间、教学内容、预期目标、效果评价4部分组成,见表2。

表2 普外科临床路径表

续表

1.2.2 带教和指导老师的组成 科室成立带教小组,由18位带教老师组成,带教老师均为大专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与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科室选出3名指导老师,要求本科或以上学历,取得护师及以上职称(取得护师职称5年以上),具有多年的临床带教经验。观察组每批实习生轮岗到普外科由1名指导老师负责,3名老师以两月实习期轮流循环接待管理,不参与直接带教。

1.2.3 具体实施 对照组按照临床路径表跟随带教老师进行科室实习,观察组入科室即指定1名指导老师,指导老师随时关心带教老师和护生的教学和生活动态,每2周与护生书面总结反馈1次,及时将护生实习中的问题反馈给带教老师。护生在实习期间所有关于工作、生活方面的问题都可请教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定时检查实习进展与成绩,具体实习过程安排同对照组。护生实习8周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和操作、护理文件书写3部分,并同时无记名填写带教方法评价调查表;两组护生实习结束后,带教老师无记名填写带教方法评价调查表。

1.2.4 带教方法评价 护生带教方法评价调查表根据护生的实习目标设计而成,内容包括:是否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是否有利帮助理解和记忆;是否有利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拓宽知识面;培养人际沟通能力;归属感;减少学习负担等。实习结束后由护生填写,此调查表重测信度为0.89,Cronbach信度α系数为0.83,结构效度经Bartlett检验χ2=179.69(P<0.001),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带教老师带教方法评价调查表根据是否更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设计而成,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全面;临床是否可行;有无临床引导作用;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是否减轻工作量,有利日常工作;能否提高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有利师生沟通等。由18位带教老师填写,此调查表的重测信度为0.90,Cronbach信度α系数为0.82,结构效度经Bartlett检验χ2=196.23(P<0.001),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1.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定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考核成绩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护生对带教方法的评价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带教老师对两种带教方法的评价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确切概率法,检验水准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理论、操作和护理文件书写考试成绩比较 观察组实习生理论、操作和护理文件书写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生理论、操作和护理书写考试成绩比较

2.2 护生对两种带教方法的评价 在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帮助理解和记忆,有利培养人际沟通能力,有利归属感,有利减少学习负担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生对带教方法比较

2.3 带教老师对两种带教方法的评价 观察组在有临床引导作用,有利师生沟通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P<0.05),见表5。

表5 带教老师对两种带教方法比较

3 讨论

3.1 提高护理带教质量 由于在临床路径式带教方法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变异[4],护生学习态度、学习思维、学习能力方面存在个体差异,而临床路径教学法难以完全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等方面考虑进行分层施教,有一定的局限性。指导老师能较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知识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变异因素。临床路径可以让护生明确临床实习内容、目标和考核方式,而指导老师不仅在学习上指导帮助护生,关注同学实习进程和存在的缺陷,在护生与带教老师之间起到“桥梁”作用,督促护生按时完成实习目标,并将护生的意见反馈给带教老师,以便带教老师调整和改进工作方式,同时对护生的生活及心理上给予关注,体现了“人性化”的实习管理,护生在受教的同时,对学习有了更多的动力和信心。研究结果显示临床路径联合指导老师带教法的护生在理论、操作和护理书写成绩上都明显高于临床路径法的护生(P<0.05)。

3.2 加强了师生的沟通 指导老师每两星期召集当时在科室实习的学生开会,可加强护生间的交流,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护生可以将实习过程中的困难和不解及对带教老师的建议随时反映给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带教老师,共同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融洽师生、护生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显示实习护生认为临床路径联合指导老师带教法更有利培养人际沟通能力,有利归属感(P<0.05),而带教老师认为临床路径联合指导老师带教法更有利师生沟通(P<0.05)。

3.3 个体化带教的提升 临床路径教学法存在“填鸭式”局限性[5],带教老师易生搬硬套,忽视了护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指导老师可以及时发现护生的差异,掌握他们的优缺点,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实现带教的个体化。本研究显示临床路径联合指导老师带教法更有临床引导作用(P<0.05),能提高老师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帮助同学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减轻学习负担(P<0.05)。

〔1〕李金林,刘静梅,张晓兰.临床路径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1):83-84.

〔2〕王好,王晓冰,梁泳怡,等.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建立与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0):1847-1849.

〔3〕叶艳华,邓巍.临床路径带教方法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3):81-83.

〔4〕张书华,姜小鹰,邱小雪.临床路径在肾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9,7(6):1583-1584.

〔5〕王静,杨红梅,梁瑛琳.基于问题式学习法在骨科临床路径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0,5(13):91-92.

猜你喜欢

教法普外科指导老师
对韩日两国汉语教学中近义词的教法——以“常常”“往往”为例
实战视角下擒敌拳教学教法路径研究
就差半分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浅谈普外科中引流管的医学临床应用
Seminar教学法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无陪护护理在普外科病区的应用体会
羽毛球正手击高球教法五步曲
Me
W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