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越时空桎梏的至情女子杜丽娘

2014-07-14郭子君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名作欣赏杂志社太原030001

名作欣赏 2014年33期
关键词:柳梦梅封建礼教杜丽娘

⊙郭子君[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名作欣赏杂志社,太原030001]

超越时空桎梏的至情女子杜丽娘

⊙郭子君[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名作欣赏杂志社,太原030001]

杜丽娘是我国古典戏剧《牡丹亭》的女主角,是继崔莺莺之后的最动人的女性形象之一。她本是一位淑静温顺的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但能够突破自己的心理防线,逾越家庭与社会的层层障碍,勇敢地迈过贞节关、鬼门关和朝廷的金门槛,成为勇于决裂、敢于献身的深情女郎。作为反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爱情的艺术典型,几百年来,始终保持着不竭的艺术魅力,历来备受人们关注。

杜丽娘至情女子《牡丹亭》

杜丽娘是我国古典戏剧《牡丹亭》的女主角,是继崔莺莺之后的最动人的女性形象之一。作为反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爱情的艺术典型,几百年来,始终保持着不竭的艺术魅力。她的出现包含着很深刻的社会和历史内容,历来备受人们关注。

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出《言怀》中说柳梦梅作了一个梦:“梦到一园,梅花树下,立着个美人,不长不短,如送如迎。说道:‘柳生,柳生,遇俺方有姻缘之分,发迹之期。’”第十出《惊梦》中,杜丽娘梦到一个男子手执柳枝求作诗一首,并表达爱意,后二人共成云雨之事。这一前一后,二人都做了一个梦,相互呼应,由此可以说二人的姻缘仿佛是命中注定的,但这“命”却是由时代、社会、个人等各种要素共同织成的。

身为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杜丽娘才貌端研,聪慧过人,孝顺父母,尊敬老师,但在这样一位淑静温顺的娇小姐身上,却也显示着她酷爱自由与反叛束缚的精神。这种精神首先体现在她个人情欲的觉醒上。

在《闺塾》中,杜丽娘因学习《关雎》而萌发了对爱情的渴望。在《惊梦》中,杜丽娘发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吾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她发现自己的美貌,感慨青春逝去,无人怜惜。继而,在《寻梦》中发出“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的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呼声,由此,便开始了主动追逐爱情的历程。

杜丽娘是在梦中与柳梦梅相遇的,自此以后便对柳梦梅产生了爱慕之情。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除了严厉顽固的父亲杜宝和酸腐的老塾师陈最良以外,她不可能再接触到别的男性。所以,她与柳的相遇只能出现在非现实的梦中。杜丽娘的生活环境也是令人压抑的,在衙门里生活了三年,竟然不知道有个后花园,《惊梦》使她发出了青春易逝的感慨,《寻梦》是她主动追求爱情的开始,她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自己的理想,于是她就用一种虚幻的方式去实践,在梦中释放了她对爱情渴求的欲望,梦中与一男子欢会,此后因思念过度一病而亡。又与之发生了人鬼恋情,这在《魂游》《幽媾》《冥誓》等出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在虚幻中实现了渴望已久的爱情,并发誓要与柳梦梅在一起。

在《惊梦》一出中她梦到柳梦梅,二人一见面,柳梦梅就表现出对杜丽娘的爱慕之情,对杜丽娘说:“小姐,咱爱杀你哩。”之后二人就确定了恋爱关系,杜柳的相遇只能出现在非现实的梦中,且她对柳的情感追求注定也是为现实所不允许的。在传统的中国社会现实中,贞节观念是套在女性脖子上的一副沉重的精神枷锁。但杜却将对个人情欲的追求作为自己最大的人生追求。“吾今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怎得蟾宫之客?”意在表明这是一种“‘因春感情’‘春情难遣’引发的‘怀人幽怨’,她企盼的是‘密约偷期’,与梦中的男子幽会”,并且是“慕色而亡”,于是二人最终成就了美好姻缘。因此,在杜丽娘内心里就有一种男才女貌、才子佳人式的爱情观,并在之后的《急难》一出中表现出了“夫荣妻贵”的思想,这就是杜丽娘心中一直期盼的爱情,也正是她一直想要实现的生活。从其中,我们可以得见个性自由最初出现时,是以对个人情欲的追求作为表现形式的。

杜丽娘不顾父母的反对与阻挠,为了爱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最终还是未能彻底地摆脱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约束。传统礼教对其的束缚至少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从杜丽娘个人来看,她自身个性与其性格是导致这种爱情存在矛盾与冲突的重要因素。因为杜丽娘身为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从小就生活在封建礼教且严厉管教的环境里,所以就形成了一种孝顺淑静、温柔驯顺的个性;同时,女性内倾型的性格特点,使她更注重内心的情感变化,而轻视客观理性的分析,容易产生怕羞、怯弱、依附的心理。《幽媾》中丽娘说,“妾千金之躯,一旦付与郎矣,勿负奴心。”《冥誓》中云:“请媒相聘”“怕聘则为妻奔为妾。”可见封建礼教的约束是无处不在的。这样的性格预示了杜丽娘日后会向封建势力妥协让步,标志着其爱情的反抗的不彻底性。还有她始终囿于夫荣妻贵的思想观念,最终还是必须让高中状元的柳梦梅得到父亲的认可,且通过皇帝的赐婚来让他们的婚姻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是,对于杜丽娘来说,爱情是生命存活所必须的,是作为一个人有权利追求的,因此,她还是勇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执着地追求爱情。

其次,家庭教育也对杜丽娘的爱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杜丽娘的父亲杜宝是南安太守,是唐朝杜子美之后,兵乱时作淮扬安抚使,平乱后作平章一职,相当于宰相;母亲甄氏,是魏朝甄皇后嫡派,贤良淑德,对女儿的管教以封建伦理纲常为主,女工、诗书等,各方面都要求甚严。《闺塾》一出中说:“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漱、栉、笄,问安于父母。日出之后,各供其事”,“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这就注定了她从出生就要受到封建社会一系列规矩的约束,不能稍有越礼出格,否则就要受到责备。杜宝作为父亲,对女儿也是关心的,要求女儿多读诗书,为女儿“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但是,严厉顽固、严守封建纲常的父亲却从来都没有真正地关心过女儿的身心发展和情感变化,一旦涉及到官场事物,就立即以国事为重,《诘病》中:“俺为官公事有期程。夫人,好看惜女儿身命,少不的人向秋风病骨轻”,把女儿的病都抛在了脑后。而母亲也只是在生活上关心女儿,从来没有在心灵上与女儿沟通过,反而以封建对女子的教育道化来约束女儿的身心。老塾师陈最良,是陈腐迂阔的封建教化的代表,他活了一辈子,从来就不晓得伤什么春,动什么情,把歌咏男女爱情的《关雎》讲成是歌咏后妃之德,他的缺情寡感是社会和时代的悲剧,他反常的心态与扭曲的人格令人可悲。杜丽娘在这样一种看似有爱、实则无爱的环境下生活,给其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她的情欲受到了抑制,所以在感春之时,遇到柳梦梅便一见钟情,从此开始了追求爱情的历程。

汤显祖笔下关于杜丽娘的爱情所表现出的这种矛盾性与冲突性,与其所处的时代是息息相关的。

明代社会的晚期城市经济比较发达,对人们的思想控制相对比较松弛,于是对“情”“性”的谈论盛行一时,其相关的文学作品也随之出现了不少。如,歌颂婚恋自主、张扬男女平等的作品在“三言”“二拍”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脍炙人口。“三言”中的男女爱恋之情包蕴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如《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的秦重,一见到“花魁娘子”莘瑶琴就对其产生了好感,但莘瑶琴并没有对他“一见钟情”,而是经过了一个了解的过程,才主动表示要嫁给他,但这时的秦重并没有立即应允,而是心存疑虑,直到莘瑶琴发出“布衣蔬食,死而无怨”的坚定誓言时,两心才真正相通。这些作品所表现出的这种婚恋自主的精神,既突破了门当户对、父母包办的陋习,也突破了“一见钟情”、人欲本能的冲动,打上了新时代的印记。

同时,杜丽娘所追求的这份爱情受其时代的束缚,有一定的局限性,是被当时社会所不接受的。汤显祖对于这样的社会状况也无能为力,想不出解决的办法。因此,他最终还是囿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之中,《牡丹亭》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传统轨道,用科举得第,皇帝明断来让有情人终成眷属,时代是作者无法逾越的鸿沟,作者只能用这种浪漫的方式加以反抗。由此可见,纵欲是不被社会认可的,最后只能再回到传统中去。回生后的杜丽娘就表现出了对封建礼教妥协的一面,如在《婚走》一出中说道:“秀才可记的古书云:‘必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秀才,比前不同。前夕鬼也,今日人也。鬼可虚情,人须实礼。’”《如杭》中:“盼今朝得傍你蟾宫客,你和俺倍精神金阶对策。”这些都是对于才子佳人,夫荣妻贵思想的沿袭,这说明在杜丽娘的内心深处,封建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

《牡丹亭》就是汤显祖“至情”的最完美的演绎,杜丽娘就是至情的化身,表明至情甚至可以超越生死。总之,杜丽娘在梦想、混游的境界里,终于摆脱了种种封建礼教的束缚,改变了一个大家闺秀的软弱性格,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她的追求是自我意识的觉醒,洋溢着叛逆的勇气,带有独立自主的人格精神。丽娘由爱而死、死而再生的爱情追求让人心悸,她对爱情执着追求的艰险历程绽放着肯定人欲、张扬个性的自由的思想火花。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今天的社会已经是一个文明开放的时代,一个个性解放、讲究自由民主平等的时代,再来读《牡丹亭》,再来看杜丽娘,已经不会像商小玲、冯小青、俞二娘那样自哀身世,恸伤而死。但是,这样一个个人情欲与社会伦理之间的矛盾在今天仍然是存在的。二者之间的矛盾是永恒的矛盾。因此,我们重新来看杜柳之恋是非常有意义的。

[1]汤显祖.牡丹亭[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

[2]汤显祖.牡丹亭题词[M].牡丹亭[M].太原:三晋出版社,2008.

[3]汤显祖著,翁敏华,尤华评点.牡丹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汤显祖.汤显祖集·耳伯麻姑游诗序[M].北京:中华书局,1962.

[6]汤显祖.汤显祖集·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2.

作者:郭子君,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名作欣赏杂志社下旬刊编辑。

编辑:水涓E-mail:shuijuanby@sina.com

猜你喜欢

柳梦梅封建礼教杜丽娘
《牡丹亭》梦境对杜丽娘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解读
《牡丹亭》之柳梦梅人物分析
《惊梦》的情与爱
汤显祖的岭南经历对柳梦梅形象创作的影响
异域风光恰如故,一销魂处一篇诗
异域风光恰如故,一销魂处一篇诗
《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孤鸿自舞自沉醉
《西厢记》和《牡丹亭》之爱情比较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