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不安分而又执着的侠豪
——论《你在高原》中宁伽的人物形象

2014-07-14王丽玮鲁东大学文学院山东烟台264000

名作欣赏 2014年33期
关键词:不安分张炜不公

⊙王丽玮[鲁东大学文学院,山东烟台264000]

一个不安分而又执着的侠豪
——论《你在高原》中宁伽的人物形象

⊙王丽玮[鲁东大学文学院,山东烟台264000]

作为《你在高原》中的主人公,宁伽具有不安分而又执着的侠豪的性格特征,这不仅是《你在高原》的一个美学亮点,而且丰富和发展了张炜小说中的人物群像。

宁伽不安分执着侠豪

作为目前小说领域中字数最多篇幅最长的纯文学作品(历史小说和通俗小说等除外),《你在高原》在内容上历时跨越百年——其中,“民国”“抗战”“文革”“改革开放”这几个关键历史时期不可或缺——共十卷本长达450万字,历时二十二年磨砺而成;人物很多,故事中塑造了革命者、地质学家、官员、商人、画家、流浪汉、农民、教师、儿童等不同行业、地域的人物群像,构成了“清明上河图”式的人物谱系。而其中涉及的知识琳琅满目,地质学、动物学、植物学、海洋动力学,以至于历史人物徐福和各种民间故事……但是,如果没有宁伽这个人,读者们肯定会在《你在高原》这部巨著里面迷了路,因为《你在高原》是“依靠其在大地上的无边游荡所相伴相依的个人反思和生命追忆勾连起整部小说的精神脉相”①的,而在整部大书中他那种不安分而又执着的侠豪性格特征,不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成为把这十部系列作品连贯成一个整体的关键因素,他的职能某种程度上近似于莎士比亚诸多剧作中的福斯特。

具体来说,宁伽作为海边小城里宁府与曲府结合后仅存的后人,在东部平原上成长起来,后来他“从这片平原上走出,在山里长大,在闹市中停留,然后出门,四方游荡”②。显然,他的成长环境没有了先辈们的优渥,几乎可以说是物质条件非常艰苦;然而,他丰富多彩的一生却没有对生计忧虑过甚,而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牵拉着往前”③。他几乎没有停下自己行走和思索的脚步,他是那样的不安分,让他“安安稳稳地去生活”,几乎不可能。

他先是放着好好的工作不要,不惜不断变换并放弃了舒适的工作环境——一个著名的搞地质研究的03所,以及一个条件优渥的杂志社,他不惜远离“温室”——橡树路,这个象征着权力与地位的居所,而且那里居住着自己位高权重的岳父大人,以及虽然相对简陋但也很温馨的、有妻有儿的城市居所,而是回到那一直萦绕在自己心头的、他生命开始的地方,去自谋生路,建造属于自己的葡萄园。结果,不仅希望破灭,就连他本人也逃脱不了“关在铁窗里”“挨高压电棒”的危险。之后,经过几番辗转,宁伽还是选择“不居闹市,不住华屋,身在穷乡僻壤,在山地或山脉之北的海滨平原到处游荡”,“摇动着被太阳晒得黝黑的瘦长身,痴痴追寻,无始无终,无边无际……”④

如果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宁伽的选择真是有自讨苦吃、不知好歹的意味。究竟是什么东西让他难以“忍受”自己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一再地变换自己的工作,甚至辞掉工作?

《你在高原》告诉我们,宁伽是带着一颗屈辱的心来这个城市“找公道”的,他的祖父辈、父辈在历史上曾遭遇过不公的待遇——他的外祖父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有很多义举却惨遭暗杀,而自己的父亲前半生作为一名参加红色革命的共产党员拥有丰功伟绩,后半生却要在无边的肉体和精神双重折磨中度完余生,就连自己也要在父亲这个“罪人”的阴影下隐忍生活,却始终没有得到国家的平反,而像殷弓这样的得势者也不愿意、不屑于给他们平反。因而,从心理情感上来讲,当宁伽遭遇了不公正的对待,无论这些事情与自己有没有切身的利益关系,无论这个事件中的人与自己熟不熟悉,他总是忍不住要据理力争,忍不住去反抗,忍不住怀着一颗悲悯之心去打抱不平,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人。虽然他先后离开03所和杂志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归根结底都是源于对“社会不公”的反抗。

在03所的时候,由宁伽和导师朱亚跟进东部平原生态数据勘探,而在最后以所长裴济为首的唯利是图者却随意篡改数据、执意开发东部平原。而这样的行径,对一个已经死去的、严谨的地质工作者朱亚是亵渎,是不公,而且这样的行为后果,对东部平原原有的生态是破坏,是欺凌。为了维护导师朱亚的心血和努力,为了保护海边平原的生态,明知自己身单势薄,宁伽还是要与所长裴济据理力争,尽力争取海边平原勘测数据的公正对待。为了维持杂志社的运转,宁伽被派去与资金雄厚的“环球集团”进行洽谈业务,而最后他却撂了担子,不干了:他这样的行为,在社长娄萌等人看来,简直是置本社的发展于不顾的“坏人”。而宁伽自有他的理由——虽然“环球集团”资金雄厚,但是它的经济的强力是建立在欺凌、压榨弱小的基础上,这里面掺杂了不公的成分,而杂志社与这样的企业进行合作,无疑也会拉低自己的档次,泯灭自己的良心。所以,面对这样的合作者、这样一堆粗鄙的财富,宁伽还是选择了拒绝。

无论是在03所还是在杂志社,对于不能忍受的不公,即使结局几乎已成定势,即使每次抗争中都要面对无以争辩的困难,宁伽都要去奋力抗争,无怨无悔地奔赴困难,像赴约一样理所当然地、虔诚地执着于自己内心的坚守。虽然这样的宁伽看起来似乎有点自不量力,但是,他那种拒绝同流合污、坚持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姿态以及绝不能忍受人们只顾经济私利而混淆是非的形象,已经赫然显现在我们面前。

既然像03所、杂志社这样的单位,都会面临着个人思想被绑架、不能正常地去控诉不公的可能性,那么何不自己经营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呢?因此几经辗转,宁伽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去经营葡萄园,结果如前所述——无论是在闹市还是在葡萄园,宁伽都没有找到一个真正可以安顿下来的地方。

细细看来,在《你在高原》这十部大书中,宁伽一生的行走轨迹大致可以描述为一个“圆圈”,一个“始于平原,终于平原”的圆圈,然而主人公宁伽的心路历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循环,而是经历了一个回到起点,再寻找、再思考并最终提升自身思想的螺旋式过程。正是这个过程,成就了他作为一个齐鲁侠豪的心理发展并成熟的历史。

宁伽在行走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愈加让他深刻地意识到蒙冤的家庭,不止他一个。而且,他还发现了一批这样的人,橡树路上的首长们(《橡树路》)、霍闻海(《海客谈瀛洲》)、黄科长(《曙光与暮色》)、岳贞黎(《无边的游荡》)等,他们都曾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曾经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立下赫赫战功,有着辉煌的经历,而如今作为幸存者,位高权重,却“变质”成为罪恶的帮凶,在他们不知情或默许的情况下,在他们周围出现了一批狗仗人势的“打手”——他们或在城市里,欺凌弱小;或是在远离城市的乡镇、山区,乃至更为偏僻的地方,耀武扬威,制造着苦难。在这些“功成名就者”的脚下,尽是无权无钱的贫苦大众,还有那无以言表的大地——在发展的大旗下,贫苦大众被他们任意摆布和破坏,他们和他们的手下变成了历史的罪人。

进而思之,老一辈的革命者打江山,本来是为了广大人民的幸福,然而打下江山之后,新一代后人却利用这些“硕果仅存”的权力来欺凌、压榨弱小,从而获取私利——这简直是太具有历史讽刺性了。宁伽本着为自己的家族“找公道”而去探寻历史,结果却发现了中国现代历史的这么多“秘密”,真是意外的收获!然而这些收获,却是因为他要执着地寻找家族历史的真相而不安分地在城市与乡村的大地上行走和思考的一个必然结果。

宁伽如此不安分,不惜变换工作,不居闹市,而并没有任何人强制他去这样做,那么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对于具有登州海角游牧民族游走血统而又继承思琳城稷下学派执着真理中所展现的不屈的灵魂的宁伽来说,这不仅是家族的印记,也是沉睡在民族血液里的野性呼唤,更是对社会正义的一种探寻。然而面对纷繁复杂而又强大的世俗世界,仅凭宁伽一人之力,所能做的改变微乎其微。“正因为人人都会遗忘,所以才需要笔录”⑤,他以手中的笔为武器,把自己所经历的、思考的事情,以及自己发现的一些往事,悉数写了出来,都展现在了《你在高原》的读者面前——为自己的家族,也为自己目力所及的弱者们声讨不公。虽然这样的声讨能否得到有力的回应,这不是宁伽,也不是我们一般人所能解答的问题,但是宁伽的付出,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宁伽在寻找历史真相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那种“不安分”,实质上是独立、坚守、不屈、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以及强烈的责任感与道义感和善良、柔软的形象气质的一种外部表现,可以说他的精神面貌得以展现的同时,也实现了他个人精神的自我成长。所以当他再次回到平原,回到广袤的大地中时,他已经完成了个人心理上的成熟与蜕变,成为一个屈原式的为上下求索历史真相而不悔的胶东侠豪。

概而言之,宁伽在四方游荡的过程中“面对强势群体,进行控诉;面对弱势群体,积极帮助”,使他的这种行侠仗义、帮助弱小人群成为其核心的性格特征;同时,与许予明(《家族》)、师麟(《外省书》)等张炜小说中的其他人物相比,宁伽作为“侠豪”的性格特征更明显。虽然宁伽这样的“侠豪”的实际行动力或许非常有限,但是他那种“不安分而又执着”在大地上真诚地为“社会不公”讨伐的中国游侠气概,相比隋抱朴、史珂等这一类缺乏明确行动力的思想者来说更有力量。宁伽不仅是一个思想者,还是一个言出必行的行动者,他成为《你在高原》中的一个美学亮点,丰富发展了张炜小说中的人物群像。

①李掖平:《“一部长长的行走之书”——张炜〈你在高原〉的思想艺术价值》,《中国艺术报》2011年9月14日。

②③④张炜:《你在高原·无边的游荡》,作家出版社2010年版,第452页,第452页,第452页。

⑤张炜:《你在高原·荒原纪事》,作家出版社2010年版,第405页。

作者:王丽玮,鲁东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编辑:魏思思E-mail:mzxswss@126.com

猜你喜欢

不安分张炜不公
不要抱怨别人对你不公
不安分的天空
福建2次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对比分析
不安分的大地
以貌取人,未必不公
张炜社会兼职
主持人的话
让你“不安分”的小家电安利帖
小小孩
不公和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