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紧拉住上帝的手
——解读《为奴十二年》中黑人奴隶的信仰

2014-07-14黄道玉盐城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盐城224002

名作欣赏 2014年33期
关键词:所罗门奴隶黑人

⊙黄道玉[盐城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盐城224002]

紧紧拉住上帝的手
——解读《为奴十二年》中黑人奴隶的信仰

⊙黄道玉[盐城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盐城224002]

小说《为奴十二年》当中,黑人奴隶对上帝的信仰贯穿始末,然而,其对上帝的信仰程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本能的相信、动摇的依赖、无奈的皈依到坚定的信仰。这一过程体现了黑人奴隶对信仰的认识过程,也表明了在生存状态中信仰的重要性。

《为奴十二年》黑奴信仰

所罗门·诺瑟普原是一个自由的美国黑人,拥有美满幸福的家庭,由于轻信“合伙人”遭到绑架,被贩卖到南方为奴。在漫长的十二年当中他饱尝了非人的屈辱与痛苦,但是他紧紧拉住上帝的手,心怀希望,不断努力尝试,最终被成功解救回家,从“生存”回到了他所期盼的“生活”之中。1853年,所罗门创作并出版了自传小说《为奴十二年》(Twelve Years a Slave)。2013年,黑人导演史蒂夫·麦奎因(Steve McQueen)把这个故事拍成电影,这部同名电影一举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编剧本三项大奖。奥巴马在观看了这部电影后流下了感动的泪水。随后美国学校董事会宣布将《为奴十二年》电影纳入美国高中课程内容,其同名小说也被列为美国高中生必读书目。

读原著《为奴十二年》,读者受到很多复杂情感的冲击,有震惊、愤怒、委屈和感动。而其中,黑人奴隶对上帝的信仰最能打动人心。贯穿小说始终,所罗门和其他的黑奴无论在多么困苦的环境下,都没有放弃对上帝的依赖,紧紧拉住上帝的手,不住地祈祷,渴望得到上帝的怜悯与救赎。也正是这种信仰的力量,才使得众多的奴隶能够承受种种苦难与折磨,在黑暗当中看到一线希望。若非这股强大生存信仰的支撑,恐怕所罗门难以坚持到最后而幸运地获救。文学创造的世界,浓缩了人间的各种情感与信仰。任何一部感动人心灵的作品,都不可能不走向远远超越现实的崇高精神世界——那个世界就是每个人内心自我构建的一种生存信仰。《为奴十二年》是一部关于信仰与生活的作品,也是一部关注本我精神追求的作品。

“救赎”这个词语起源于《圣经》:“锡安必因公平得蒙救赎,其中归正的人必因公义得蒙救赎。”“救赎”是基督教最基本的教义之一,从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开始,整个人类就陷入了深深的罪恶之中。但上帝并没有因此而舍弃人类,相反,他差遣他的儿子耶稣降世以拯救人类。人类只有坚定地敬畏与信仰上帝,才能够得到上帝的救赎。在《为奴十二年》里,黑人奴隶对上帝的救赎充满了渴望,然而,他们对基督教的信仰程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了本能的相信、动摇的依赖、无奈的皈依到坚定的信仰之复杂过程。

一、本能的相信

基督教是黑人主要的宗教信仰之一,几乎所有的黑人从出生开始就是基督教徒。作者在小说开头就提及,他的父亲教育他“要相信上帝是一视同仁的”。因此,当他“身处路易斯安那州某个偏僻而又苍凉的角落,刚刚饱受一位老爷野蛮残忍的殴打,痛不欲生地躺在关押奴隶的小屋的时候,脑海里突然出现了父亲的谆谆教诲,也有了活下去的勇气。从那时起,父亲的话就成了我坚持活下去的力量源泉”。所罗门对上帝最初的相信就是源自于父亲对自己的影响,显然,这种相信是简单盲目的。

在发现自己被绑架的时候,所罗门“只能祈求上天保佑,求老天爷可怜可怜我”。这是他的第一个本能反应,当黑人在遭受到伤害的时候,没有其他的力量可以依靠,只能求助于上帝。这种祈求能否得到回应他无从得知,但是在他没有选择的时候只能选择相信上帝,而祈祷就是他和上帝之间沟通的纽带。“在这无法入眠的深夜,看着身边熟睡的同伴们,我双手合十,向上帝祈祷,求他可怜可怜我们这帮被遗弃的人。万能的主啊,请您听听一个破碎灵魂的祈祷吧,保佑我吧,让我战胜艰难困苦。”

伊莱扎妈妈,在面临与孩子分开的时候不住地祈求上帝的帮助,虽然上帝并没有能够让她和孩子们团聚,她还是不住地祈祷,在与孩子分开以后,祈祷孩子们不要忘了妈妈。“当我们在互相倾诉各自的不幸时,伊莱扎独自一人坐在角落里,低吟着赞美诗,为她的孩子们祈福。”是啊,除了把一切托付给上帝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呢?

当人们生活在幸福中的时候,也许根本不需要精神支撑,而在悲苦之时,总需要某种力量的鼓舞。这也是为什么在教堂里总是老弱病残者占多数,到寺庙里焚香磕拜的也总是困境中的人居多。在面临巨大的痛苦和自然灾害的时候,这种精神力量往往就演变为信仰。黑人奴隶,身为弱者,承载着社会地位和人种的双重卑微,只有紧紧拉住上帝的手才能够感受到爱的力量,战胜所有的恐惧和悲伤。这种由对生命和自由的渴望而产生的对上帝的依赖是一种生而俱来的需求,是对上帝本能的相信。

二、动摇的依赖

在漫长的十二年当中,所罗门也曾对上帝产生过怀疑和动摇。在被卖为奴隶之前的那个晚上:“如果那天晚上,有一个善良的守护天使来到我的床边,提醒我快点跑掉;或者有一个仁慈的声音,告诉我赶快逃离即将经受的苦难,那该多好啊!不幸的是,什么都没有发生,我失去了最后逃离的机会。”上帝并没有及时到来阻止灾难的发生,这使得所罗门非常失望,此时他对上帝一定是充满了怀疑。

当所罗门痛打提比茨主人的时候,提比茨竟然哀求上帝的可怜。“可惜上帝没有听到,他何时听到过呢?”所罗门对上帝甚至有些埋怨的情绪,因为多年过去了,上帝都没有对他的祈求做出任何回应。然而,除了上帝还有谁可以求助呢?由于找不到别的东西支撑他的希望,他只能转向上帝,心甘情愿地做他的忠实的奴仆,等待上帝的救赎。

黑人奴隶渴望并怀疑自己的信仰,说明了他们想要对生命状态中的无助、脆弱有更多的认识,这是值得尊敬的。其实,每一个人都会处于这种脆弱的状态中,更何况黑奴处于漫长的被压迫被奴役当中,他们该是多么需要确定他们的神啊!“信仰里面最可贵的就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任何你在生命里的某一个阶段,所相信的事物都可以是信仰。信仰的对象可以改换,没有那么绝对。信仰跟怀疑有关,一个真正的信仰不会因为被怀疑、质问,就会瓦解;相反,因为被怀疑跟质问,信仰会更牢固。最好的信仰,一定是经得起所有人的怀疑。”

三、无奈的皈依

黑人奴隶对上帝的信仰并非来自教义的感染,而是他们终于觉得再也无能为力,不得不再面对这个永远不能改变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皈依上帝成了一种无奈。同时基督教的熏陶所赋予教徒顺从和隐忍的性格使他们默默接受了自己的命运。

当圣经和上帝被奴隶主利用,成为他们统治奴隶的工具和借口时,黑人奴隶只有顺从。“他(福特主人)向我们传递善念和对上帝的信仰,叫我们做正直虔诚的人。每次他都会坐在屋门口,男女仆人在他身边围成一圈。他们神情严肃地注视着主人,听他讲造物主的仁慈和来世的种种美好。”福特主人是如此和蔼可亲,以至于所罗门“倒愿意毫无怨言地忍受他那种温和的奴役”,“假如当时我的家人也和我在一起的话”。福特的温和善良不仅是他的天性,也归功于基督教中博爱与怜悯的精神。这时候,所罗门竟然愿意放弃自己苦苦追求的自由,因为“造物主的仁慈和种种美好”也许在不能逃跑的情况下是一种美好的归宿。

艾普斯认为虐待奴隶是被圣经所允许的,奉劝奴隶们接受他们的“命运”,也就是说,所有人的命运上帝已经安排好了,黑人奴隶是注定了要给奴隶主卖命的。坦纳主人,把奴隶们叫到一起,开始读《路加福音》的第十二章。读到第十七节:“仆人懂得主人的意思,却不准备,又不顺从他的意思行事,那仆人必多受责打。”坦纳解释:“这里的多是非常多的意思。四十,一百甚至是一百五十鞭子。这才叫‘多受责打’!”随后,坦纳又就这一主题讲了很长时间,定要给他的黑奴们以“振聋发聩”的启迪。于是,挨打也成了上帝的旨意,奴隶们不得不顺从,奴隶主阶级通过曲解《圣经》达到维护自己统治的目的,宗教信仰又成了剥削黑奴的工具。

在第二次与提比茨交锋之后,所罗门不得不逃跑。“我成了孤家寡人,一个人凄惨无比,虽然境况悲惨前景黯淡,但是谢天谢地,我还活着。我的结局会怎样?有谁会帮我?”此刻他又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唯一的依靠:上帝。“我应该往哪里逃?上帝啊!您给了我生命,又教我热爱生命,让我拥有和其他人一样的情感,请您不要就此抛弃我吧!救救我这个可怜的奴隶吧,别让我死!没有您的保护,我会迷路的,那将是彻底的迷失!我在内心的最深处默默地祈祷着。但是我没有听到任何回音,并没有一个亲切低沉的声音从天上传来,对我的灵魂低语:‘有我在,不要怕!’看来我已经被上帝抛弃了,必将受人鄙视,遭人憎恶。”

后来,他终于从布满危险的沼泽中逃脱出来,再次找到仁慈的福特主人。所罗门告诉福特主人自己一直在祈祷之时,福特又说:“人的心会本能地向着他的造物主。当人处于安逸的环境,生活无忧,也不用担心受到任何伤害时,人很容易忘记上帝的存在,甚至敢藐视和亵渎上帝;而一旦置身于危险的环境当中,得不到人类的救助,面临死亡的时候,那些嘲笑上帝不信上帝的人又开始向上帝求救了。除了万能的主,他们再也找不到其他的庇护,也看不到一丝希望。”福特主人看似“抚慰人心”的话语,实际上也是他占有和剥削奴隶的手段,这种手段正是借了上帝的名义。基督教中隐忍顺从的教义加之对基督教教义的扭曲和不完整的解读成为了维护奴隶制度最好的工具。

四、坚定的信仰

基督教教义中自由、仁爱的内涵激励着黑人奴隶们追求自由的步伐,同时也使一些有良知的自由人为废除万恶的奴隶制度而不断奋斗。信仰最终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上帝“听到”了所罗门的召唤,“派了”仁爱的白人贝斯来搭救他,并且指引和庇佑他回到了万里迢迢的家,与自己的亲人相聚。获救后的所罗门对上帝的信仰更加坚定!

最终所罗门愿意把自己完全地交给上帝,做上帝永远的追随者。“我只希望能够堂堂正正、安安稳稳地过平凡人的日子。如果上帝允许,在我寿终正寝的那一天,就让我在亲人们的簇拥下安然离去,而后在我父亲长眠的那座教堂墓地里,找一个属于我的永恒的所在。”

黑人奴隶对上帝的信仰经历了复杂的接受过程,盲目的相信历经磨难中的怀疑后才成为坚定的信仰,最终得到了上帝的救赎,正如《圣经》里上帝派摩西带领以色列人逃出埃及,前往美好的迦南地。但是,正是“自助者天助”,当上帝伸出援助之手时,所罗门自己也在进行着努力,才不至于像伊莱扎一样在绝望和悲伤中死去。在所罗门被奴役的十二年里,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自由的向往,一次一次地尝试逃跑的方法,百折不挠,每一次死里逃生也增强了他对自己和上帝的信心。

信仰的本质是人的自我超越性,信仰的指引作用固然重要,但信仰最终还是要通过人自身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发挥最大的作用,抵达光明的彼岸。

[1]陈义海.宗教在中外文化文学关系中的意义[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2]麦格拉恩.基督教概论[M].马树林,孙毅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沈骊天,陈红.生死轮回的永恒灵魂·宗教生命文化精要[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4]圣经[M].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2000:1075.

[5][美]所罗门·诺瑟普.为奴十二年[M].吴超译.郑州:文心出版社,2013.

作者:黄道玉,盐城师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和比较文学。

编辑:赵斌E-mail:mzxszb@126.com

猜你喜欢

所罗门奴隶黑人
蚂蚁奴隶的反抗
黑人谈河流
My First Sea Journey
影史上第一个黑人与白人接吻的镜头,是他剪辑的!
手机奴隶
戒指上的箴言
胆小的巨人
善跑不擅游的黑人
善跑不擅游的黑人
Today’s Highlight in History(On Jan.1)历史上的今天(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