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脂六项检测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14-07-09熊文凤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黄疸型肝胆肝炎

熊文凤

云南省嵩明县人民医院检验科,云南 嵩明 651700

肝脏是机体脂质代谢的主要场所,也是各类脂类合成以及储存的重要场所,故肝胆疾病常合并脂类代谢异常。分析血脂水平变化,对于早期预防、诊断并且治疗肝胆疾病具有一定的意义[1]。本研究对比分析了120例肝胆疾病患者与1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脂六项检测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肝胆疾病住院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92例,女28例,年龄17~74岁,平均为 (38.2±2.5)岁。病种:62例乙型肝炎 (8例急性黄疸型,22例慢性轻度,14例慢性中度,10例慢性重度,8例重型肝炎)、14例肝硬化、20例肝癌、24例胆结石。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95例,女25例,年龄18~71岁,平均为(36.9±3.3)岁。两组年龄及性别等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 >0.05)。

1.2 方法 晨取空腹静脉血3ml,在采血2h之内应用迈瑞BS-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六项指标,包括载脂蛋白B-100(ApoB100)、载脂蛋白A1(ApoA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甘油三酯 (TG)以及总胆固醇 (TC)。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常规进行质控。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率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脂六项检测结果比较观察组的血脂六项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差异明显 (P<0.05),详见表1。

2.2不同肝胆疾病亚型的血脂六项检测结果比较随着肝功能损害的加重,TC及TG变化越明显,LDL-C及载脂蛋白在慢性重度及重型乙型肝炎中下降更为显著,详见表2。

表1 两组血脂六项检测结果比较 (±s)

表1 两组血脂六项检测结果比较 (±s)

TG TC LDL-C HDL-C ApoB100 ApoA1观察组 120 1.43±0.49 3.31±0.93 2.11±0.59 0.80±0.21组别 例数0.72±0.16 1.15±0.23对照组 120 1.22±0.44 4.45±0.81 2.56±0.79 1.26±0.350.86±0.17 1.23±0.25

表2 不同肝胆疾病亚型的血脂六项检测结果比较 (±s)

表2 不同肝胆疾病亚型的血脂六项检测结果比较 (±s)

.86±0.22 1.34±0.24肝癌 14 1.04±0.79 3.44±1.63 2.45±1.55 0.89±0.30 0.70±0.27 1.21±0.24肝硬化 20 1.09±1.14 2.89±3.06 2.14±3.41 0.67±0.40 0.62±0.35 0.98±0.32乙型肝炎 62 1.14±0.63 2.91±0.93 2.02±0.75 0.72±0.31 0.73±0.23 1.07±0.24急性黄疸型 8 1.74±0.89 4.49±1.01 3.07±0.94 1.01±0.65 1.00±0.19 1.32±0.31慢性轻度 22 1.32±0.93 3.55±1.13 2.37±0.80 0.90±0.37 0.82±0.23 1.29±0.33慢性中度 14 1.10±0.42 3.05±0.90 2.21±0.81 0.76±0.21 0.66±0.24 1.32±0.17慢性重度 10 0.80±0.32 1.55±0.96 1.15±0.72 0.43±0.24 0.55±0.14 0.71±0.13重型肝炎 8 0.58±0.22 0.62±0.18 0.54±0.23 0.30±0.12 0.TG TC LDL-C HDL-C ApoB100 ApoA1胆结石 24 2.02±1.38 4.01±1.23 2.65±1.01 0.90±0.33 0分型 例数40±0.13 0.45±0.14

3 讨论

肝脏是血脂以及脂蛋白的重要合成场所,肝损害程度直接决定着血脂以及载脂蛋白水平。肝脏是TC合成、转化以及排泄等的重要场所,在肝脏病理状态下,TC合成量将大大减少,可引起酯化作用受阻,从而导致血清TC水平大大降低,且肝细胞损伤程度越严重,血清TC水平将越低[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血清T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各型肝炎中,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度乙肝的血清TC水平较其他亚型显著降低,而急性黄疸型肝炎则与对照组较为接近,胆结石患者的TC略低于对照组。TG氧化主要是在肝脏中完成的,发生肝炎时,TG氧化作用将受到抑制,此外,肝脏代偿可造成脂肪代谢受阻,也将造成TG水平升高。当疾病发展至肝硬化时,由于肝功能严重受阻,导致肝细胞的能量不足,造成脂肪酸对TG的氧化能力降低[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TG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的TG水平显著提高,而中重度乙肝直至重型感染则呈降低趋势。而在肝硬化、肝癌和胆结石中,TG及TC有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胆汁淤积造成胆汁成分反流所致。此外,研究还发现,观察组的HDL-C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在慢性重度及重型乙型肝炎中下降更为显著。Apo是HDL合成及分泌过程中的重要产物,当肝功能受损时,随着HDL合成及分泌量的减少,Apo也将随之减少[4]。观察组的ApoA1及ApoB100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重型、慢性重度乙肝降低程度最为明显。

总之,血脂六项检测对于肝胆疾病的诊断及分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1]林超群,黎运西,胡允兆,等.胆囊炎患者血脂变化及其与中性粒细胞的相关性[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08(23):2830-2833.

[2]薛宏丽,单洪,秦丽莉,等.慢性肝病患者血脂和胆碱酯酶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外医疗,2013,32(9):1-6.

[3]杜纪恩,李贵芳.肝病患者血脂水平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09(4):440-442.

[4]谭成普.血脂、脂肪肝、胆囊结石的关系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 ,2013,31:103.

猜你喜欢

黄疸型肝胆肝炎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世界肝炎日》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茵陈蒿汤治无黄疸型肝炎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发热黄疸型牛疾病的临床诊治
关于发热黄疸型牛病临床治疗的研究与分析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及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