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苦碟子注射液辅治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疗效观察

2014-07-02陈旭燕林荔华杭州市中医院杭州310007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碟子急性期二聚体

陈旭燕 林荔华 杭州市中医院 杭州 310007

苦碟子注射液辅治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疗效观察

陈旭燕 林荔华 杭州市中医院 杭州 310007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苦碟子注射液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临床常见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这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常伴有气体或有害微粒所引起的慢性炎症反应,致使患者长时间处于不同程度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状态[1-2]。苦碟子注射液是以腺苷、黄酮类物质为主要有效成分的中药注射液,具有抗氧化、扩张血管、改善心肌血氧供应,增加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抑制血栓形成等药理作用[3]。本研究观察苦碟子注射液辅治COPD急性期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男31例,女16例,年龄43~75岁,平均(60.41±4.81)岁;病程11~27年,平均(17.89±3.18)年。对照组47例,男27例,女20例,年龄45~76岁,平均(63.25±4.27)岁;病程10~28年,平均(18.97±3.64)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及排除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COPD诊治指南》中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诊断标准[4],知情同意参加本组研究。排除冠心病、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高血压性心脏病、肺动脉栓塞、风湿性心脏病及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内分泌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凝血机制障碍或对苦碟子注射液过敏者。

2 方法

2.1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治疗:①结合痰细菌学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抗生素。②应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扩张支气管,根据治疗情况加用茶碱类药物或抗胆碱药物。③给予控制性氧疗。④应用盐酸氨溴索促进痰液清除。⑤应用糖皮质激素,强的松龙,1天30mg,口服,连续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苦碟子注射液20mL,加入250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稀释后静脉滴注,1天1次,2周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两组治疗期间不得使用其他抗凝或血管活性药物。

2.2观察指标及方法 详细记录治疗期间患者喘息、咳嗽、体温变化,采用血气分析测定血氧饱和度、氧分压,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VIIIR:Ag、D-二聚体,超声心动图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

2.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疗效标准[5]临床控制:咳嗽、咳痰、喘息等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肺部湿啰音少许,血气分析基本正常,胸片提示肺部感染基本吸收。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明显好转,肺部湿罗音明显减轻,血气分析明显改善,胸片提示肺部感染大部分吸收。有效:临床主要症状好转,肺部湿罗音减轻,血气分析好转,胸片有吸收。无效:临床主要症状及湿啰音无改变,或减轻不明显,以及症状加重,甚至出现呼吸衰竭症状。

3.2临床疗效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9.36%,对照组为82.9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P=0.37),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3两组血浆ET-1、VIIIR:Ag、D-二聚体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浆ET-1、VIIIR:Ag、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浆ET-1、VIIIR:Ag、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浆ET-1、VIIIR:Ag、D-二聚体水平比较()

表2 两组血浆ET-1、VIIIR:Ag、D-二聚体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

3.4两组血气分析及平均肺动脉压比较 两组治疗后PO2、SaO2明显升高,mPAP明显降低(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气分析及平均肺动脉压比较()

表3 两组血气分析及平均肺动脉压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

4 讨 论

苦碟子注射液是由菊科植物抱茎苦荬菜Ixeris Sonchifolia(Bge.)Hance当年生干燥全草提取精制而成的中药注射液。研究证实,苦碟子注射液具有以下药理作用[6-7]:①扩张冠状动脉、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心脏、脑血流量。②清除自由基,降低氧代谢,提高机体抗缺氧能力。③通过激活纤溶酶原激活物,可显著降低全血凝块重量,延长凝血时间,缩短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和延长血浆复钙凝血时间,具有较强的抗凝血作用和纤溶活性。④降低红细胞聚集性,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液黏滞性,加快微循环血液的流速。⑤能明显降低实验性血脂异常Wister大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栓素A2及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明显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前列环素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亦能使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明显降低,前列环素/血栓素A2比值明显升高。在临床上苦碟子注射液主要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8],也有用于肺心病改善心衰、吸衰,提高临床疗效的相关报道[9]。

COPD患者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壁结构重构、胶原含量增加,病毒、细菌感染常引起COPD急性加重,可出现全身性不良反应,血液呈血栓前状态,不仅可加速COPD病情进展,还可形成肺动脉高压和肺栓塞,严重时危及生命[10-11]。因此,对于COPD的治疗,不仅是改善肺通气,纠正缺氧状态,更应及时干预血栓前状态,预防血栓形成。后者是阻止疾病发展,改善预后的关键环节[10]。

肺通气功能障碍,长时间缺氧是导致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诱发血栓前状态的主要原因:①COPD患者长期缺氧导致红细胞代偿性增高,从而增加了血液黏稠度。②长期慢性缺氧、高碳酸血症能促使COPD患者体内凝血因子生成,并活化,而且还降低了肝肾对血浆凝血因子的清除能力,使凝血因子异常增高;而抗凝因子水平却降低或结构异常。③缺氧、高碳酸血症及感染,直接或间接经多种炎症介质的作用导致血管内皮、肺泡上皮受损,凝血途径被激活[12]。

VIIIR:Ag是反映机体体内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的理想指标,其增高表明体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也是反映机体纤溶功能亢进及血液呈高凝状态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指标。本研究发现,COPD急性期患者血浆VIIIR:Ag、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异常升高,表明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血栓形成倾向,与文献报道一致。应用苦碟子注射液治疗后患者血浆VIIIR:Ag、D-二聚体水平显著降低(P<0.05),表明苦碟子注射液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抗血栓形成。

VIIIR:Ag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释放。当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时,血VIIIR:Ag会明显升高,因而它也是衡量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重要指标。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时还会大量分泌ET。ET是迄今为止所知的最强的气管和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物质,也一种强大的有丝分裂原[13]。因此,COPD患者血浆ET-1水平升高,同时mPAP增高。治疗组患者血浆ET-1水平显著下降,mPAP也明显降低。苦碟子注射液作用机制:清除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免受自由基损伤;扩张肺部血管,改善肺部循环,纠正缺氧状态;或具有拮抗内皮素效应的作用[9]。

本研究还发现,两组治疗后PaO2、Sa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苦碟子注射液治疗COPD急性期,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浆VIIIR: Ag、D-二聚体水平,改善血液血栓前状态,预防血栓形成;能降低血浆ET水平,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肺通气,纠正缺氧状态。

[1]徐浩,杨涛,周敏.脑利钠肽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性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5):712-713.

[2]钱频,钱桂生.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3,6(2):103-105.

[3]张益玲,付强.苦碟子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急性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3):415-445.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5]马亦可,苏成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的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35(3):41-42.

[6]毛建生.苦碟子注射液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9(8):572-573.

[7]赵镜平.苦碟子液辅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J].临床医学,2010,30(1):114-115.

[8]刘玉芹.镁剂与苦碟子注射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疗效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8):92-93.

[9]杨捷.苦碟子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内皮素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8):1927-1928.

[10]周爱珠.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7):696-698.

[11]朱超,杜学军.川芎嗪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流变学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0,5(9):2517-2518.

[12]姜正华,吕元文,朱慕云,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气分析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1):13,14,18.

[13]岳莉莉.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7):695-696.

2013-10-11

猜你喜欢

碟子急性期二聚体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An Unusual Experience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分析
飞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