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敏灸配合热熨法治疗2型糖尿病性对称性多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2014-07-02楼喜强钱小情王夏叶浙江省丽水市中医医院丽水323000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运动神经神经病传导

楼喜强 钱小情 王夏叶 浙江省丽水市中医医院 丽水 323000

新敏灸配合热熨法治疗2型糖尿病性对称性多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楼喜强 钱小情 王夏叶 浙江省丽水市中医医院 丽水 323000

目的评价新敏灸配合热熨法对2型糖尿病性对称性多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性对称性多神经病变9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在严格控制血糖基础上,治疗组采用新敏灸配合中药热熨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疗法治疗。两组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疗效均有改善,治疗组在治疗2、3、4周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DNE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感觉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敏灸配合热熨法对2型糖尿病性对称性多神经病变有较好疗效。

糖尿病;对称性多神经病变;新敏灸;热熨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约50%~80%的糖尿病患者可伴发DPN[1],且发病较隐匿,渐进出现,后期致残率达47%~91%[2],是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最常见的原因之一[3]。目前,针对该病变还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从2008年开始,我们尝试采用新敏灸配合热熨法治疗糖尿病性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特别是针对最为常见的亚临床2型糖尿病性远端对称性感觉与运动神经病变,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3月—2012年9月本院内分泌科门诊和住院符合2型糖尿病并发DSPN诊断的患者96例,其中伴疼痛80例,伴肢体麻木51例,伴感觉异常58例,伴乏力74例。神经电生理检查:上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减慢65例,上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减慢57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对照组47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所有受试者皆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

1.2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文献[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参照文献[5]:①临床表现为四肢(至少双下肢)有持续性疼痛和/或感觉异常;②神经系统检查双侧或一侧有不同程度的痛觉减弱或过敏,音叉振动觉减弱或消失及四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③除外其他因素(如遗传、酒精中毒、尿毒症、感染、营养不良、药物及重金属中毒等)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④实验室检查:神经肌电生理检查包括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出现异常,运动神经传导速(MNCV)<45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40m/s。排除严重心、脑、肾等神经血管并发症,或合并有其他严重原发神经病患者;近1个月内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严重感染者;不愿参与临床观察者或出现其他意外情况不能继续治疗者。

2 治 疗

2.1治疗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接受糖尿病教育和常规治疗,包括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和应用胰岛素,达到空腹血糖(FPG)≤8.0mmol/L,糖负荷后2h血糖(2hPG)水平≤10mmol/L,如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患者给予降压、降血脂药物治疗。全部受试者在观察期间停服神经营养剂、非甾体抗炎药及其他止痛剂。

治疗组采用新敏灸配合中药热熨法治疗:①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取穴:按照热敏新灸法,第一步“敏现”穴定、第二步“敏至”穴优、第三步“敏消”量足的“腧穴热敏化”的学术思想。用点燃的艾条重点在肺、脾、肾、膀胱、三焦经循行部位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四步法施灸,当某一点或穴位出现酸、胀、热、蚁行、麻、奇痒或灸热感沿经络向病所传导,即可将艾条固定在该点进行悬灸,并灸至该感觉消失为止,若其在传导过程中停止在某点,可再点燃一根艾条在该点进行悬灸,并依次接力将其传至病所,直至消失。1天1次,一般不限时。②热熨法,用桑枝、丁香、桂枝、干姜、川椒、红花各50g,加60度高度白酒500~1000mL浸四层棉花,白布、敷巾若干,用电高压蒸汽锅煎煮20~30min后备用,待温度降至40℃~45℃左右,取出拧干敷在四肢或病灶局部,每一部位每次敷15~20min,1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对照组:取穴:上肢取曲池、手三里、内关、合谷;下肢取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冲;随证加减选胰俞、脾俞、肾俞、大肠俞、天枢、中脘、关元、气海、足三里、阴陵泉、血海、太溪、公孙、内庭等穴位辨证施治。操作方法:痰瘀阻络者施以泻法为主,肝肾亏虚者多用补法,气(阳)虚血瘀和阴虚血瘀者可加温针灸。1天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1个疗程。

2.2观察指标及方法 ①由两名独立检验者对全部病例治疗前后测定并记录血压、脉搏、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②治疗前、治疗后第1、2、3和4周采用Meijer氏DNE(diabetic neuropathy examination)评分法[6],对全部病例分别作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检查,包括上下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包括感觉减退、感觉过敏)、乏力等4项指标进行评分,每项最高分4分,总分16分,分值越高则意味着神经病变程度越严重。③神经电生理检测:采用丹麦维迪公司生产的Keypoint TM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所有患者均在首次治疗前一天和末次治疗后一天测定左侧正中神经、右侧胫神经MNCV,右侧正中神经、左侧腓浅神经SNCV各1次。

2.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定量数据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

3 结果

3.1疗效标准 完全缓解: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临床症状积分减少≥90%,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积分减少≥70%,神经传导速度提高≥1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好转,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神经传导速度提高≥5%;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各指标未达到以上标准。

3.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1周时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4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疗程的延长,疗效更加明显,见表2。

3.3两组治疗前后DNE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DN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3。

3.4两组治疗前后运动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两组治疗前运动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运动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提高(P<0.05,P<0.01),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5安全性分析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3 两组治疗前后DNE评分比较() 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DNE评分比较()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1

?

表4 两组治疗前后感觉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m/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感觉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m/s

注:治疗前比较,*P<0.01,**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

4 讨 论

2型糖尿病性DSPN是一种较难治愈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极易导致患者残疾和生活质量下降。该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现代医学认为高血糖状态、微血管病变及山梨醇旁路代谢途径增强以致山梨醇增多、非酶性糖化、自由基氧化应激、自身免疫因素、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等诸多因素相互影响而导致神经功能缺失。研究[8]表明,增强的氧化应激和神经组织血流灌注不足是其发生、进展的重要因素。临床中如能早期发现,给予及时积极的血糖控制,及早预防治疗,可以延缓和控制神经损伤的发生发展[9]。

新敏灸法是陈日新教授一项科研创新成果,近几年来,在临床应用中日益受到重视[10]。本研究采用新敏灸法配合中药热熨法治疗2型糖尿病性DSPN,按照第一步“敏现”穴定、第二步“敏至”穴优、第三步“敏消”量足的“腧穴热敏化”的规律施治,同时配合活血温阳通脉的中药热熨法,使灸法与中药热熨协同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经穴温热刺激与药物经皮渗透的双重功效。结果显示,新敏灸法取效明显快于传统针灸方法,总有效率显著提高,DNE评分明显降低(P<0.01)。新敏灸配合中药热熨法可扩张血管,改变血液浓、黏、凝、聚状态,有效改善微循环,使神经组织供氧量增加,改善神经生理功能,对缓解周围神经病变,提高神经传导速度起到关键作用。此外,新敏灸法还有调节细胞因子、清除自由基、抑制动静脉血栓形成等作用;且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降低,血浆内皮素(ET)、丙二醛(MDA)水平均明显下降,并可增强红细胞变形和携氧能力,从而减轻或消除四肢末端的淤血状况,控制和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组织供应障碍、代谢紊乱和血管病变状态,对防止DSPN发生发展有肯定意义[11-12]。新敏灸法配合中药热熨法不仅弥补了传统针灸见效慢、疗程长、易感染、操作不便等不足,还降低发生皮肤溃疡、感染、甚至截肢的风险;同时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使用安全方便,提高患者依从性。

神经传导速度(NCS)不仅表示神经损伤的存在,还可以反映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损伤严重程度。从临床检查结果与电生理检查相关分析看,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良好,可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的指标[13]。本研究通过NCS的测定发现,新敏灸配合热熨法对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有调节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

由于DSPN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症状多变,临床中如何循经辩证施治、改良操作方法以及探明病理机制,均有待进一步加以研究,以利于提高DSPN的防治水平。

[1]Boulton NJM,Vinik AI,Arezzo JC,etal.Diabetic Neuro-pathies:astatement by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J].Diabetes Care,2005,28(4):956-962.

[2]沈薇,董继宏,汪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展望[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8,16(2):204-207.

[3]Edwards JL,Vincent AM,Cheng HT,et al.Diabetic neuropathy:mechanismsto management.Pharmacol Ther,2008,120(1):1-34.

[4]朱禧星.现代糖尿病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333-341.

[5]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4-5.

[6]宁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7):487-489.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237.

[8]Coppey LJ,Gellett JS,Davidson EP,et al.Effect of antioxidant treatment of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rats on endoneurial blood flow,motor nerveconduction velocity,and vascular reactivity of epineurial arterioles of the sciaticnerve[J].Diabetes,2001,50(8):1927-1937.

[9]Bril V.Current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uropathy[J].Can J Diabetes Care,2002,24(Suppl 2):67-75.

[10]陈日新,康明非.腧穴热敏化的临床应用[J].中国针灸,2007,27(3):199-202.

[11]何竟,吴滨,廖方正,等.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临床研究[J].针刺研究,2000,25(2):137-140.

[12]刘志诚,孙风眠,朱苗花,等.新敏灸对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上海新敏灸杂志,2000,19(1):5-6.

[13]Tan M,TAN U.Early diagnos is of diabetic neuropathy using Double 2 shock stimulation of peripheral nerves[J]. ClinNeurophysiol,2003,114(8):1419-1422.

Novel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Chinese Herb Hot Compress in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ic Symmetric Polyneuropathy

LOU Xiqiang,QIAN Xiaoqing,WANG Xiaye. Lishui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 of Zhejiang, Lishui(323000),China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 novel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Chinses herb hot compress in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ic symmetric polyneuropathy.MethodsNinety-six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ic symmetric polyneuropathy was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vel treatment group(treatment group,n=49)an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control group,n=47).In the condition of strict management of blood glucose,the novel treatment group

novel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Chinese herb hot compress and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traditional acupuncture.The efficacy of therapies was evaluated after a 4-week course.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 both groups were improved.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at 2,3,and 4 week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1).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he diabetic neuropathy examination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reatment group(P<0.01)and the conduction velocities of sensory and motor nerves were statistically higher in treatment group(P<0.05).ConclusionThe novel moxa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Chinese herb hot compress has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on type 2 diabetic symmetric polyneuropathy.

diabetes;symmetric polyneuropathy;novel moxibustion;hot compress

2013-08-12

猜你喜欢

运动神经神经病传导
老年人防跌倒要当心周围神经病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评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研究
神奇的骨传导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tokyo boy carm_67 平野紫耀(King&Prince)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罗哌卡因及布比卡因应用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效果对比探究
越测越开心
你是“神经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