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挑战与出路

2014-06-27梁亚宁

传媒 2014年6期
关键词:服务性经营性公益

文/梁亚宁

我国早在2003年就开始实行有线电视数字化,并在2008年全面推进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并计划在2015年关闭模拟电视信号,现在我国正处于电视数字化转型的决胜期。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推动我国产业升级、激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要求,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升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推动我国三网融合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电视数字化发展现状

从我国电视数字化发展进程可以发现,我国早在2003年就开始实行有线电视数字化,并在2008年全面推进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到2012年底为止已基本布局完成,数字电视比率已经过半。由于我国数字电视由IPTV网络电视、卫星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四大类构成,其中有线数字电视所占的比例最大,是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据统计,到2012年底,有线数字电视的规模占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84%;数字电视用户已达到20541.4万户,占所有电视用户的58.4%,相比2011年增长了34.8%,其中有线数字电视在2012年底达到了17254.8万户。从我国各省的发展情况来看,数字电视规模位于全国各省之首的是湖南省,用户达到了5092.3万人,占全省电视所有用户的83.4%;位于第二的是广东省,用户数为5014万人,占全省电视所有用户的48.1%。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我国数字电视发展比较迅速,但是还存在区域失衡、发展不均等现象。

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挑战

存在地区性差异。我国数字化电视发展尽管已有一定规模,但是在各省份中仍分布不均,其中湖南、广东、江苏三个省的电视数字化规模都超过了4000万用户,占我国数字电视总体规模的30%左右。笔者认为,江西省、河南省、四川省的发展潜力最大,因为这些地区有线电视用户基数较大,而其电视数字化程度较低。其次,湖北、浙江、江苏、山东等省数字化程度相对居中,存在着一定的发展空间,其主要潜力在于对其剩余的有线电视进行数字化。而在那些有线电视发展得比较缓慢的内蒙古、新疆、青海等省份,由于最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其电视数字化往往是在近几年进行转换的,因此其数字化发展程度处于较高的位置。最后,除了以上三类地区,其他地区电视数字化发展的动力不足,其有线电视仍在发展之中,数字化意识还比较薄弱。由此可见,我国电视数字产业发展存在着地区不均衡现象。

公益性和产业性特征区分不清。现在,许多城市的有线数字电视采取几十年来常用的、将公益服务性业务与产业经营性业务混合运营的方法,没有将其分开,并且在整个运行中比较重视前者,而忽视了后者的特征和属性。这种传统的运营模式无法满足受众日益丰富和不断提高的收视需求,严重影响了数字电视产业的市场化发展。同时,数字电视公益服务性业务往往被视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担当着传播政策方针和引导舆论的作用,虽然政府为数字电视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及安全保障,但是对其公共财政投入与其公益服务型业务的支出并不相称,其中尚存在严重的缺口,并且国家尚无相关的补偿机制或出台相应的补偿政策,这也一定程度地影响数字电视公益服务型业务的推广。可见,目前数字电视产业中公益服务性业务与产业经营性业务区分不清,已是数字电视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阻碍。

公众认知水平限制发展。调查显示,用户对数字电视的认知、需求情况直接影响当地电视数字化的发展。首先,这与用户的文化水平有较大的关系。尽管我国实行了普遍的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到2012年底,我国数字电视用户中几乎有三分之一为初等及以下文化水平。这些人对数字电视的认知是不全面的,对数字电视的接收是可有可无的,他们对数字电视的需求跟对有线电视的需求并没有多大差别。因此,用户文化程度直接影响到当地数字电视产业化的发展。其次,由于我国许多受众长期对于电视公益性的定位以及对其收费低廉的认知,在他们心中形成了低价收视、免费收视的习惯或观念。加上媒体对于数字电视的公益服务性和产业经营性两种属性和功能的宣传力度不够,使得公众对数字电视的认知水平有限,导致他们对数字电视非公益性服务收费调整不愿接受,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字电视产业化的发展。最后,由于我国广播电视受众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历史渊源、经济发展水平等多元性特征,在数字电视服务的需求上存在巨大差异,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习俗、不同年龄的人所需求的数字电视服务有所不同,数字电视很难只从市场效益出发、不考虑公益服务而一味追求用户的满意度,从而使得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受到用户兴趣偏好的巨大限制。

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出路

加强各领域的合作,促进数字电视产业协调发展。首先,应该树立终端创新和运营业务发展并进的数字化电视发展思路,各级政府应该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协调,构建联动协调机制,促使产业中各运营环节之间的协调和整体性发展。其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及工信部应该在全国进行统筹规划,调整产业的合理布局,积极发挥优秀企业尤其是骨干企业的领头作用,推动产业集聚化发展,如构建数字家庭产业基地等等。最后,应该在数字电视产业基础较薄弱的地区,集中引导有线电视的数字化转换,从而有步骤地实现全国数字电视产业的协调发展。

区分公益服务性业务和产业经营性业务,完善产业政策体系。我国数字电视必须认真定位其公益性特征和产业性特征,对两个属性和功能采取有针对性地推广和发展。首先,我国应该延续过去正确、有效的政策,持续发展和推广数字电视,促进数字电视的升级转型,制定电视数字化标准,构建数字电视认证体系。其次,为推动数字电视产业经营性业务的发展,国家应积极出台一些辅助政策,如制定家电下乡政策、以旧换新政策以及节能环保政策等等,并加强对数字电视售后服务的监督。第三,我国政府应积极引导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方向,加大对数字电视产业的投入力度,鼓励数字电视产业的服务创新,以满足我国用户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如积极加大对电视数字化产业发展中的原材料、核心技术及其设备等的投资,支持电视数字化发展中各企业节目内容的扩充和创新等。最后,对于数字电视公益服务性业务的发展,政府还必须积极引导电视数字化基金的构建,从而为其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

创造数字电视增值服务,多途径满足受众需求。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应该借助其所搭建的数字电视平台,挖掘用户数据,对其进行市场需求分析及市场细分,探索其潜在需求,以推动相关企业或者单位进行服务升级和扩充,积极为用户创造数字电视增值服务。

笔者认为,只有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的数字化电视,才是长久、稳定的发展途径。用户需求分析主要考察用户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等跟其年龄、地域、民族等因素的相关性,从而分析用户的需求取向,并据此确定数字电视增值服务的内容和方向,多途径地满足受众需求。同时,必须加大对数字电视公益服务型业务和产业经营性业务的宣传力度,提升公众对数字电视的认知度,从而推动公众对数字电视的了解、理解和接受。

数字电视已在我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已实现了50%以上的电视数字化转换,但是其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数字电视产业化发展存在地区性差异、公益服务性业务与产业经营性业务区分不清、公众认知水平限制着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等等。因此,必须在政策上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予以解决,以加快我国电视数字化的发展进程。这些对策包括加强各领域的协调合作,促进数字电视产业的协调发展;区分公益服务性业务和产业经营性业务,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创造数字电视增值服务,多途径满足受众需求等等。

猜你喜欢

服务性经营性公益
军工院所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提升建议
高职体育教学中贯彻服务性管理的探究
公益
公益
强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服务性的若干思考分析
公益
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思考
电视法治栏目服务性问题的探讨
从《连线119》探讨服务性电视新闻节目的要素
关于公立医院经营性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