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156例甲状腺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05-05杜华劲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0期
关键词:腺瘤出血量长度

杜华劲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156例甲状腺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杜华劲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 滁州 239000)

目的 观察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瘤患者156例,均经临床确诊,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不良反应情况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26%(χ2=7.7922,P=0.0052)。结论 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能有效地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缩短手术切口长度,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与推广。

改良小切口手术;甲状腺瘤;不良反应

甲状腺瘤系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绝大多数患者为良性病变,少数为癌,癌变率为10%~20%[1]。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患者156例,疗效显著,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瘤患者156例,所有患者经临床确诊为甲状腺瘤。将15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8例中男性32例,女性46例,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41.8±7.6)岁,病程0.2~2年,平均病程(1.5± 0.8)年,其中55例良性肿瘤,20例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3例甲状腺癌;观察组78例中男性34例,女性44例,年龄26~60岁,平均年龄(42.1±7.5)岁,病程0.3~2年,平均病程(1.4±0.9)年,其中52例良性肿瘤,18例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8例甲状腺癌。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高度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患者全麻,引导患者取仰卧位,于其肿瘤最高点行弧形切口,长度为6~8 cm,切开其皮下组织及颈阔肌,并向上下游离皮瓣,上达至甲状软骨水平,下达至胸骨切迹,其余手术过程均按照常规操作予以实施。

观察组给予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于患者全麻后,引导患者取平卧位,并垫肩,然后行常规消毒和铺巾处理。取患者颈部胸骨柄上方两横指处,于患侧甲状腺表面行横行切口,长度为2.5~4.0 cm[2],切开皮肤,将甲状腺暴露,并游离甲状腺,保护患者患侧喉上神经及喉返神经,沿肿物边缘锐性、钝性交替行肿物分离处理,切开表面甲状腺组织之后,直达患者腺瘤表面,再选用手指或者弯血管钳沿腺瘤周围行钝性分离处理,直至蒂部,然后从周围的甲状腺组织中剥出腺瘤,钳夹、切断蒂部后,并行结扎处理,最后切除腺瘤。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等;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如切口感染、声音嘶哑、低钙抽搐、呼吸困难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手术平均时间更短、术中平均出血量更少、手术平均切口长度更小、平均住院时间更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26%(χ2=7.7922,P=0.0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 论

当前临床上对甲状腺瘤的治疗,首选方法为手术切除,若术中结扎血管操作不慎,则极易损伤神经致使患者声音嘶哑,而且甲状腺血供丰富,若在切除甲状腺瘤稍有差池,轻者损伤血供,出现大量出血现象,重者则可能损伤临近脏器,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3]。传统甲状腺瘤切除术,切口较大,而且出血量较多,极易造成血肿现象的出现,严重者可诱发患者呼吸困难,并发症较多,可能给患者留下显著的瘢痕,再加上该手术切断周围神经引发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高,致使其的临床使用率逐年减少[4]。改良小切口手术是一种新型的甲状腺瘤切除术,能够将切口尽量压低,这亦是改良小切口手术的关键技术所在,对甲状腺瘤患者行手术时,将切口压低,进而缩短切口长度,以此避免给患者带来过大的瘢痕,而且该手术还能保证患者颈部肌群的完整性,在完整切除病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其颈部的正常功能,再加上切口较为美观,切口止血及时,能够满足甲状腺瘤常发人群女性患者所需,患者满意度因而得以大大增加。对甲状腺瘤患者行改良小切口手术,术中的出血量比传统手术更少,只要在术中操作规范,行及时有效的止血处理,术后甚至可以不用放置引流管,能够加快切口的愈合速度[5]。术后需对患者的呼吸以及生命体征变化进行严密观察,必要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常规止血药物的治疗,在患者床头放置气管切开包以及无菌手套,以此预防术后血肿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现象的出现。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对比分析[(),n=78]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对比分析[(),n=78]

组别 手术平均时间(min) 术中平均出血量(mL) 手术平均切口长度(cm) 平均住院时间(d)观察组 82.1±10.5 17.2±7.3 3.6±1.1 4.1±1.1对照组 126.6±12.5 43.8±10.5 7.8±1.2 7.4±1.2t值 2.7259 2.0800 2.5800 2.0272P值 0.0083 0.0417 0.0123 0.0469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分析[n(%)]

从本次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26%(χ2=7.7922,P=0.0052)说明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能有效地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缩短手术切口长度,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尤其是在伤口美观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1] 何挺佳.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121-122.

[2] 王春雷,许新峰,何辉龙,等.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40例甲状腺瘤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0):220-220.

[3] 曾新忠.比较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12):60.

[4] 王献华,李正起.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6):220-221.

[5] 阮长信.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甲状腺瘤临床疗效比较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32):47.

R736.1

B

1671-8194(2014)20-0122-02

猜你喜欢

腺瘤出血量长度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绳子的长度怎么算
1米的长度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爱的长度
长度单位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