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湿疏肝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

2014-05-05李四平马晓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0期
关键词:脂肪性疏肝酒精性

李四平 刘 策 马晓杰

(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附属粤海医院,海南 三亚 572000)

利湿疏肝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

李四平 刘 策 马晓杰

(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附属粤海医院,海南 三亚 572000)

目的 研究利湿疏肝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利湿疏肝中药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一般保肝、降酶药,疗程8周。观察利湿疏肝中药临床综合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36%及71.7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改善肝脏影像学方面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利湿疏肝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安全有效。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利湿疏肝中药/治疗应用;病例对照研究

近年来医学专家之处,由于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患有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一些常见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健康水平。据统计,我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率则有显著提升,每年增加幅度超过20万人,在成年人群体中占有15%的比例,对社会群体健康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医学理论显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并不是某种突发性疾病,而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产生的病症,多数发生于糖尿病、肥胖症等患者之中,其发生率可达50%~70%,成为影响成人健康水平的一大因素。通常,NAFLD发生前期会出现明显的肝炎症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初期病种,随着时间不断推移,患者会逐渐出现肝纤维化、肝硬化等情况,加重了肝功能衰竭的速度,并且造成各身体器官组织受损加剧。早期由于国内医疗条件有限,NAFLD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发症状,同时产生了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等不良反应,这些都与人们日常健康行为、临床治疗效果等存在直接性关联。临床对于NAFLD的治疗方案中,主要采用药物实施病症救治,提出与患者实际情况相关的治疗方案。如比较常用的药物包括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E、二甲双胍、水飞蓟素、熊去氧胆酸(UDCA)、卵磷脂、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等,选用这些参与治疗具有多方面的利用价值,但这些价值仅限于肝组织保护作用,并不能对肝组织产生改善作用[1]。未来对NAFLD拟定治疗方案,必须考虑药物使用的正确性,避免药物滥用产生的不利影响,并且开发出某一种切实可用的药物品种。如临床诊治脂肪肝过程中,常常观察到患者存在多种异常状况,包括乏力、纳差、头昏、胁胀、神疲、便溏等,这些都说明患者肝组织功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耗损,并且对其他周边组织产生了不良影响。经过长时间研究与实践,得出NAFLD采用中药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本次选择病例根据参照文献[2]标准,严格筛选与本次研究相关的患者为对象,提高病况研究的准确性。

1.2 一般资料:本次随机抽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资料,共100例。其中男76例,女24例;年龄25~65岁,平均38.4岁;病程1~4年,平均2.4年。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利湿疏肝中药(由泽泻15 g,决明子30 g,丹参10 g,海藻30 g,荷叶10 g,郁金20 g,柴胡15 g组成),1剂/天,水煎取汁400 mL分2次服。对照组给予水飞蓟素、还原型谷胱甘肽,疗程均为8周。

1.4 观察项目及检查指标:为了进一步提升本次治疗水平,医师在临床诊断患者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选择合适的症状为控制对象,对整体治疗结果实施综合评估,判断各类项目检查指标。按照划分范围,本次症状可设定为轻度、中度、重度等3个级别,按照评分标准对患者实施有效的评估。

1.5 疗效判断标准:①临床症状和体征:显效指治疗后症状评分下降≥75%;有效指症状评分下降≥50%且<75%;无效指症状评分下降<50%;②肝功能:显效为治疗后肝功能正常;有效为ALT下降≥50%且<75%;无效为ALT下降<50%;③血脂:显效指治疗后TC下降≥20%或TG下降≥40%,或HDL上升≥0.26 mmol/L;有效为TC下降≥10%但<20%或TG下降≥20%但<40%,或HDL上升≥0.10 mmol/L但<0.26 mmol/L;无效为未达到有效标准者;④彩超:显效为肝脏影像学恢复正常;有效指脂肪肝程度较治疗前下降1个等级或以上;无效指未达到有效标准者。其中轻度脂肪肝计1分,中度脂肪肝计2分,重度脂肪肝计3分。上述指标有3项达到显效者记为临床显效,有3项达到有效者记为临床有效,余为临床无效。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处理,用One-way ANOVA方法,满足方差齐性要求用Student-Neuman-Keuls法,不满足方差齐性要求用Dunnett sT3法。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共47例,显效30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9.36%。对照组共46例,显效21例,有效11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1.7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2.2 两组疗程结束时肝功能变化情况,见表1。疗程结束时两组患者ALT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AST、TBil、γ-GT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表1 两组患者疗程结束时肝功能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疗程结束时肝功能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n ALT(U/L) AST(U/L)γ-GT(U/L)TBil(μmol/L)治疗组 47 23.3±10.2 25.2±9.7 38.6±17.2 10.1±2.3对照组 46 40.2±18.3 26.3±15.2 43.2±20.6 14.6±2.7

2.3 两组患者疗程结束时血脂变化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程结束时血脂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疗程结束时血脂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组别 n TG(U/L)TC(U/L)HDL(mmol/L)LDL(mmol/L)治疗组 47 1.1±0.1 4.4±0.2 1.8±0.3 2.2±0.3对照组 46 1.9±0.4 5.4±0.4 0.9±0.1 2.9±0.9

2.4 两组患者疗程结束时临床症状、体征和肝脏彩超积分变化情况,见表3。症状和体征积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肝脏彩超积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表3 两组患者疗程结束时症状体征、肝脏彩超积分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疗程结束时症状体征、肝脏彩超积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n 症状和体征积分 肝脏彩超积分治疗组 47 3.1±0.9 0.9±0.2对照组 46 11.2±5.6 1.4±0.3

2.5 安全性:实验过程中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查肾功能、心电图、血常规均正常,未出现心、肾及造血系统损害。

3 讨 论

NAFLD并非某一种病因产生的结果,而是由多种病症因素共同造成,这不仅增加了患者健康恢复的效果,也给临床治疗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祖国中医对NAFLD进行了相关界定,把脂肪肝规划为积聚、胁痛、痞满、痰浊、湿阻、肝癖、黄疸等[3-10]。NAFLD病因为过食肥甘厚味、过于安逸、肥甘厚味损伤脾胃,水谷运化失司,湿浊停留体内,湿浊内阻,肝气郁结等因素所致。其病位在肝,与脾、肾两脏密切相关。病机是 湿浊内阻,聚湿生痰,痹阻于肝,肝气郁结而形成脂肪肝。

根据人体组织学理论,脾是人体最为关键的组织之一,其功能状态决定着人体功能水平。为了提升患者个人的身体素质,必须要对脾采取科学的中医治疗方式,从治疗方式、饮食调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优化,改善患者个人的身体健康水平。中医理论认为肝为刚脏,主疏泄,性喜调达,肝疏泄不及,肝郁气滞,脾土壅滞,湿自内生,而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致脾虚生湿,与肝郁相互影响,脾虚生湿会影响肝郁,而反过来肝气郁结又会加重湿邪内生,根据这些可以判断,湿浊内阻、肝气郁结等对引起NAFLD具有很大的影响[11-21]。

从临床长期研究情况,选择合适中药对NAFLD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形成相对稳定的保障体系,进而提高患者个人体质的抗病能力,避免症状复发而产生多种不利的影响。此次,利湿疏肝中药对NAFLD患者进行全方位治疗,获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抑制了各种病症的发生率。方中泽泻具有利水渗湿,荷叶有清暑利湿,升发清阳之用,海藻具有消痰软坚,利水消肿之功效,三药合用,以强利湿。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决明子清肝明目,郁金有行气解郁,三药联合以疏肝解郁。并且加用丹参以活血化瘀,以增强解郁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泽泻脂溶性部分能降血脂、降胆固醇和抗动脉弱样硬化;海藻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柴胡皂苷又可降低血浆胆固醇,柴胡有较好的抗脂肪肝、抗肝损伤、利胆、降低氨基转移酶等作用;郁金有保护肝细胞、促肝细胞再生、去脂和抑制肝细胞纤维化的作用;决明子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对四氯化碳所致的肝损害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丹参有降血脂,促进肝细胞再生,抗肝纤维化作用。整个方药以利湿疏肝,兼以化瘀,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结果,同时具有降脂,保护肝细胞,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1]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3):163-166.

[2]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 (2): 71.

[3] 施军平,范建高,陈芝芸,等.理气化痰祛疲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组织PPAR和CPT-1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26(8):1739-1744.

[4] 周韶虹.张云鹏辨证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45(2):4-5.

[5] 马晓燕,司英奎,韩雪林.脂肪肝“气虚痰毒”病机假说的研究思路[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2421-2422.

[6] 王凤珍,杨钦河,王强.脂肪肝从肾论治机制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6):1067-1068.

[7] 王威,江海涛,李玉红,等.论“疏肝导浊”法对脂肪肝的治疗[J].中医研究,2006,19(5):2-4.

[8] 陈姝娴,应爱兰.辨证分型治疗脂肪肝探识[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4):384.

[9] 韩加强,孟庆敏.脂肪肝的辨证论治[J].亚太传统医药,2007,3(2):62.

[10] 柯美华.脂肪肝证治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4):259-260.

[11] 梁晓夏.保肝理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120例[J].山西中医, 2008,24(11):11-12.

[12] 李芳,邵凤珍.理气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62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3):15-17.

[13] 吴奎.加味双降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5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0,16(2):24-25.

[14] 黄鸿娜,毛德文,黄晶晶.祛瘀化浊汤治疗肝功能异常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1,43(2):44-46.

[15] 徐亮,闫妍,宓余强.壳脂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0,20(3):146-148.

[16] 黄卫东,高卓维,殷鑫,等.肝脂平联合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12):13-14.

[17] 刘学荣,戚忠玺,耿兰书.脂肝清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1):11-13.

[18] 熊焰.超微脂康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研究[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

[19] 胡卫东,杨浩明,郑高坪,等.针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3(1):39.

[20] 黎永生.针灸合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脂肪肝30例[J].陕西中医,2009,30(9):1207.

[21] 李秀丽,唐晓光,高丽枫,等.荜茇-13味治疗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实验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1):35-37.

R575

B

1671-8194(2014)20-0306-02

猜你喜欢

脂肪性疏肝酒精性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Mechanism underlying efficacy of Shugan Sanjie decoction (疏肝散结汤) on plasma cell mastitis,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piRNA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胰岛素抵抗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中的作用及荷丹片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治疗效果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疏肝化斑汤联合八白散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