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替罗非斑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治疗中的疗效

2014-05-05徐世新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0期
关键词:罗非溶栓心肌梗死

佟 刚 徐世新 马 臣

(吉林省通化市人民医院,吉林 通化 134000)

探讨替罗非斑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治疗中的疗效

佟 刚 徐世新 马 臣

(吉林省通化市人民医院,吉林 通化 134000)

目的 探讨替罗非斑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以急诊形式来我院进行治疗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50例患者,对照组5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采取静脉溶栓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前后均应用替罗非斑。结果 观察组患者冠脉血流TIMI 3级发生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9,P<0.01)。观察组患者的皮肤黏膜出血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68,P>0.05)。结论 替罗非斑能够显著提高梗死相关动脉TIMI 3级血流的发生率,替罗非斑联合溶栓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安全有效手段。

替罗非斑;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治疗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是一种致死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临床上对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治疗给与极大的关注与重视。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方法[1]。但是,在采取静脉溶栓进行治疗中,梗死相关动脉TIMI 3级血流发生率较低,导致患者的病死率较高。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患者的急诊救治率,将替罗非斑应用到了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笔者以下就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治疗中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以急诊形式来我院进行治疗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00例,男53例,女47例,患者年龄38~78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8.3岁,所有患者均表现出典型的胸痛症状,心电图提示出患者的ST段抬高。100例患者中,34例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16例为前间壁,13例为广泛前壁,37例为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基础疾病分布为,30例合并高血压,28例合并高血脂症,23例合并糖尿病。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50例患者,对照组5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嚼服阿司匹林300 mg,口服氯吡格雷300~600 mg,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的患者在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前给予静脉注射替罗非斑,具体剂量为5 U/kg[2]。两组患者均给与静脉溶栓治疗,尿激酶100万U,先用10 mL生理盐水进行溶解,然后将其加入到10 mL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静脉滴注时间保持在30 min内。观察组患者在溶栓后继续以0.1~0.15 U/(kg·min)持续静脉注射替罗非斑12~48 h[3]。两组患者在静脉溶栓后,均给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具体剂量为5000 U/次,每隔12 h进行1次,连续治疗5~7 d时间。同时两组患者溶栓后,均给予阿司匹林100毫克/次,1次/天,以及寇杜氯吡格雷75毫克/次,1次/天进行治疗[4]。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及皮肤黏膜出血情况对比

经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后,冠脉造影显示,观察组患者冠脉血流TIMI 3级发生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9,P<0.01)。观察组患者的皮肤黏膜出血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68,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及皮肤黏膜出血情况对比[n(%)]

2.2 两组患者治疗安全性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均未发生大量出血或严重出血并发症,其出血症状均为皮肤黏膜下少量出血,且两组患者的皮肤黏膜下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临床研究提示出,替罗非斑组出血的危险性增加[5]。

3 讨 论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是一种致死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急诊静脉溶栓是目前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方法。急诊静脉溶栓的主要目的是在短时间内迅速的恢复患者心肌组织细胞的血流灌注,避免心肌细胞的功能和活性受到进一步的损害。但是,在采取静脉溶栓进行治疗中,梗死相关动脉TIMI 3级血流发生率较低,导致患者的病死率较高[6]。临床研究表明,强化抗凝血小板治疗可以很好的解决梗死相关动脉TIMI 3级血流发生率较低的问题,从而提高患者的急诊救治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替罗非斑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非肽类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具有能够彻底的抵制血小板发生聚集,有效的避免血栓形成,显著地提高静脉溶栓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的效果,同时还对微血管灌注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从而使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更加的安全高效[7]。

本次研究中,冠脉造影显示,观察组患者冠脉血流TIMI 3级发生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9,P<0.01)。观察组患者的皮肤黏膜出血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68,P>0.05)。这一结果表明,替罗非斑能显著提高梗死相关动脉TIMI 3级血流的发生率,替罗非斑联合溶栓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安全有效手段,特别是在没有条件进行PCI术对急诊患者进行治疗时,可以优先考虑采取该方式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救治,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8]。

[1] 孙茜,沈洪.ST段抬高心梗的急诊处理[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5,2(5):952-956.

[2] 张念.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8):392-393.

[3] 庞霞,李平,凌政,等.静脉溶栓及直接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09,26(6) : 329-331.

[4] 唐良秋,徐新学,马绍椿,等.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与静脉溶栓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分析[J].河北医学,2009,10(6) : 499-501.

[5] 黄从刚,李睿,左慧萍,等.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和促发因素的青年人与中老年人暴露率比较[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28 (3):245-246.

[6] 庞霞,李平,凌政,等.静脉溶栓及直接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09,26(6) : 329-331.

[7] 唐良秋,徐新学,马绍椿,等.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与静脉溶栓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分析[J].河北医学,2009,10(6) : 499-501.

[8] 扬新春,徐立,王乐丰,等.国产替罗非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灌注的影响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0,11(2):4-6.

R542.2+2

B

1671-8194(2014)20-0261-02

猜你喜欢

罗非溶栓心肌梗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群策群力!罗非鱼产业上下游积极扩大内销市场,今年将迎来多重利好消息(附2019罗非购苗指南)
COX-2特异性抑制剂罗非昔布对阿尔茨海默病Aβ沉积的影响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替罗非班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PCI合并慢血流急性STEMI的临床疗效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