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用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2014-05-05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0期
关键词:回顾性氧氟沙星抗菌

周 新

(西安电力中心医院,陕西 西安 710032)

常用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周 新

(西安电力中心医院,陕西 西安 710032)

目的 探讨常用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特点,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报道,对350例发生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抗感染药物的种类、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在350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女性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从年龄构成比来看,18~60岁的中青年构成比最高,达到80.86%;静脉滴注产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最常见,占74.86%;头孢菌素类引发的不良反应最多,为25.43%,从单药品种来看,左氧氟沙星引发的不良反应最多,占到12.00%;ADR最常累及的器官系统是皮肤及附件,占38.57%。结论 临床上使用抗感染药物时,应该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适应证和用药剂量,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抗感染药物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重要的治疗药物之一,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忽视其用药的一些注意事项,不仅会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还有可能使患者体内产生新的耐药菌株。目前,由于普遍存在抗感染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导致由此引起的药品的不良反应(ADR)也随之不断上升,给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重大影响[1]。本研究对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集到的350例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特点,旨在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本资料来源于本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集到的350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报告,对ADR报告中的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抗感染药物的种类、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

在350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为137例,占39.14%,女性为213例,占60.86%,女性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从年龄构成比来看,最小的为4个月,最大的为95岁,其中,18~60岁的中青年构成比最高,达到80.86%。具体见表1。

2.2 不同给药途径引发ADR构成比的比较

在350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根据给药途径的不同,不良反应的构成比不同,其中,静脉滴注产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最常见,占74.86%,其次为口服给药,占20.57%。具体见表2。

2.3 引发ADR的抗感染药物类别及构成比比较

在350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引发的不良反应最多,分别为25.43%和22.86%,其次为青霉素类,占16.29%,从单药品种来看,左氧氟沙星引发的不良反应最多,占到12.00%(42/350)。具体见表3。

表2 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及构成比比较

表3 引发ADR的抗感染药物类别及构成比比较

表4 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2.4 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比较

在350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ADR最常累及的器官系统是皮肤及附件,占38.57%,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等,其次为胃肠道系统,占24.86。具体见表4。

3 讨 论

目前,在临床上,抗感染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远远高于其他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主要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①抗感染药物使用率高,应用广泛[2];②临床上普遍存在抗感染药物应用不规范、不合理的现象。

本调查报告显示,女性药物不良反应的例数明显高于男性,这与报道结果相同[3],尤其是中青年女性所占的比例更大,可能是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女性月经、孕育、哺乳、妇科疾病等[4]可能改变女性个体体质,从而导致ADR的发生。因此,在对女性患者应用抗感染药物时,一定要特别注意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

在350例不良反应中,静脉滴注产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最常见,占74.86%。这主要是因为静脉给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且其不经过消化系统处理直接进入血液中,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对机体的影响更为明显。因此,在临床上使用静脉滴注时应该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另外,《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原则》指出:当病情允许时,抗感染药物应由静脉给药改为口服给药[5]。

本研究报告显示,头孢菌素类引发的不良反应最多,占到25.43%,主要是由于这类药物抗菌谱广,在抗感染中占有重要地位,临床应用比较广泛。从单药品种来看,左氧氟沙星引发的不良反应最多,占到12.00%,主要是因为具有左氧氟沙星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不用皮试,经济,无交叉耐药性、半衰期长等特点。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重点加强非常常用的抗感染药物的监测和管理。本次研究中,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最常累及的皮肤及附件,其次是胃肠道反应,应引起重视。

综上所述,临床上使用抗感染药物时,应该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适应证和用药剂量[6]。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1] 曹伟灵,陈连剑.386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J].今日药学,2010,20(10):43-46.

[2] 冯变玲,杨世民,王杰鹏.2004-2009 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文献源统计分析[J].医药导报,2011,30(4):540-544.

[3] 毕津莲,黄明菊,李湘斌.659例抗微生物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2010,19(1):27-29.

[4] 于进彩,范春.392例抗感染药物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31(6):526.

[5] 方静,周学琴.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2,37(2):141-144.

[6] 黎雪桂.694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1,8(1):65.

R969.3;R978.1

B

1671-8194(2014)20-0203-02

猜你喜欢

回顾性氧氟沙星抗菌
重症监护室中合并肥胖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基于MIMIC-Ⅲ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索拉非尼治疗肝移植后肝细胞癌复发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盆腔炎的用药效果初评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飞扬肠胃炎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慢性胃肠炎的疗效观察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国内应用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的回顾性研究
512例老年结核病患者T-SPOT.TB结果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