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0例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的分析

2014-05-05黄楚明黄林欢周厚仕连晓东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0期
关键词:代偿脑血管造影

黄楚明 黄林欢 周厚仕 连晓东 林 麒

(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广东 汕头 515031)

50例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的分析

黄楚明 黄林欢 周厚仕 连晓东 林 麒

(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广东 汕头 515031)

目的 对青年缺血性卒中50例全脑血管造影进行分析。方法 符合标准的50例已行全脑血管造影的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入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神经功能NIHSS评分及mRS评分。结果 入组患者女性20例,占40.0%,平均年龄(39.80±4.14)岁,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占24%,小动脉卒中占26%,心源性脑栓塞占16%,原因不明占16%,其他原因占18%。患者头颅DSA结果与头颅非DSA影像结果进行比较,DSA组在颅内外动脉狭窄、动脉瘤、肌纤维发育不良检出率呈现优势,但未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动脉夹层方面非DSA影像有优势,但两组未有统计学差异(P>0.05)。侧支循环评估方面,一级代偿DSA与非DSA未有差异(P>0.05),二级侧支代偿及三级侧支代偿,两组有统计学差异(14% vs 2%,P=0.027;10% vs 0%,P=0.022)。结论 青年缺血性卒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仍是主要病因,全脑血管造影术对脑侧支循环评估更有优势。

青年卒中;全脑血管造影;病因与发病机制

青年卒中是指年龄在18~45岁发生的脑卒中,占全部脑卒中患者的5%~15%。近年来青年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约为6/10万~20/10万,其中以缺血性卒中为主,占70%左右[1]。近年对青年缺血性卒中进行病因学及发病机制探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全脑血管造影是血管评估的金标准,本文拟对50例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全脑血管造影资料及病因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全脑血管造影在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诊断方面的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份在我科住院年龄18~45岁缺血性卒中患者,诊断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标准[2],愿意接受全脑血管造影。

1.2 研究方法

①一般资料:入选后登记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是否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否嗜烟等资料,进行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及mRS评分,并按TOAST进行分型[2]。②常规影像学评估:所有患者全脑血管造影前常规进行心脏彩超、颈部超声、头颅MR、头颅MRA或CTA。影像结果由两名经验丰富的专业医师进行判读。③全脑血管造影:常规消毒、铺巾,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右股动脉,置入5F动脉鞘。经鞘注入对比剂2 mL,观察10 min无异常。经动脉鞘送入常规导管及导丝,分别在导丝导引下将导管先端置于主动脉弓、腹主动脉、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注入对比剂,行造影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采用SPSS19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中正态分布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用率描述,卡方检验进行比较。

2 结 果

2.1 50例接受DSA青年缺血性卒中基线资料情况:本研究共入组患者50例,其中女性20例,占40.0%,平均年龄(39.80±4.14)岁,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吸烟、NIHSS、mRS及TOAST分型详见表1。

表1 50例接受DSA青年缺血性卒中基线资料情况(N=50)

2.2 50例接受DSA青年缺血性卒中DSA和其他头颅影像手段评估比较:将患者头颅DSA结果与头颅非DSA影像结果进行比较,DSA组在颅内外动脉狭窄、动脉瘤、肌纤维发育不良检出率呈现优势,但未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动脉夹层方面非DSA影像有优势,但两组未有统计学差异(P>0.05)。侧支循环评估方面,一级代偿DSA与非DSA未有差异(P>0.05),二级侧支代偿及三级侧支代偿,两组有统计学差异(14% vs 2%,P=0.027;10% vs 0%,P=0.022)。详见表2。

3 讨 论

表2 50例接受DSA青年缺血性卒中DSA和其他头颅影像手段评估比较[n(%)]

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较老年人复杂,目前,国内外对青年脑梗死病因的研究大多数根据或参考TOAST分型来研究。但对于TOAST分型中各型所占比例,众多研究[3]报道结果并不统一:心源性脑栓塞型约占8%~20%、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约占14%~22%、小动脉脑梗死约占16%~33%、其他原因所致脑梗死约占7%~24%、原因不明的脑梗死约占10%~42%。本研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占30%,小动脉卒中占20%,心源性脑栓塞占16%,原因不明占16%,其他原因占18%,与之相似,我们的研究表明,青年脑梗死中,动脉粥样硬化仍旧是最主要原因,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仍需重点关注。

全脑血管造影是血管评估的金标准,尽管本研究中,对于血管狭窄以及其他血管病变的检出率全脑血管造影和其他手段并未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但我们考虑可能与样本量过少有关,在对血管狭窄程度的判断、通过3D-DSA发现微小动脉瘤方面,DSA仍有着独特的优势,而这对脑梗死病因的诊断,对治疗策略的抉择有重要意义。

脑侧支循环代偿是近期备受关注的治疗靶点[4]。准确而完整地评估侧支循环可能是决定缺血性卒中个体化治疗的前提条件之一[5]。侧支代偿一般通过三级侧支循环途径来建立。一级侧支循环指通过Willis环的血流代偿,是最重要的代偿途径,可迅速沟通左右大脑半球及前后循环的血流。二级侧支代偿指通过眼动脉、软脑膜吻合支以及其他相对较小的侧支与侧支吻合支之间实现的血流代偿。三级侧支循环属于新生血管,部分病例在缺血后一段时间才可以形成。尽管有研究表明TCD、CTA、MRA在侧支循环评估方面有其无创、方便等优势,但其局限性更是明显[6]。我们的研究也表明,DSA在侧支循环评估,尤其是二、三级侧支评估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因而,对于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我们认为,条件许可下仍应积极的行全脑血管造影进行弓上血管评估。

[1] Kittner SJ.Stroke in the young: coming of age [J].Neurology,2002, 59(1):6-7.

[2] 陈清棠.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 379-380.

[3] 刘春虹,杜彦辉.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与TOAST分型的相关性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13,35(8):56-60.

[4] Ashfaq Shuaib,Ken Butcher,Askar A Mohammad.Collateral blood vessels in acute ischaemic stroke: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J]. Lancet Neurol,2011,10(9): 909-921.

[5] 缪中荣.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13,53(4):1-5.

[6] 黄家星,林文华,刘丽萍,等.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卒中杂志,2013,8(4):285-293.

R743.3

B

1671-8194(2014)20-0198-02

猜你喜欢

代偿脑血管造影
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获得再代偿的影响因素分析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阿德福韦酯联合加味逍遥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观察
输卵管二维超声造影与碘剂X线造影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