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胶海绵在慢性鼻窦炎鼻窦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2014-05-05闫保星贾代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0期
关键词:术腔明胶鼻窦

郭 淼 闫保星 贾代杰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明胶海绵在慢性鼻窦炎鼻窦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郭 淼 闫保星 贾代杰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 探讨明胶海绵填充法在鼻窦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鼻窦炎患者中选择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试验组使用明胶海绵填塞进行止血,对照组患者不应用明胶海绵进行填塞止。对患者的出血量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术后均有少量出血,试验组48 h内渗血量少于5 mL,对照组术后48 h出血少于10 mL,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患者痛苦小,鼻面部疼痛、肿胀、头昏及头痛等并发症相较少。结论 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应用明胶海绵填塞法具有较好临床效果,并且患者痛苦较少,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鼻内镜;鼻窦炎手术;明胶海绵;止血

慢性鼻窦炎为鼻窦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手术治疗最为常用,但是术后常常发生黏膜粘连、水肿等并发症,影响手术疗效及术后恢复,笔者就慢性鼻窦炎术后出血、鼻黏膜粘连问题进行,设计用术后明胶海绵湿敷的患者进行观察,并与未应用明胶海绵湿敷的对照组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中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临床诊断,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慢性鼻窦炎。随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患者,试验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区间23~65岁,平均年龄35岁,病程1.5~32年,有7例患者诊断为慢性鼻窦炎Ⅰ型2期,10例患者为Ⅱ型2期,7例患者为Ⅲ型。对照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区间24~67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为1~33年,包括12例慢性鼻窦炎Ⅰ型2期,10例Ⅱ型2期和4例Ⅲ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疾病分期上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选择统一的治疗小组对所有患者进行手术,手术方式按照德国产wolf鼻内镜,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然后按Messerkerling术式进行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于鼻腔及鼻窦病变部位切除鼻息肉,应用钩突刀完整切除钩突,打开病变窦腔,用刨削器清除鼻腔及鼻窦内分泌物及血。

1.2.2 对两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的抗生素和鼻腔喷布地奈德(激素)处理,并使用黏液促排剂及冲洗鼻腔,48 h后将鼻腔填塞物取出,定期(2~3 d)鼻内镜清理,术后7 d出院。跟踪治疗,术后第1个月内每周1次鼻内镜清理,术后2个月每2周清理1次,术后3个月内每月清理1次,直到手术测腔黏膜上皮化。术后1个月内每周进行换药一次,应用明胶海绵(1 cm×1 cm)对鼻腔进行湿敷处理,继续激素治疗,换药当日不进行鼻腔冲洗,不进行特殊处理,让填充体自行脱落。对照组不用明胶海绵进行处理。换药工作由同一治疗小组完成并记录。

1.2.3 观察指标:在术后的第1个月每周一次,术后第2个月每2周一次复查,复查内容为腔黏膜上皮化所需时间及术后术腔体征总积分。上皮化形成评定标准:鼻腔黏膜光滑无增厚,能够紧密结合鼻骨,术腔各部清晰,鼻窦口保持通畅、开放,无脓性分泌物。

术腔体征总积分的计算方法:参照海口标准[1]及美国Lund-Mackay分期系统的标准(1993年)对鼻内镜检查结果进行评分,评分内容包括术腔痂皮脱落、黏膜水肿、囊泡形成、分泌物量等,总积分等于各项评分之和,积分越小则术腔恢复良好。

1.3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得到的数据输入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结果用t检验,数据的正态资料分布以()表示。

2 结 果

2组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术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无发生术腔感染,平均住院日为(7±1)d。

2.1 2组患者术后2、4、8、12周术腔体征总积分比较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2、4、8、12周术腔体征

2.2 试验组患者术后黏膜上皮化平均所用的时间为(52±6)d,对照组患者术后黏膜上皮化平均所用时间为(67±7)d,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 论

鼻窦口的鼻道复合体病变会导致鼻窦引流口的堵塞,进而导致慢性鼻窦炎的发生,对鼻窦进行鼻内镜手术可以切除病变、开放窦口,恢复鼻窦与鼻腔的通气引流功能,术后鼻黏膜上皮细胞的再生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当病变黏膜恢复正常,其纤毛清除功能和腺体功能得到恢复后才能达到治愈慢性鼻窦炎的目标。明胶海绵是由可吸收材料制作而成,止血作用明显,并且能够减少渗出,促进血肿形成及机化形成瘢痕,明显的减少血痂形成和感染的发生。此外,明胶海绵还能够保持术腔湿润状态,促进黏膜的修复。

本次研究通过术腔体征总积分及鼻内镜术后黏膜上皮化来评价术腔恢复状况。资料显示黏膜上皮化一般需要10~14周,而术后2~4周内,术腔黏膜缺损处由于易囊泡、肉芽、息肉等生长,导致水肿,影响黏膜上皮化。有报道,术腔粘连40%发生在术后2~6周,且多见于筛窦腔及中鼻甲的外侧面[2,3]。针对黏膜的修复,术后2~4周为了增加术腔通气量,采用明胶海绵,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术腔体征总积分较低,术腔黏膜上皮化时间较短,鼻内几个下鼻窦手术应用明胶海绵较不用明胶海绵好,利于患者减轻痛苦,利于防止术区粘连及术后二次出血,利于黏膜恢复。合并术后鼻腔冲洗及鼻腔雾化吸入,定期换药,效果更佳。

[1]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6):134-135.

[2] 冯善顶,刘秋润.鼻腔粘连的治疗和预防[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18(2):122-124.

[3] 郑伟明,赵宏辉.83例老年患者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J].新医学,2002,33(2):93-94.

R765.4+1

B

1671-8194(2014)20-0175-02

猜你喜欢

术腔明胶鼻窦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明胶空心胶囊中EO和ECH的残留量
SMARCA4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中高频性丢失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TG酶与单宁酸对鱼明胶凝胶强度的影响
乳突根治术后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再植入病例分析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的临床应用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经济型鼻窦球囊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鼻内镜术后术腔纳吸绵的处理方式研究
化湿通窍方对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术腔黏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