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慢性难愈创面的临床分析

2014-05-05丘明志贲吕金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0期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创面

丘明志 贲吕金 陈 坚

(广东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医院,广东 佛山 528308)

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慢性难愈创面的临床分析

丘明志 贲吕金 陈 坚

(广东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医院,广东 佛山 528308)

目的 对比分析常规传统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和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90例慢性难愈创面患者为临床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5例,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而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的传统治疗方法。统计两组患者的治愈情况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的愈合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与传统方式相比,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慢性难愈创面具有更加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缩短患者创面的愈合时间,可以推而广之。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慢性难愈性创面;对比分析

慢性难愈创面在临床实例中较为常见,常见于伤口感染处、大面积烧伤烫伤处、手术切口处、以及一些全身性疾病中,不论是哪一种原因引起的慢性难愈性创面,都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常规的治疗创面方法较为保守,治疗时间过长,创面愈合较慢且容易造成创面处二次感染、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深度损伤等[1]。根据文献报道[2],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在治疗慢性难愈创面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VAC能够增加患者创面处的血流量,从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VAC在清除创面渗出物后能够减轻创面的水肿情况,同时增加了患者的住院舒适度,减少了常规治疗方法中多次换药的困扰[3]。本文就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与常规的治疗方法分别对慢性难愈创面的不同临床疗效进行报道,如下文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慢性难治性创面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两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3.1岁,创面存在时间40 d~1.2年,平均创面存在时间为147 d;常规组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40.7岁,创面存在时间36 d~1.2年,平均创面存在时间为136 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创面存在时间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临床统计可比性。观察组患者创面处分别为:骶尾部10处、头枕部8处、背部12处、肩胛部7处、腹部8处,创面最小2 cm×3.5 cm×2.5 cm,最大7 cm×8 cm ×3.8 cm;常规组患者创面处分别为:骶尾部8处、头枕部7处、背部5处、大腿部10处、腹部8处,腓骨处7处,创面最小2.1 cm×1.5 cm× 3.5 cm,最大8 cm×10 cm×4.5 cm。两组患者在创面位置、创面大小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治疗方法,每天每间隔8 h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理创面处,然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再选择用无菌纱布擦干伤口水分后给予换药,同时要使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4]。观察组给予VAC治疗:首先给予患者局部麻醉,清洗创面,清洗范围要大于患者创面;彻底清除创面组织,洁净后,将需要的负压材料,即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泡沫进行修剪,可超出创面边缘4 cm,将两根引流管引出,调节压力调节至-100~-170 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静脉注射抗感染药物,如有效的抗生素药品;每周更换创面敷料,持续负压吸引,待肉芽组织新鲜时行游离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创面[5]。

1.3 疗效评价准则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规定的中医临床病症诊断疗效标准[6],疗效评价准则为:①痊愈:创面完全愈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患者可以自由活动;②显效:创面缩小70%,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患者可进行大多数生命活动;③有效:创面缩小20%,临床症状具有改善;患者可从事少量活动;④无效:创面缩小<20%,临床症状无基本提高。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以及有效率之和。同时需要记录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将统计数据输入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于相关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选用当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和常规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统计结果见表1。观察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高达100%,而常规组患者的总治疗效率为71.1%,两组治疗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的创面愈合平均时间基本为观察组患者的2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疗效及愈合时间表(n=45)

3 讨 论

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创面伤口进行负压治疗是由Arentat和Morykwa于1980年提出的[7],封闭式负压吸引器等的制作相对比较容易,材料来源充足,且操作便捷,因此VAC具有愈合快、痛感弱、瘢痕小等优点[8]。VAC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主要应用在外伤性伤口、腹部切口裂开、烧伤、慢性感染等,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在应用VAC治疗慢性创面愈合的应用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伴有疼痛感,尤其是在第一次应用VAC治疗,因此在应用中可以采取非甾体类抗炎药或局麻药处理以减免患者的疼痛感[9]。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进行创面清洁时如果伴有创面出血现象,要及时止血,待创面不再出血时才可进行VAC手术。

综上所述,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慢性难愈创面具有有效的临床疗效,但在临床应用中要注意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的治疗。

[1] 曹大勇,陈绍宗,汤苏阳,等.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人慢性创面血管生产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264-265.

[2] 裘华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3-24.

[3] 许龙顺,陈绍宗,乔骋,等.负压对创面血流量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21(8):976-978.

[4] 蒋玉梅,徐燕,张秀峰,等.自制氧气罩对局部创面实施常压氧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2):34.

[5] 杨轶娜,许美芳,孙君香,等.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10例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5): 419-420.

[6] 顾恒云,张道泰,王定,等.龙血竭外敷治疗溃疡期褥疮的疗效观察[J].淮海医药,2006,24(1):76.

[7] Liu L,Tan G,Luan F,et al.The use of external fixation combined with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to treat open comminuted fractures of tibia i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J].Int Orthop,2012,36(7): 1441-1447.

[8] 陈少全,王烈,邹忠东,等.粘贴式负压冲吸器在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治疗中的应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7,28(5):562-564.

[9] Baillot R,Cloutier D,Montalin L,et al.Impact of deep sternal wound infection management with vacuum-assisted closure therapy followed by sternal osteosynthesis: a 15-year review of 23 499 sternotomies[J].Eur J Cardiol Thorc Surg,2010,37(4): 880-887.

R63;R619+.5

B

1671-8194(2014)20-0172-02

猜你喜欢

封闭式负压创面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开放式与封闭式社群的运营比较分析
小学作文教学由封闭式到开放式的转变
新型门窗在负压医院设计中的运用
封闭式除草剂什么时间喷最合适
未来人马丁
负压技术在45例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