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微创手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2014-05-05谭宪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0期
关键词:开颅神经外科血肿

谭宪军

(山东省聊城茌平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东 聊城 252100)

浅谈微创手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谭宪军

(山东省聊城茌平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东 聊城 252100)

目的 探究与分析微创手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试验组患者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手术方式下的意识分级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试验组Ⅰ级患者数较对照组多,多26.6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相比,肺炎与颅内感染均减少26.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行微创手术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手术时间,且手术预后情况较少,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广泛推广。

微创手术;神经外科;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作为高血压病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以50~60岁为主要发病人群,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居各类卒中之首位[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然的头痛、眩晕、呕吐、肢体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2]。在以往治疗方案中,常以开颅手术作为主,但其危险性较大且费用较高。目前我院现采用微创手术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临床效果较好,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关于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对相关病例进行诊断[3],均在我院确诊,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均30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在44~66岁,平均年龄为(53.2±3.9)岁;高血压病程在12~38年,平均病程为(25.5±3.8)年;11例患者的出血量在40 mL以内,16例患者的出血量在40~60mL;3例患者的出血量超过60mL。试验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在46~68岁,平均年龄为(51.3±3.5)岁;高血压病程在11~39年,平均病程为(27.3±3.5)年;12例患者的出血量在40 mL以内,14例患者的出血量在40~60 mL;4例患者的出血量超过60 mL。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和出血量之间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主要手术方法为:①根据患者病情采用大骨瓣切口,骨窗大小通常为8 cm×6 cm;②利用电凝对血肿腔内的暗红色血液吸出后进行止血;③对血肿腔进行反复冲洗,直至冲洗液澄清为止;④缝合头皮后,采用止血纱布帖敷[4]。试验组患者行CT引导立体定向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主要手术方法为:①为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即头CT定位;②选用适当长度的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枪式电钻持穿刺针进入,采用20 mL注射器进行轻缓抽吸血肿;③每日采用4万IU的尿激酶注入血肿部位,次日复查CT情况[5]。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手术方式下的意识分级及并发症情况。意识分级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常见并发症包括:消化道出血、肺炎、颅内感染等。

1.4 统计学指标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对数据进行表示,以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经不同手术后意识级别

试验组Ⅰ级患者数较对照组多,多26.6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Ⅱ级、Ⅲ级、Ⅳ级患者数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经不同手术后意识级别[n(%)]

2.2 两组患者经不同手术后并发症情况

试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相比,消化道出血的人数无明显差异(P>0.05),肺炎与颅内感染均减少26.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经不同手术后并发症情况[n(%)]

3 讨 论

高血压脑出血作为高血压患者中最常出现的并发症之一,具有致残率、致残率、残障率较高等特点[6]。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案,目前有多种方案应用于临床。如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立体定位血肿碎吸术等[7]。而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通过CT实时监测,对血肿进行精确定位,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对脑组织的损害,且能最大程度保持引流的持续通畅,有效清除颅内的血肿,减轻了颅内的压力,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8]。由于微创手术具有对患者创伤较小,手术时间较短,患者恢复情况较好等特点,现已将此类手术方法普及,现我院采用开颅术与微创手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见表1、2。

综上所述,在神经外科手术中行微创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且手术预后情况较少,并发症较少,进一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广泛推广。

[1] 刘东升,姚辉.显微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5):125-126.

[2] 吴樱,冯颖青,陈纪言,等.高血压的社区管理[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1,17(6):520-522.

[3] 颜杰浩,于长久,王莉,等.高血压脑出血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对比研究[J].广东医学,2011,32(20):2680-2682.

[4] 王少兵,刘红朝,蒋泳,等.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5,7(12):1670-1671.

[5] 王保华,査献才,饶斌,等.两种微创技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及并发症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1): 41-42.

[6] 黄伟豪.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1):1318-1321.

[7] 任静.高血压脑出血的内科非手术治疗方法探讨[J].中外医疗, 2009,28(3):57.

[8] 汪启东,蒋昌燕,李玉.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0,5(19):51-52.

R651

B

1671-8194(2014)20-0170-02

猜你喜欢

开颅神经外科血肿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大骨瓣开颅联合小脑幕切迹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