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静脉高压症介入断流术与外科断流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2014-05-05廖旭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0期
关键词:断流血流量门静脉

廖旭军

(湖南省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湖南 邵阳 422000)

门静脉高压症介入断流术与外科断流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廖旭军

(湖南省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湖南 邵阳 422000)

目的 对比门静脉高压症介入断流术与外科断流术的治疗效果,以供参考。方法 将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85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组接受外科断流术治疗,实验组接受介入断流术治疗。观察两组在手术前后门静脉内径、血流速、血流量等指标的变化,对比两组再次出血率的差异。结果 与治疗前对比,我们发现治疗后门静脉内径缩小、血流速降低、血流量减少,其中实验组各指标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术后再次出血率较低,组间差异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无意义(P>0.05)。结论 介入断流术用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比外科断流术具有更好的疗效,今后可将其作为门静脉高压症治疗的有效方案应用于临床。

门静脉高压症;介入断流术;外科断流术;治疗效果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是临床常见疾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其常见的致命性并发症,具有起病急骤、出血量大、病死率高等临床特点。临床常采用断流术治疗,针对胃脾区缓解胃左静脉高压,止血效果较好[1]。我院对比了介入断流术与外科断流术的治疗效果,本文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85例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46.87±5.36)岁;体质量45~76 kg,平均体质量(58.46±5.28)kg;肝硬化病程1~4年,平均病程(2.21±0.75)年;肝功能Child分级为A级20例、B级56例、C级9例;肝硬化病因包括乙型肝炎64例、酒精性肝炎15例、血吸虫性肝炎6例。

所有患者均有消化道出血症状,胃镜或上消化道造影结果提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B超检查提示肝硬化、脾肿大,并伴有不同程度腹水。根据就诊顺序奇偶数法分组,奇数者归为对照组,共计43例,偶数者归为实验组,共计42例。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性别、年龄、体质量、肝功能分级、肝硬化病程、引起肝硬化的病因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外科断流术治疗,在全身麻醉状态下取左上腹直肌切口,探查肝、脾、门静脉情况后切除脾脏。上半胃、下段食管周围去血管化,完全切断上半胃血供。保留胃网膜右动、静脉,在贲门上方约3 cm处横断,并置入吻合器。吻合食管后缝合胃前壁,行常规幽门成形术[2]。

实验组接受介入断流术治疗。取剑突下偏右侧穿刺,在超声引导下对准肝门方向穿刺,进针深度为5~7 cm。边退针边回抽,见血液流出后注入对比剂。进入门静脉分支后,经穿刺针引入导丝,经导丝引入导管鞘,建立体表-门静脉通道。经导管鞘将猪尾导管引至脾静脉造影,了解门静脉周围情况。行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造影,分别采用弹簧钢圈、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并注射无水乙醇直至曲张的静脉团不再显影。撤出导管,以弹簧钢圈封闭穿刺道[3]。采用Sedl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置入导管鞘,在导丝引导下将导管进入脾动脉主干,造影观察脾动脉分支走行。在导丝引导下将导管进入脾脏下极的动脉内,造影证实后注入明胶海绵颗粒,实质期脾脏栓塞60%左右时拔管,穿刺点加压包扎[4]。

分别于手术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公式:血流量=15π·血管直径(D)。

1.3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组间差异结果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2 结 果

2.1 门静脉血流情况

与治疗前对比,我们发现治疗后门静脉内径缩小、血流速降低、血流量减少,其中实验组各指标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和实验组手术前后门静脉内径、血流速、血流量比较()

表1 对照组和实验组手术前后门静脉内径、血流速、血流量比较()

注:与手术前比较,#代表P<0.05;与对照组比较,*代表P<0.05

组别 门静脉内径(mm)血流速(cm/s)血流量(L/min)对照组(n=43)手术前 15.21±1.35 15.46±1.74 1.02±0.20手术后 14.06±1.20# 12.65±1.52# 0.79±0.16#实验组(n=42)手术前 15.25±1.42 15.38±1.81 1.05±0.22手术后 12.40±1.03#* 9.95±1.44#* 0.68±0.14#*

2.2 再次出血率

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术后再次出血率较低,组间差异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无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和实验组再次出血率比较[例数(%)]

3 讨 论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血流方向发生改变,沿胃、食管壁流入食管黏膜下静脉丛,使胃冠状静脉升支、食管下端静脉扩张,成为门静脉的流出血管。外科断流术目的性强,止血效果好。手术切除了功能亢进的脾脏,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并阻断对肝脏的进一步损害[5]。

介入断流术可同时阻断胃冠状静脉升支、食管壁内、外的反常血流,引起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和食管横断的断流作用。门静脉血流形成胃、肾静脉分流,大大减少食管胃底静脉的负荷,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门静脉压力。部分脾动脉栓塞后使脾脏缩小,间接减少脾静脉血流,减低门静脉压力。栓塞剂有利于防止新的侧支循环血管形成,使再次出血的风险大大降低。插管时应缓慢,栓塞剂间断注射,防止发生栓塞剂反流、进入体循环等不良后果[6]。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介入断流术用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比外科断流术具有更好的疗效,今后可将其作为门静脉高压症治疗的有效方案应用于临床。

[1] 张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1):53-54.

[2] 张为民,张立洪,顾继礼,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85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09,15(34):59-60.

[3] 孙青龙,董重谋,王玉凤,等.介入断流术在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2,33(1): 26-30.

[4] 朱军,徐晓茜,曹跃勇,等.介入性门脉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四川医学,2013,34(8):1279-1281.

[5] 孟晓林.门静脉高压断流术诊治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9,30 (19):97-99.

[6] 曹亚娟,谢敏,潘一明,等.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术式的选择[J].江苏医药,2011,37(4):451-453.

R657.3+4

B

1671-8194(2014)20-0164-02

猜你喜欢

断流血流量门静脉
全世界超过一半河流每年断流
全球超半数河流每年至少断流一天
村口的老人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基于W-Net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全自动分割
阻力递增踏车对年轻健康男性相关呼吸、运动肌肉血流量的影响
农民
超声引导下经皮门静脉穿刺的临床应用
抖腿是健康行为
浅谈体育课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