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前心理教育对初产妇社会支持和忧郁症影响的分析

2014-05-05蔡秀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0期
关键词:初产妇产后量表

蔡秀娟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妇幼保健院,广东 惠州 516300)

产前心理教育对初产妇社会支持和忧郁症影响的分析

蔡秀娟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妇幼保健院,广东 惠州 516300)

目的 探讨产前心理教育对初产妇社会支持和忧郁症的影响。方法 抽取我院2012年1月份至2013年1月份收治的12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前教育,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产前心理教育,分析和比较两组教育前、产后1个月的忧郁症及社会支持情况。结果 两组初产妇经产前教育后的社会支持量表(PSSS)评分和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经产前教育后,观察组的PSSS评分、EPDS评分分别为(68.73±4.90)分和(6.87±1.84)分,明显要优于对照组的(59.41±5.42)分和(7.79±2.11)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初产妇产前心理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初产妇的社会支持能力,缓解甚至消除初产妇的忧郁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产前教育;心理教育;初产妇;社会支持;忧郁症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健康观念的改变,使得产妇的产前护理工作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广泛关注的话题[1]。如何做好产前心理教育,对于促进初产妇的社会支持,缓解或消除其产前抑郁均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为此,本研究拟结合我院2012年1月份至2013年1月份收治的120例经常规产前教育、产前心理教育的初产妇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120例初产妇均为已婚,并且经过相关纳入和排除标准[1],年龄均在21~34岁,平均年龄(28.3±2.7)岁;体质量均在63~75 kg,平均体质量(65.3±4.6)kg。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初产妇的年龄在23~34岁,平均年龄(29.4±3.1)岁,体质量均在63~69 kg,平均体质量(64.1±3.7)kg;观察组60例初产妇的年龄在21~30岁,平均年龄(27.9±2.0)岁,体质量均在66~75 kg,平均体质量(66.9±2.6)kg,两组在年龄、体质量等一般资料的比较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产前教育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产前教育,具体包括发放相关的教育手册、床前进行简单的心理疏导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前心理教育。具体是:①在初产妇妊娠晚期时,给予2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指导,每节90 min,课程内容主要在于帮助初产妇转变母亲角色、应对角色转变过程中的压力方式,明确产后抑郁症状、成因及影响,正确对待胎儿性别,建立起系统的社会支持,以及指导初产妇更好地应对产后可能发生的人际冲突,与丈夫、公婆及父母等主要人物维持好关系等多个方面。另外,观察组在教育前还采用了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等人际关系心理治疗方式,以进一步提高其对心理教育的依从性。②与初产妇家属共同配合,通过语言鼓励、亲切安抚等方式,帮助初产妇树立分娩信心,缓解初产妇心里的孤独、恐惧感等不良情绪。

1.2.2 调查安排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由12名护士和1名主管护师负责,于教育前、产后1个月采用社会支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调查初产妇的社会支持及忧郁症情况。1名护士负责调查10例初产妇,统计后上交给主管护师,由主管护师统一负责。另外,产前心理教育课程由1名主管护师承担,每次课程人数均定为10例初产妇。

1.3 判断标准

抑郁自评量表[2]:包含有10个项目,每个项目设为0~3级,总分为0~30。得分越高,表示抑郁状态越严重。

社会支持量表[3]:主要测量个体对社会支持的主观体验,共设计12个自评项目,每个项目采用1~7七级计分法,包括极不同意、很不同意、稍不同意、中立、稍同意、很同意、极同意等七个级别。总分为12~84分,得分越高,社会支持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全部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材料采用()的形式显示,组间对比应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显著性。

2 结 果

两组初产妇经产前教育后的社会支持量表(PSSS)评分和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经产前教育后,观察组的PSSS评分、EPDS评分分别为(68.73±4.90)分和(6.87±1.84)分,明显要优于对照组的(59.41±5.42)分和(7.79±2.11)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所示。

3 讨 论

在当前,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产前心理教育的临床价值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发掘。一般认为,产前开展心理教育,能够帮助服务对象改善人际沟通,促进其与配偶、父母等重要人物的关系,从而起到营造良好的家庭关系的效果;而且通过产前心理教育,还可帮助服务对象建立起更好的社会支持网络,以便在其遭受各种不良情绪影响时,能够通过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以及社会支持利用度等多种途径进行解决[4]。同时,由于初产妇属于首次分娩,产前往往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生理压力,临床开展产前心理教育,还能够帮助初产妇疏导情绪,逐渐转变为母亲的角色,并帮助初产妇正确对待可能产生忧郁症的可能因素,树立起分娩的信心。在本次研究中,经常规产前护理和产前心理教育后发现,两组初产妇的社会支持、抑郁情况等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但从PSSS评分表可以看出,观察组的社会支持水平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EPDS评分表方面,观察组产后1个月的评分为(6.87±1.84)分,明显要低于对照组的(7.79±2.11)分,比较差异同样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产前心理教育可以有效促进初产妇的社会支持水平,帮助初产妇缓解甚至消除忧郁症,临床效果令人满意。这与孙珂等[5]研究结果一致。

表1 两组患者产前教育前后的评分结果比较

经本研究表明,给予初产妇产前心理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初产妇的社会支持能力,缓解甚至消除初产妇的忧郁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1] 叶宗艳.产前心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J].当代医学, 2011,17(28):124-125.

[2] 晏元辉,熊波.初产妇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6):182-183.

[3] 黄世红,张晓玲.社会支持与初产妇产后抑郁的相关关系[J].当代护士,2009,2(2):67-69.

[4] 王琴.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方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1,4(3):35-36.

[5] 孙珂,高玲玲,李毅,等.产前心理教育对初产妇社会支持和抑郁症状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1,32(1):90-95.

R714.7

B

1671-8194(2014)20-0121-02

猜你喜欢

初产妇产后量表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高龄初产妇围生期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