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4-05-05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0期
关键词:区段外形良性

崔 岩

(榆树市医院,吉林 榆树 130400)

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效果观察

崔 岩

(榆树市医院,吉林 榆树 130400)

目的 探讨分析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20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术式将其分成A组与B组,A组58例患者给予传统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B组62例患者给予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伤口疼痛时间以及创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A组,乳房外形良好率明显较A组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A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式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效果较显著,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乳腺区段切除术;改良式;乳腺良性肿块

乳腺肿块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多发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逐渐呈年轻化[1],严重影响着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乳腺良性肿块患者临床症状往往表现为乳房胀痛以及乳房内肿块。临床上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主要手段就是将病灶切除,乳腺区段切除术是较为常用的治疗术式,其操作较为简便,彻底,且较为经济,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临床上[2]。本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120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120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2~60岁,平均(40.8±8.4)岁;未婚55例,已婚65例;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穿刺活检、乳腺彩超等检查确诊,均符合乳腺良性肿块的诊断标准,其中乳腺增生症50例,乳腺纤维腺瘤42例,乳腺脂肪瘤10例,乳腺腺瘤5例,乳管内乳头状瘤5例,乳腺脂肪坏死4例,乳腺良性分叶状肿瘤4例。根据其术式将其分成A组与B组,A组58例患者给予传统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B组62例患者给予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取平卧位或者侧卧位,将头稍微调整偏向健康一侧,可以适当将肿块位置相对较深或者触诊不太理想的患者患侧肩胛部垫高。给予常规消毒,后使用1%的利多卡因给予患者局部浸润麻醉,麻醉生效后将腺体组织切开,将乳腺肿块充分暴露后对肿物进行游离。A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切除术,直接在肿瘤部位做切口,B组改良切除术选择乳晕入路做切口,在接近肿瘤的部位,乳晕边缘内2 mm左右的部位做一2~3.4 mm长的弧形切口。对于大体积的肿块或者周围的组织粘连较紧密且无包膜的肿块,术者可以沿着乳腺表面将皮瓣游离将肿块充分暴露后将其切除,使用生理盐水对切口进行冲洗,防止残留。常规切除术组不保留残腔,生理盐水冲洗后给予常规缝合,术后给予绷带加压包扎3~4 d;改良式切除术要将残腔保留,生理盐水冲洗后进行电凝止血,防止出现淋巴漏情况,术后常规置管引流,然后逐层缝合,术后不给予加压包扎。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患者疼痛时间、创口愈合时间、乳房形态良好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伤口疼痛时间以及创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A组,乳房外形良好率明显较A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情况

A组患者中术后发生血肿的9例,积液4例,感染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1.0%;B组患者中术后发生血肿的1例,积液2例,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5%;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A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女性压力的逐渐上升,乳腺疾病逐渐呈现年轻化,且呈逐渐增长的趋势。乳腺疾病多数属于良性肿块,但如不及时给予控制,便有可能引发为乳腺癌,严重威胁着女性身心健康。故临床上对良性乳腺肿块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具有较大的意义。目前,临床上治疗乳腺增生疾病多采用保守治疗手段,但对于局限性乳腺增生进行保守治疗其效果并不是太理想,尤其是乳腺囊性增生疾病,而其中的非典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3]。该疾病的患者在触诊时多能扪及质地较硬的肿块,其边界不清晰,表面不够光滑,乳腺区段切除术是以治疗该类疾病的手段之一[4]。

应用对乳腺良性肿块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切口的选择对保持乳房外形以及乳头外形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乳腺区段切除术在对肿块进行切除时是对病灶局部进行切除的,其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彻底的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临床上。术中对于乳头溢液的患者,在将乳晕下包块切除后可以给予亚甲蓝经乳腺导管注入,这样有助于将肿块或者亚甲蓝染色导管相分离而进行分离切除。术中要尽量避免损伤到乳腺管,缝合时注意防止出现凹陷畸形的情况。传统的乳腺区段切除术在将肿块切除后会将遗留的残腔完全闭塞,避免出现术后淋巴漏、积液、血肿以及感染正并发症,然而将残腔封闭时会对相关组织形成牵拉,造成乳头偏斜、局部乳房发生硬结、塌陷等情况[5],对术后乳房的外形造成严重损害。经过改良的乳腺区段切除术在肿块切除后保留残腔,不对创口进行严密缝合而仅给予严密的止血操作,能够确保术后乳房外形的完善,并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被广大女性所接受。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组患者术后伤口疼痛时间以及创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传统乳腺区段切除术组,乳房外形良好率为88.7%,明显较传统乳腺区段切除术组15.5%高,并发症发生率为6.5%,明显较传统乳腺区段切除术组31.0%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改良式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效果较显著,患者能保留较优良的乳房外形,维护女性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1] 高金亮.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5(28):25-28.

[2] 杨正弦.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64):75-76.

[3] 陈琦,张晓君,王景,等.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481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23(19):55-57.

[4] 尤伟.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活检系统治疗乳腺良性肿块技术探讨[J].医药论坛杂志,2010,22(17):18-20.

[5] 齐新,欧江华,吐尔鸿·沙比尔,等.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切除乳腺良性肿块524例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0,22(6):6-8.

R737.9

B

1671-8194(2014)20-0105-02

猜你喜欢

区段外形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中老铁路双线区段送电成功
适盒A4BOX 多功能料理锅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站内特殊区段电码化设计
站内轨道区段最小长度的探讨
“四个注重”让家事审判良性发展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术后外形的整形
高速铁路无越行区段通过能力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