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6例恶性肿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疗与病因分析

2014-04-26宋心辉王晶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诊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恶性肿瘤

宋心辉 王晶

【摘要】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疗与病因。方法 从本科2004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恶性肿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随机选择26例进行研究, 采取针对性治疗, 并分析病因。结果 经过治疗, 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 要注意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并注意早期诊断, 一旦发病要及时予以治疗, 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恶性肿瘤;下肢深静脉血栓;诊疗;病因

从双北医院2004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恶性肿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患者中随机选择26例进行研究, 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疗与病因。现将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从本科2004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随机选择26例进行研究, 其中男18例, 女8例, 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1.23±1.2)岁。所有患者均经彩超诊断以及临床检查, 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肿瘤情况统计:食道癌7例, 胃癌3例, 肺癌6例, 大肠癌9例, 肝癌1例。

1. 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常规检查, 并检测INR值。然后给予抗凝溶栓聚集治疗, 具体方法为:将50万U尿激酶加入200 ml生理盐水, 从患者的足背进行穿刺给药。首次可使用100 万U尿激酶, 持续静脉滴注约0.5 h, 连续滴注7~10 d。同时, 前日皮下注射3000U/12h低分子肝素, 连续注射7 d, 并给予患者常规抗生素治疗。然后给予患者口服华法林钠片, 起始量为1次/d, 2.5 mg/次。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凝血功能, 并按照换的实际凝血功能对服药剂量进行合理的调整。待INR 达正常值的2~3倍, 即保持该剂量, 连续服用2个月。

1. 3 疗效判定标准 ①治愈:患者所有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 经多普勒检查, 深静脉壁光滑, 没有血栓的存在;②显效: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的缓解, 经多普勒检查深静脉通畅, 但静脉壁不光滑;③有效: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肢体消肿, 经多普勒检查, 深静脉仍然存在血栓;④无效:患者治疗前后情况无变化甚至出现加重。最终统计时, 将治愈、显效和有效均计入总有效率中。

1. 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一的录入和分析。

2 结果

经统计, 经过治疗, 26例患者中, 治愈的有13例, 显效的有5例, 有效3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2.3%。

3 讨论

3. 1 恶性肿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 首先, 恶性肿瘤患者体内会释放出大量的促凝物质, 例如凝血活素等, 导致血液凝血因子活性的显著提高, 极易引发血栓的形成[2]。其次, 在一些肿瘤患者额血液中, 还存在能激活凝血系统的物质, 例如蛋白水解酶等, 导致自身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另外, 肿瘤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计数以及纤维蛋白原浓度大多远远高于正常水平, 而各类抗凝物质的含量却较低, 因此引发血栓。

3. 2 恶性肿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 恶性肿瘤患者在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大多症状不明显, 不容易引起患者医生的重视, 极易导致治疗时机的延误, 影响预后效果。因此, 临床要注意对其的早期诊断。具体诊断过程中, 可以采用彩色多普勒或者数字血管减影。但数字血管减影费用较高, 且为有创检查, 因此临床大多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因此, 临床一旦有疑似病例, 要积极的对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以确定是否有血栓的形成。

3. 3 恶性肿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 在对恶性肿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 可以采用 抗凝溶栓疗法。本研究中, 对26例患者, 即采用抗凝溶栓聚集治疗。其中, 尿激酶是一种纤溶酶原激活剂, 具有较强的溶栓效果。而华法林是一种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 可以通过阻止维生素K环氧化物转变为氢醌的形式, 干扰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和抗凝血因子蛋白的羧化反应发生, 进而发挥出有效的抗凝血效果。但使用华法林的时候要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凝血功能, 并按照换的实际凝血功能对服药剂量进行合理的调整, 以降低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 经过治疗, 26例患者中, 治愈的有13例, 显效的有5例, 有效3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2.3%。即提示利用尿激酶和华法林治疗恶性肿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 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 恶性肿瘤是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发人群。因此, 临床要注意积极了解其更多的发病原因, 以达到有效防治目的。上述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 还需要不断的进行观察, 完善和提高, 以不断降低其发病率, 有效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正茂,庞达.恶性肿瘤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清IL-6、IL-8和IL-10的水平及意义探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 12(3):67-68.

[2] 李永茂,安凤珍. 28例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分析和防治体会.现代肿瘤医学, 2003,11(2):140-141.endprint

猜你喜欢

诊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恶性肿瘤
消化内镜诊疗中引用舒适护理的临床价值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新进展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万迈舒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