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调查问卷式的有关传统文化节日的调查研究

2014-04-16陈海亮

科技视界 2014年13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传统文化

陈海亮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31)

此次实践活动我们一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7份,有效回收率88.5%。调查结果如下:

现在我就选取几题来说明一下我们的调查结果:

1.中国汉族四大传统节日是()

A.重阳节 春节 中秋节 端午节

B.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春节

C.春节 除夕 端午 中秋节

D.春节 端午节 中秋节 元宵节

2.你最喜欢那个情人节()

A.七夕

B.2月14

3.你盼节日的目的是什么()

A.有懒觉睡谁都想

B.不要上课

C.可以感受节日气氛,学习传统文化

第一题结果显示只有39%的人知道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第二题结果显示59%的人更加喜欢七夕。第四题表明很多人盼节日是因为不用上课,可以出去玩,极少数的人选择了可以感受节日氛围,学习传统文化。结果还表明当问到家乡传统节日的一些习俗时,92%的人是比较了解的。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进行了总结:很多人对传统节日还是比较了解的,对一些节日习俗也比较了解,但是问题在于他们只停留在了解传统节日的表面,他们并没有真正地“过”这些节日,感受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氛围也不足,而是盼着放假,盼着出去玩,传统节日“有名无实”。

春节作为法定节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就是如此。而从2008年起,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三个传统节日也纳入法定节假日,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和普遍关注。传统节日是农业文明的继承与再现,是中华文化传承的基石,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团结,还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传统节日的弘扬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传统节日成为法定假日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1]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有传统节日,为什么要过传统节日。但是现在的传统节日变成了百姓度假休闲的日子,成了商家和旅游景点挣钱的日子,当然我们不能忽略传统节日的娱乐休闲功能,但是我们已经忘记了了为什么要过传统节日,甚至更多的人选择了过“洋节”,我们已经感受不到传统节日浓重的文化氛围了。我想,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传统节日随着现代生活发展了,并且融入了现代的生活。但是更多的是传统文化淡化了,流失了。就拿韩国“端午节申遗”。2005年10月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应。端午节在我们自己的国家受到了冷遇,在别人的土地上茁壮成长。我们自己对端午节的冷落,与其在别国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我们国家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佳节成为他国的文化遗产,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佳节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活动,更重要的是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过程。端午节不能仅仅停留在遥远的传说,甚至夹杂着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的活动和简单的吃喝上,或者要求放假休息,都不会起到真正的保护作用,更不用说发扬光大。也就是说,我们如果不敬畏自己的传统,不重视自己的文化,不形成独特的纪念风格,不赋予新时期新内涵,一些好的、民族的、传统的东西就会慢慢消失,直至消亡。[2]那么我们的传统节日为什么会流失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1)缺乏新意使传统节日不受年轻人青睐。(2)长期以来,政府制定政策时缺乏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也是传统节日淡化的原因之一。(3)国外洋节的冲击。(4)在各地形形色色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运动中,我国的传统节日逐渐被异化。

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呢?传统节日保护已成为当下中国民俗学界的热门话题。但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保护却很少正视其中的信仰问题,对民间信仰欲言又止。传统节日保护蜕化成怀旧的冲动;传统节日中的身体性被遮蔽,以致我们的传统节日保护走向暧昧的境界。唯有正视传统节日中的民间信仰和身体维度,宽容理解民众的信仰,彻底激活传统节日活动中的身体感,中国的传统节日保护才是真保护。节日的实质不是外在的欢声笑语,而是发自内心的温馨滋润。“喧嚣扰攘并不能成其为节庆,相反,它还可能破坏了节庆的气氛。”与此不同,“一种为恰当的节庆所不可缺少的特殊情趣,是某种预期的心理意识”;它来自对生命的默思和对亲情的热爱。[3]为什么特别是在节庆的日子里,我们需要“回家看看”同亲人们团聚,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为的是能够通过亲情的交流领悟生命诞生的恩赐、体会万象更新的意义。所以,传统节日是普天之下普遍共享的生命感恩,这是节日最深刻的人类学意义:正如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不可能去爱别人,一个缺少亲情体验者无法拥有真正人性的同情。节日因此拥有一种神圣性和宗教意味。事情正是这样:“为使节庆假日能从人类的辛勤努力中产生,必须加添某种神圣的成分。”我们若能真正宽容理解传统节日中的信仰维度,让鲜活的身体而不是虚拟的身体加入到节日中的欢乐或狂欢之中,我们的传统节日保护才能走出暧昧的怪圈。

保护传统文化节日主要有两种方法:[4]一是,将它转变为有形的形式。可以运用拍摄纪录片、录音和存档等方式保证传统文化节日的永久保存;二是,在它产生的原始氛围中保持它的活力,即通过鼓励世代相传和复兴传统文化节日来保持它的活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9年发布了《保护传统文化和民俗的建议》,主要着重于记录和研究,而最近教科文组织决定优先考虑第二种方法。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保护传统文化节:

(1)传统文化节日保护,立法先行;

(2)要把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变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3)发掘传统文化节日创造力,促进传统文化节日产业化;

(4)社会发展和人们物质财富的增加,使中国人有了更自由、更丰富的过节方式,很多家庭选择在国庆节长假中到外地或出国旅游,而年轻人更热衷于自驾车到各地游玩。所以与时俱进,把“传承传统”和“吸纳先进”结合得更紧密才好;

(5)从国家角度来看,实施关于法定假日的规定,可以一定程度是增加人们的认同感,但是这样是远远不够的,还可以每年搞几个大型的传统文化活动,同时做好充分的准备来面对来自其他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的挑战;

(6)旅游业应肩负起振兴传统节日的重任。

除以上措施外,博物馆也应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开展传统节日保护抢救工作,包括进行较广泛的民间调查和研究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俗节等。而且我们在传统节日保护方面,应该与时俱进即在保持传统与适应当代人口味中找到契合点,探讨人们在欢度传统节日时如何过出时尚、过出新意来。总之,对典型的、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节日的保护不是简单易行的一件事,必须加以认真研究,予以多方面探讨。当我们迈向小康生活、开始用科学的协调发展观去指导我们的行动时,我们应该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传承并且丰富它们。可以肯定,传统文化节日有着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了更深的了解,但是也能够看出很多大学生对于传统节日,是“只注重外表,忽略节日内涵”,只知道某某节来了,至于怎么“过”:却不知道,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丰富,传统文化也随着社会变迁,我们对于如何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但是我们这次活动的不足在于:这些建议到底有没有可行性,实施起来会遇到多少困难,还有这些东西会有多少人去关心,去接受。所以,保护传统节日不能只靠一面之词,需要我们每个人积极行动起来,为保护我们的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1]余悦.传统节日成为法定假日的文化意义与未来发展[J].

[2]韩雷.暧昧的传统节日保护[J].

[3]陈麦池.跨文化视野中的我国传统节日变迁[J].

[4]黄涛.保护传统节日文化遗产与构建和谐社会[J].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传统文化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